男孩將10只蠶變2000只:會“虛度光陰”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

男孩將10只蠶變2000只:會“虛度光陰”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

布穀老師:

我們曾片面地以為:學霸的世界裡只有學習,單調而又乏味。


可實際上,學霸的生活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多彩,他們也會熱愛音樂、欣賞藝術、懂得生活。


有人說,在玩中“虛度光陰”,是一個孩子最高級的狀態。


因為他們在玩中收穫了知識、讀懂了生活、體悟了人生。


你是如何看待孩子“虛度光陰”這件事的呢?


一、“虛度光陰”就是在浪費生命嗎?


有人說: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若不曾虛度光陰,才算不負此生。


可人生並不是只有分秒必爭,才有意義。


最近,一個11歲的小男孩一邊“浪費”了光陰,一邊收穫了成長。


在西安,小學四年級的成於宣正因為一件事,愁眉不展。


男孩將10只蠶變2000只:會“虛度光陰”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


去年,媽媽給他買了10只蠶寶寶,帶回家裡養。他讓爸爸幫他找了一隻寬敞的平板盒做窩,每天採摘新鮮的桑葉,還時不時替蠶寶寶清理垃圾。


短短半年時間,蠶寶寶越養越多,竟達到2000多隻。


眼看就要開學了,孩子擔心自己沒時間照顧它們,於是在小區門口擺攤售賣,還用賣蠶掙到的6塊錢給爸爸媽媽買了甜甜圈。


成於宣告訴媽媽:“養蠶讓我很快樂,既看到了蠶的生長和變化,又明白了爸爸媽媽賺錢供我上學有多麼不容易,可我賣蠶的錢還遠遠不夠攢學費。”


網友紛紛誇讚他:


“好想生出這樣的孩子,能幹又懂事。”

“孩子真棒,既豐富了業餘生活,也知道了錢的來之不易。”


在父母的引導下,成於宣在“玩”的過程中,體驗了人生百味。


也有人質疑:“現在學校競爭壓力這麼大,孩子上課那麼緊張,哪還有時間可以浪費。”


或許,對不少家長來說,不輸在起跑線上,才是最正確的育兒法則;不在學習之外虛度光陰,才是對孩子最有益的成長。


可是,所有的“虛度光陰”都是在浪費生命嗎?


席慕容說: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生活裡沒有接觸過大自然,譬如摸過樹的皮、踩過幹而脆的落葉,就沒辦法教他美術,因為他沒有第一手接觸過美。


有時候,上一百節自然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裡行走一天。


別怕孩子“虛度光陰”,那是他成長該有的節奏。


二、會“虛度光陰”的孩子,更容易成“學霸”


還記得那個被人民日報點讚的10歲小男孩嗎?


男孩將10只蠶變2000只:會“虛度光陰”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


廣西玉林的小學生羅文源,5歲起就跟著爸爸學修電動車,他被那些有趣而複雜的機械結構深深吸引,到現在每週末都會去叔叔店裡幫忙。


小小的手掌握著大大的扳手,一會兒接電線、一會兒擰螺絲,忙得不亦樂乎,顧客也連連誇他車修的好。


叔叔說,孩子很喜歡修車,一些小問題,他都能輕鬆搞定。


孩子鑽研修車,會用心思考每一個零件的位置和作用,從而變得更有耐心,更具備探索精神。


忙於修車的羅文源不但沒有因此耽誤學業,反而變得更加優秀。


在學校裡,他對自己要求很高,成績總是穩居班級前五,每門課程也都能考到95分以上。


孩子“浪費時間”玩的過程,是一個積蓄力量的過程。當他找到了興趣所在,大腦就會變得分外活躍,學習能力也會更強。


2019年採訪過一些高考狀元,他們不但成績優異,還是一幫有著廣泛興趣愛好的少年,有些甚至是追星一族和資深球迷。


其中有一位高考狀元被北大錄取後,曾吐槽北大招生辦因為將他扣留在學校,而耽誤了觀看偶像許嵩的演唱會。


男孩將10只蠶變2000只:會“虛度光陰”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


我們曾片面地以為,學霸的世界裡只有學習,單調而又乏味。可實際上,學霸的生活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多彩,他們也會熱愛音樂、欣賞藝術、懂得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


“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


生活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教育不止眼前的書本,生活中,還有更廣闊的世界等著孩子去發掘、去闖蕩。


