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青龍老院村脫貧煥新

又一個春天到來。山花爛漫,魚兒暢遊,龍王廟鄉老院村煥發著勃勃生機。這個春天格外讓人欣喜。除了大自然的饋贈,村內榛子林、蘋果園等種植業蓬勃發展,改造後的村部功能更加完善,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駐村工作隊的幫扶。科學種植提高產量

秦皇島:青龍老院村脫貧煥新

▲ 張軍(左)和陳忠軍在查看榛子林。4月24日,老院村一處山坡上,1米高的榛子樹一排連著一排,長勢茁壯。看著葉子間剛剛長出來的一顆顆米粒大小的榛子果,村民張軍喜上眉梢:“看來今年又是一個好收成。”在工作隊幫助下,經過兩年多精心打造,張軍承包的800畝野生榛子樹結出了翻倍的果實。52歲的張軍回憶起剛承包榛子樹時,“靠天吃飯,因為乾旱,榛子樹比在正常環境栽種的矮小很多,再加上粗放的管理方式,800畝地收成好的時候1萬斤左右,收成不好只有幾千斤。”張軍說,工作隊進村後請來了河北科技師範學院的專家,為種植戶進行現場培訓,還介紹他到東北一帶榛子產量大的地區學習管理技術,現在他的榛子已是名副其實的“脫貧果”。學成歸村,張軍再不像從前一樣任果樹自由生長,而是一有時間就鑽進榛子地裡幹活兒、觀察榛子樹生長情況,並通過電話、微信向技術人員請教,不斷解決種植技術難題。“學了太多了,咱知道了如何用藥,比如從前春天是不怎麼管理的,現在要用加快授粉和防凍的藥物。以前殺蟲藥直接噴樹上,這樣很傷果實,現在用燻蒸法,先把玉米芯在藥裡浸泡然後在樹下燻蒸,殺蟲更徹底且不傷果實。”張軍說,隨著管理方式的轉變,榛子的產量逐年增加,去年他承包的榛子樹全部掛果,陸續進入盛果期,收穫了1.5萬公斤果實,再加上養羊,年收入達30萬元。“工作隊進村之前我年收入也就3萬多元,現在翻了快10倍。”帶動村民就業增收隨著榛子產量的增加,用人需求也越來越高,張軍幾乎僱傭了全村賦閒在家的婦女,還引來了郝杖子、龔杖子等周邊村的婦女工作。“每年8月份榛子成熟的時候,我們都來幫忙採摘,一天能掙七八十元,工作20多天,有三四千的收入,比種地、打工都賺錢。”村民龐肅新說。除榛子林外,村內還有千畝蘋果園,果樹是很多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工作隊成員陳忠軍告訴記者,老院村今年給果樹澆地,與往年不大一樣。以前村民或人力挑水,或靠柴油機發電從灌溉井裡抽水。今年年初,工作隊聯繫相關部門給村裡的大水井安裝電杆、架設電線、安設變壓器,春灌時村民可以接電抽水澆地了。“原來一到澆地時,全家人都得出力挑水,就是用柴油機抽水,也得有人看著。現在水井通了電,井水‘自個兒’就過來了,省不少事呢!”村民劉洪志高興地說。村民趙永華是蘋果種植大戶,非常有經驗。但每年工作隊請來專家時,他都要老老實實去做幾天學生。“學了就是不一樣,去年收成有16萬斤,比往年多出不少。”趙永華說,一年到頭果園活計不斷,除草、套袋、摘果,都僱的本村或周邊村村民,帶動村民就業增收,共同致富。加強宣傳共同致富農村有句老話:“富不富,看支部”。為提升老院村的黨組織建設能力,去年年底,工作隊多方籌集資金6萬元,為村部改造用電線路、購置空調,打水井、改造黨員標準化活動室等,改造後的村部功能更加完善。自駐村以來,工作隊在全力以赴完成脫貧攻堅工作的同時,非常重視農產品銷售問題,主動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線上線下”積極宣傳推介本村農產品。“張軍家去年榛子產量1.5萬多公斤,我們幫忙聯繫了承德、營口、瀋陽、長春等地,有人上門收購。”陳忠軍說,嚐到甜頭的張軍下一步還打算建榛子採摘園,發展鄉村旅遊,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除了張軍的榛子,工作隊還幫其他村民銷售核桃200多公斤、小米近250公斤、蘋果近2000公斤。幾年來,駐村工作隊幫扶老院村黨支部抓黨建促脫貧效果初現,全村貧困戶154戶,508人全部脫貧,村居環境、生產生活條件、鄉風文明等顯著提升。老院村正以新的姿態,迎接美好的明天。(來源:網信青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