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床榻類傢俱泛指各種臥具及部分大型坐具,床與榻在功能和形式上有所不同,床略高於榻,寬於榻,可坐可臥,榻則低於床,窄於床,有獨坐和多坐等。


從古老的席到床再到榻,幾乎都佔據著古人飲食起居的中心,而榻更是被歷代文人賦予了睡臥之外的文化內涵。


而這一自簡而繁的發展過程,也展現了一個由基本生活到與文人風度相關聯的中式臥具藝術。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比床榻更早的床

據李宗山所著的《傢俱史話》中記載,最早的成形坐具是席,它出現的時間在我國至少已有8000年。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胡德生也表示,席出現在床榻之前,包括毯子、褥子以及草編的席等,“席地而坐”就是這麼來的。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席類編織工藝已相當成熟,不僅編織材料和紡織技巧豐富多樣,而且加工工藝更為精良,“神農作席薦”之說當為最早的史書記載,後“黃帝詔使百辟,群臣受德教,先列珪玉於蘭席上”等。


到了大禹時代,開始在席的邊緣裝飾花紋或用絲麻織物包邊,古籍中有“至禹作講席,頗緣此彌侈矣,而國不服者三十三。”


可見當時以絲麻作講席是非常奢侈豪華的舉動。


而講席不僅是古代人們從事禮儀、政事、飲宴活動的中心,同時也成為社會地位的象徵,以至於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仍有“主席臺”,“貴賓席”等名稱。

書中記載,商代甲骨文“宿”字寫法,形象似人臥於席上,周朝時周天子手下設有專門的官史,掌管鋪陳之事,名曰“司几筵”。


因此可以斷定,席的廣泛使用並與繁瑣的禮節聯繫在一起,始自西周時期。


此時的席被統治階級列為維護其等級、禮儀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東漢 河南洛陽東漢墓壁畫《宴飲圖》


先秦兩漢時期的社會生活是以席為中心的。


四川成都東漢墓出土的宴飲畫像磚上,刻二人或三人同坐一席,席前擺設食案,這是當時人們生活情景的真實描繪,後來人們把招待客人飲食稱為設筵,把酒餚稱為筵席,源起於此。


筵和席經常同時使用,為了有所區別,便把鋪在下面的大席稱為筵,使用時,先在地上鋪筵,再根據需要在筵上另設小席,人即坐在小席之上,筵席之上的几案,亦由司几筵根據需要負責陳設。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席在生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周朝禮樂制度對於席的材質、形制有嚴格的規定。


庶人、大夫、天子所鋪的席各不相同,以區別其身份,編席子的材料與禮制禮儀、等級有直接的聯繫。


席的陳設方式也按等級身份而各有不同,如果坐席的人數較多,其中長者或者尊者須另設一席單坐,即使有時與其他人同坐一席,長者和尊者亦必須坐在首端,並且同席的人還要尊卑相當,不得懸殊過大,否則長者和尊者就認為是對自己的汙辱。


此外,不同質料、顏色和工藝形式的席在使用時有著嚴格的規定。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東漢 河南新密打虎亭東漢墓壁畫《宴飲百戲圖》


漢代雖然床榻已經出現,但漢代畫像石中有許多賓主席地而坐飲宴、觀舞、奏樂的形象。


唐代時,人們還用席來招待客人,唐代以後,高足傢俱逐漸普及,席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床榻椅凳的附屬物,但它依然以其獨特的風格和特點存在,始終與其他傢俱一起伴隨著人們的坐臥起居生活。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古時“上床”為最高禮遇

繼席之後的坐臥用具是“床”以及人工堆砌的“土炕”。


它們出現的時間約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前後。


從目前所發現的典型床類實物看,年代一般多在春秋以後。


其中年代最早、最完美的兩件床分別見於戰國時期的信陽楚墓和包山楚墓。


當時的坐床姿勢,與坐席並無不同。


無論是跪坐、盤坐、躺坐(箕踞)或是靠坐等,人們的坐姿仍是足不下垂,股不離席,與這些坐姿相應的坐具則普遍以低矮、寬平為特點,體現了席地起居方式對傢俱形態的深刻影響。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東漢 講學畫像磚


胡德生認為,史書中關於床的記載很多,如《詩·小雅·斯干》有“載寢之床”,《商君書》亦有“人君處匡床之上而天下治”等。


這時的“床”包括兩個含義,既是臥具,又是坐具,可臥的床當然也可用於坐,而專坐的床大都較小,不能用於臥。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漢代的“床”不僅指臥具、坐具,還有一些其他的說法,如梳洗床、火爐床、居床、欹床、冊床等。


還有人把自己所騎的馬也稱為床,名曰“肉胡床”。


而“榻”這一名稱出現在西漢後期,漢代以後“榻”成為供休息和待客所用坐具的特定名稱,“床”一般專指睡覺用的臥具了。


對講究關係的中國人來說,床曾是社交場合的重要道具。


自五代南唐《韓熙載夜宴圖》以來,通覽歷朝歷代的繪畫作品,頻頻可以見到古人以榻或羅漢床為中心待客的場面。


國人待客,如果是賓主都坐於椅上,擺上茶來,說明關係相對普通,主人與客人客客氣氣談完事情,茶也未見得嘗上一口。


而關係親密的親朋,主人才會讓其“上床”“上炕”,圍坐暢飲,把酒言歡,可謂最高禮遇。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到了宋代,床架更像是一個隔開的小房間。


