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帶到中國的入侵物種:小龍蝦成了美食,這物種至今無法解決

在經濟全球化的年代中,各種的經濟發展都十分迅速。因為外貿經濟的興起,來自不同國家的商品流通在全球各地,也帶來了大量的經濟收益,就比如我們中國,在改革開放的40多年中,就因為這樣而快速發展起來。不過經濟全球化並非就完全帶來好處,它也可能帶來危害,就比如這個“入侵物種”。


日本人帶到中國的入侵物種:小龍蝦成了美食,這物種至今無法解決

入侵物種自然就是不是原產地的物種,經過自然或者人類活動的緣故而“入侵”到不同的國度,在如今已經是各國都需要努力改善的一個問題,就比如美國的亞洲鯉魚,丹麥的生蠔,澳洲的野兔都是這樣的體現。因為一個生態系統是經過長年累月的演變而來的,所以入侵物種會帶來當地環境帶來嚴重的危害,所以對待入侵物種都並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我們中國,中國的世界上入侵物種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們境內有著很多外來的物種,有因為外貿交流而傳播到國內,有因為興趣獵奇的飼養者帶回國的,也有因為農業發展需要引進的,但其實還有別的國家帶來的,就比如日本人,他們就給中國帶來了許多的入侵物種,但其中的下場都並不一樣,有的成為了美食,但有的至今都沒辦法解決。


日本人帶到中國的入侵物種:小龍蝦成了美食,這物種至今無法解決

日本人帶到中國的入侵物種:小龍蝦成了美食,這物種至今無法解決

由日本人引進的兩大氾濫物種,小龍蝦成了國人的飯桌美食

眾所周知,上個世紀30年代初的時候,日本侵華的原因,讓很多日本人就因此來到我們國內生活。也為了制定發展計劃,日本人帶來了許多的入侵物種,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學名克氏原螯蝦的小龍蝦,小龍蝦原產於美洲,日本人從當地引進到了本土,之後在30年代左右的時候引入中國,在南京一代大量養殖。往後的歲月中,小龍蝦迅速佔領了亞熱帶的大多數池塘農田,因為擁有良好的排毒減毒機制,能夠將這些汙染最終會轉移到殼體,通過不斷蛻皮排到毒素,所以小龍蝦能夠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也因為如此,中國人發現小龍蝦能吃了之後,開始大量發展小龍蝦料理,如今小龍蝦已經成為國內最主要的經濟淡水蝦類,每年都被中國人吃到需要養殖來保證產量。


日本人帶到中國的入侵物種:小龍蝦成了美食,這物種至今無法解決

日本人帶到中國的入侵物種:小龍蝦成了美食,這物種至今無法解決

日本人帶到中國的入侵物種:小龍蝦成了美食,這物種至今無法解決

另一個被日本人帶來的泛濫物種,至今都無人能夠解決

但也並非所有日本人帶來的入侵物種都能夠被解決。喜旱蓮子草就是另一個由日本人帶來的入侵物種,它原產巴西,在20世紀30年代末的時候被日本人引入上海郊區,作為一馬場飼料栽培,因為適應力強的緣故,所以喜旱蓮子草後來就逃逸為野生,在中國亞熱帶和溫帶地區中迅速生長,如今你也能在很多地方都看到它的身影。


日本人帶到中國的入侵物種:小龍蝦成了美食,這物種至今無法解決

日本人帶到中國的入侵物種:小龍蝦成了美食,這物種至今無法解決

而這個物種就是中國至今都沒辦法解決的入侵物種,它能夠形成大小不等的斑塊狀群,因為擁有著極強的入侵性,所以會導致鄉土植物群落的大幅減少,據瞭解因為喜旱蓮子草的介入,目前中國很多地區的鄉土植物群落中的44.9%的物種已經消失,這說明該草強悍的入侵性,已經對農業灌溉,水產養殖,糧食運輸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使得了中國水域內的高等植物滅絕,擁有極強的危害性。目前已經被中國列為“第一批外來物種”,經過整治多年,但依舊沒能完全根除。


日本人帶到中國的入侵物種:小龍蝦成了美食,這物種至今無法解決

日本人帶到中國的入侵物種:小龍蝦成了美食,這物種至今無法解決

日本人帶到中國的入侵物種:小龍蝦成了美食,這物種至今無法解決

所以這兩個由日本人帶來的入侵物種,卻在中國活成了兩幅面孔,也是頗為有趣。不知道你如何評價這件事呢?你見過這些入侵物種嗎?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