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省考即將來臨,公務員工資到底怎麼算?報考須知四項有哪些?

公務員我們眾人眼中的鐵飯碗,不論我們從事什麼工作工資待遇是至關重要的一個事,即使是公務員也是如此。那麼

公務員的工資如何算,工資標準又怎麼分呢?彆著急咱們來分享一下公務員工資標準,相信會對得起這個飯碗的。

公務員工資、薪酬改革等等新聞一直都是公務員自己本身外加外界國民關注的話題和焦點。相信大家都已經瞭解目前公務員的在職薪資等級水平,但是公務員退休了的退休金怎麼算?按照什麼級別來算你知道嗎?


20省考即將來臨,公務員工資到底怎麼算?報考須知四項有哪些?

公務員工資的構成

公務員工資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公務員津貼,其他補貼。日常的計算是將公務員工作分為:基本工資,津貼+獎金工資,補貼工資。

一、基本工資

基本工資即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是工資結構的主體,也是確定公務員退休金、撫卹金等項目的主要依據。

職務工資

職務工資分為領導職務工資和非領導職務工資。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小夥伴們,領導職務工資暫時指望不上,就非領導職務工資來說。凡參加公務員考試進入公務員體系的,一般就兩個可能性了。科員職務—600元/月,副主任科員職務—690元/月,主要影響因素是個人的全日制學歷層次。直接從學校錄用的公務員因為暫時還沒有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享受的是試用期工資一年。以所在單位為例,一般本科畢業是1390元,有雙學位的本科畢業是1435元,碩士研究生是1580元,博士研究生是1720元。

級別工資

對於新錄用的公務員級別工資,按照你考錄的崗位和之前的工作經歷來決定。同樣的是兩種情況,如果是直接從學校錄用的畢業生,現拿一年的試用期工資,轉正定級之後就開始拿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了。職務工資跟上面將的一樣,級別工資也是根據學歷的不同直接定為不同級別:本科畢業25-2級,雙學位畢業25-3級,碩士研究生畢業24-3級,博士研究生畢業22-1級。而有過工作經驗的公務員則比照體系內同等條件的人員執行工資待遇。試用期內比照同等人員工資待遇低一級別檔次,試用期後採用同一級別檔次。

20省考即將來臨,公務員工資到底怎麼算?報考須知四項有哪些?

二、津貼+獎金工資

津貼,由地區津貼和崗位津貼構成,其中地區津貼又包括地區附加津貼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

獎金,實際上主要是指公務員的年終一次性獎金,凡在定期考核中被確定為優秀、稱職的公務員均可享受。

三、補貼工資

公務員的補貼,補貼的金額依據地區、崗位的不同而不同。補貼制度還在改革之中,有待將來的配套法規作出具體規定。

四、其他補貼

這部分是導致公務員工資一直被妖魔化的主要原因。因為前面三個工資構成部分各地方一直以來都是用正式文件的方式下達到人事部門和各個單位內部。而之前說公務員工資高,有灰色收入主要是單位內部會以其他補貼的形式給單位人員發放福利待遇。但是隨著我們國家行政改革的不斷加強,這種情況早就不存在了。現在其他補貼部分都是必須有文件依據的,為特定崗位人員設立的。例如從事環衛工作的人員,在偏遠山區基層工作的人員,存在危險的崗位人員。他們付出很多,工作倖苦,有時候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可以說補貼數額遠遠是低於他們的付出程度的。

由此可見,公務員的工資不僅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和獎金均是公務員工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補充。大部分人仍舊認同公務員的一些福利待遇一般不會低於社會平均水平。這麼看來公務員竟然是隱形高薪!

因此,單純的說公務員的工資低是片面的。公務員是一份工作,評判工作的標準有很多,並不能僅以好或壞評斷。選擇一份工作,應將自己的專業、熱情等全心的貢獻在崗位中。僅僅就工資一項來評判工作的好或壞也是不客觀的。畢竟,工作還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你堅定想在公職類考試上嘗試一下,那有必要了解相關公務員報考的“四大須知”!

20省考即將來臨,公務員工資到底怎麼算?報考須知四項有哪些?

須知一:不同地區的公務員收入差距非常大

一般是東部高於西部,沿海高於內地,大城市高於中小城市。相對而言,經濟發達地區,如直轄市、省會城市、經濟特區的公務員收入相對比較高,也是報考人數較多的地區。

須知二:不同崗位公務員的工作強度也是參差不齊

很多人認為公務員這個職業相對屬於比較“安逸”的職業,其實只能說絕大部分的崗位相對而言,工作強度不大,但也有例外。其中類似警察這類的執法崗位,工作強度就非常大。另外,在小城鎮的公務員,由於編制受限,工作人員相對不足,可以說在基層,很多時候需要大事小事都一人包乾,所以工作強度也會比較大。

須知三:不同學歷的報考者,在被錄取後所確定的行政級別是有差異的

對於剛入職的公務員,本科入職後定編為科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定編為副主任科員,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定編為主任科員

而機關內定編制是看學歷,不看學位的。因此,非全日制研究生學位的獲得者一般是不能套上相應的級別的。

須知四:不同層次公務員考試所考取的職位在晉升空間上也是有差異的

相對而言,在中央部委和省級機關就職的公務員,在內部的晉升空間是大於在基層崗位的。按照本科生來計算,在中央部委和省級機關就職的公務員,“非領導崗位的公務員”最高可以晉升到主任科員的位置。而在縣級或地級市的崗位中,相對空間就會小一些。當然,如果是研究生的話,一開始就可以定編到較高的位置。

另外,級別只是工資級別,不一定是代表實際的領導崗位。比如說,某位公務員的行政級別是主任科員,不代表一定是一位“科長”,其很可能只是擁有“正科級的待遇”,其身份可能仍然是“非領導崗位的公務員”,不代表已被任命為“人事科的科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