在玩中“虛度光陰”,是一個孩子最高級的狀態。


因為他們在玩中收穫了知識、讀懂了生活、體悟了人生。


三、那些被“虛度”掉的光陰,是孩子一生的寶藏


疫情期間,一個會做飯的小男孩,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男孩將10只蠶變2000只:會“虛度光陰”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


8歲的沈靖軒自從停課之後,很少出門。因為宅家太久,他想找些事情做來充實自己。於是,每天上完網課,他就一個人悶在廚房研究做飯。


洗菜、切菜、下鍋、翻炒……每一道工序,孩子都有模有樣,活脫脫一個小廚神。


孩子媽媽驕傲地說,兒子從小就喜歡做菜,早在幼兒園時,他就跟著姥姥姥爺學下廚。每到寒暑假,孩子就會主動掌勺,而媽媽愛吃的酸辣土豆絲、青椒土豆絲,孩子都做得很好吃。


知乎上有個問題:家有愛做飯的孩子,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人回答:有一種驕傲,叫我的孩子會做飯。


小小年紀就懂得替父母分擔家務,並把對家人的愛,傾注進食物裡,這些收穫是書本里無法獲得的。


學業固然重要,可是隻會讀書的孩子,如果沒有對生活的感悟,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氣,不懂得知足感恩,那他只會是個高學歷的“巨嬰”。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偶爾幫孩子按下暫停鍵,讓孩子的靈魂在“虛度光陰”中變得豐盈。


曾經,一組郭晶晶與丈夫霍啟剛帶兒子下田插秧的照片,頻登熱搜。


男孩將10只蠶變2000只:會“虛度光陰”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


照片中的一家三口,頭頂豔陽,腳踏汙泥,擼起袖子、挽起褲腳蹲在泥濘的水田裡插秧。


在辛苦勞作之後,一家人圍坐在一桌簡單的飯菜前,滿足地笑著。


男孩將10只蠶變2000只:會“虛度光陰”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


“收穫的喜悅”究竟有多甜,不經歷耕耘的孩子,難以真正懂得。


而這些金子般的收穫,只有在難得“虛度”的光陰中獲得。


後來,霍啟剛在微博上發文感慨: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天都跟孩子念,但是真的知道背後意義嗎?


現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兒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


孩子只有吃過苦,才會懂得苦。只有體會過生活的不易,方知世事艱難。


不要害怕孩子“虛度光陰”,因為那些有意義的時光,將是滋養孩子一生的無價之寶。


四、有遠見的父母,敢於陪孩子“虛度光陰”


孫儷鄧超夫婦的育兒觀,一直備受讚許。


即使工作再忙,也會將所剩不多的休息時間,全都“浪費”在孩子身上。


媽媽會陪孩兒子等等在牆紙上塗鴉,把孩子練的毛筆字剪下來貼進相框裡;爸爸會跟著女兒小花認真學跳舞,還縱容女兒肆意擺弄自己的頭髮。


爸爸媽媽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一邊釋放了孩子的天性,一邊守護著他們的創造力。


之前,孫儷還因為帶娃體驗孵小雞,引發網友熱議。


男孩將10只蠶變2000只:會“虛度光陰”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


孫儷從朋友家的農場拿回了一些雞蛋,而孩子們好奇這些雞蛋會不會孵出小雞,於是她就陪孩子們一起試試。


沒想到過了一個月,小雞真的孵出來了。


一個月的時間不算短,可媽媽願意“浪費”這些時間,陪孩子們等待小雞孵化。


因為孫儷明白,不管小雞是否能夠孵化出來,這段“虛度”的光陰對孩子來說,是彌足珍貴的。


在小雞破殼而出的那一刻,孩子們看到了生命的奇妙,探索了大自然的規律,也體會了成長的樂趣。


放手讓孩子“虛度光陰”,幫助他們挖掘興趣、探索未知,才能保護他們自然生長的節奏。


盧梭說:“教育就是生長。”


每個孩子都需要不被打擾的時間,來慢慢長大。


而那些被“虛度”的光陰,正是孩子生命中可以自由呼吸的時刻。


就像作家梁文道說的那樣: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當你陪孩子度過一些“無用”的時間,也許慢慢會發現,收穫成長的,不止是孩子,還有你自己。


願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個從容成長的空間,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