它是一個高度與房間相同的隔斷,用帶窗格的硬木做成。


隔斷後面放著垂掛帳幔的床,床邊留有足夠的地方放梳妝檯和淨桶,隔斷前面也用帳幔遮掩著。


此時的床已初步具有拔步床的形式,而拔步床曾一度成為某種財富的象徵,比如在《金瓶梅》中西門慶娶第三房太太孟玉樓時,媒人介紹說,孟玉樓是個有錢的寡婦,有兩張南京拔步床,以此來形容孟玉樓的富有。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據《中國古代傢俱鑑定實例》所記載,明清時期,居室陳設有以床榻為中心的習俗。


在一間居室中,房中的各類傢俱都以床為中心,床前放櫥,床側擺桌,還有梳妝檯、衣箱、衣架、凳椅等,這些傢俱往往都是圍床而放置。


清代床榻相對明代而言,工藝更復雜,形體更高大,功用方面也有變化,有些架子床在床面上增設了抽屜,以存放衣物。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文人隱士必備的坐榻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直接釋榻為“床也”。


“榻”是古代的一種坐具,其面板呈長方形,大多四面無圍,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稱呼,它在早期專指坐具,但在後來也作為臥具使用。


所以,儘管就其功用和形制而言,與床相近,但嚴格意義上的榻並不是供日常睡臥之用,更多地用於會客,榻上會放置矮几,几上置茶具、書卷或擺設,幾的兩側鋪設坐褥、隱枕,放置於廳堂、書齋等高雅場所。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榻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樣式和風格各有不同,但是卻具有方便實用的特點。


漢代的木榻已經相當發達了,樣式不一,身份高的有獨坐榻,身份稍低的也有連坐榻。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黃花梨宋式床榻


木榻一般放在床放置鞋子之用,也有放在客廳的。


這個時期出現了箱形結構的榻,其中大型木榻可坐多人,在榻上可以側坐斜倚、品茶飲宴。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據西晉皇甫謐《高士傳》記載,漢末魏初時人管寧,歸隱後常跪坐於一木榻之上,歷時50餘年,未嘗箕踞而坐,榻上當膝處都被磨穿了,古人稱此為“坐穿”。


管寧所坐的榻稱為藜床,是以藜莖所做的木榻。


坐穿藜床的人有一種定性,心如止水,不隨世間功名利祿沉浮求名求利,不奔走於權貴之門,是一位世外高人。


所以自漢末以來,文人雅士和隱士們都必備一榻,以竹榻、石榻、木榻來說明自己的清高和定性,表示自己不被世間功名利祿所吸引。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晉代文人在坐榻之上下棋、談話,既可終日參悟人生,靜觀世間萬物,參禪論道,又可交友下棋,張狂失態,所謂魏晉風度,深為後世文人仰慕,風流餘韻已至千載。


《維摩圖》


此外,佛門僧人也有坐榻,又稱羅漢床。


榻與床的區別除了尺寸和高度以外,還在於床是睡眠之所,只可藏在臥室之中,是俗物。


而榻卻橫陳在廳堂之上與書齋之中,是社交或文人雅聚的坐具,具有更深層的文化內涵。


於是,床榻上臥著名士,繡榻上坐著佳人,在歷代書畫作品中的形象也格外引人注目,常常被繪於畫面的中心位置。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立鳳墓中出土了一件三彩唐榻

到了唐代,木榻逐漸變高,已具備了臥、坐的雙重功能,但榻上放物品的習慣仍然保留了下來。


唐高祖李淵的第十五子立鳳墓中出土了一件三彩唐榻,由此可見唐代的宮廷之中,太子們也坐榻修心。


明清時期木榻一般較窄,較多保留了五代和宋元時期的特徵。


榻一般四面無圍欄,只有靠背且一側有枕的單稱為“美人榻”。


清末民國時樣式翻新,又出現了沙發式的美人榻。


經典臥具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架子床


架子床在明代非常流行,因床上有頂架而得名。


一般四角安立柱,床面兩側和後面裝有圍欄,上端四面裝橫楣板,頂上有蓋,俗名“承塵”。


圍欄常用小木塊做榫拼接成各式幾何紋樣,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兩根立柱,兩邊各裝方形欄板一塊,名曰:“門圍子”。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塊拼成四合如意,中夾十字,組成大面積的欞子板,中間留出橢圓形的月洞門,兩邊和後面以及上架橫楣也用同樣的方法做成。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拔步床


拔步床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製的平臺上,平臺前沿長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臺四角立柱,鑲安木製圍欄。


床前兩側可放置桌、凳等小傢俱,用以放置雜物,冬日夜間甚至還要放置馬桶、水盆、炭筐等。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一張拔步床幾乎相當於一個包含臥具、梳妝檯甚至衛生間的小房間,只能放到寬房大屋,因此拔步床在歷史上一度為有錢人的象徵。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羅漢床


羅漢床是專指左右及後面裝有圍欄的一種床,圍欄多用小木塊作榫拼接各式幾何紋樣。


這類床形制有大有小,通常把較大的叫“羅漢床”,較小的叫“榻”,又稱“羅漢榻”或“彌勒榻”,也叫“寶座”。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彌勒榻有無束腰和有束腰兩種,束腰的牙條比較寬,腿有曲線弧度,俗稱“羅漢肚皮”,又稱“羅漢床”,供文人和僧人坐禪用的榻,稱之為“禪床”。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胡德生在《明清宮廷傢俱二十四講》中說,羅漢床由漢代的榻逐漸演變而成,經過五代和宋元時期的發展,成為可供數人同坐的大榻,同時具備了坐和臥兩種功能。


中國古代床榻間的學問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美人榻#居家日記#


美人榻


又稱貴妃榻,古時專供婦女憩息,榻面較狹小,製作精美,形態優美,是榻中極為秀美的一種,其用料也極為講究。


此外,還有湘竹榻,又稱湘妃榻,採用瀟湘竹、斑竹製成,與榻相比,床上彩繪雕刻顯得雍容華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