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導師劉永行:全球疫情下,中國產業如何突圍

1. 疫情之下,第一季度如何保持增長?

第一季度對於絕大部分企業,都無比艱難。在經營報表中,我們發現第一季度的運行受到很大影響,業務情況有增有減。集團預期,第一季度本應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目前,集團一季度實現的淨利潤為去年的95%,有5%左右的影響。有些產能下降;有些產品的出現大幅降價;有些工廠出現減產。

第一季度集團的自由現金流保持增長。自由現金流,是企業可自由支配度非常高的現金流。企業可以用這些現金為公司的成長擴充,不用依賴銀行,也可以用來投資或是預留下來應對突發事件。

對於非上市公司來說,自由現金流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保持投資不受外界的影響,不做違心的決定,比如來自證監會、股民、銀行、資本方的壓力。這也是我們不選擇上市的原因之一。

基於長期對自由現金流與淨利潤這兩個指標的重視,一季度反而增加了11.73%。所以,在這場危機之中,企業經營的風險可控。

但集團也遇到一些問題。重工業產業中,原材料供應鏈出現比較大的危機。疫情前,每個月的原材料運輸量可達千萬噸,每年的運輸量以億為單位。

春節前因為北方持續降溫,再加上大雪天氣,導致庫存的物資,以及部分原材料減少了30%。原計劃春節後進行補充,但受到疫情中車輛限流的影響。原材料出現大量緊缺。最緊張的時刻,差一天電解鋁廠就會出現停產。一旦停產,後果將無法挽回。

危急時刻,幹部員工反應迅速。從總部開始,幾位部長親自到前線指揮工作。我們啟動汽車,與火車相結合的運輸應急方案,為司機師傅加大補貼,幾乎是不計成本地完成運輸任務。因為春節過後,鐵路的旅客運輸量大減,我們藉此機會,通過鐵路保障了原材料的運輸。

當時,遇到的另一個困難是卸貨問題。火車上有貨,但運不出來;運出來的貨,又卸不了,因為我們原有的卸貨體系以汽車為主。最終,在 幹部員工的不懈努力下,解除危機,保障工廠的正常運轉,原材料的供應,沒有出現一天停產。

所以,面對突發事件,首先需要管理者不放棄,積極應對,才能帶動員工一起度過危機。

另外,工廠生產的鋁每噸最低價格降到1.1-1.2萬元,年前的價格是1.4萬,降了2000多元。但好在我們擁有產業鏈的競爭優勢,成本相對比較低,再結合其他產業的增長,也填補了部分影響。

水泥產業,重慶豐都的總經理發來短信提到,以前是按照行業的做法,春節期間檢修工廠。但是我們今年採取不同的措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績。

2017年春節期間,五條窯全部停產檢修,當月虧損3426萬。今年,公司經過討論,並針對疫情的爆發做出及時調整,決定年前安排一條線的檢修,四條生產線堅持正常運行。


運營方案的調整,基於東方希望集團的《哲學理念》:順勢卻不隨流,明道而非常路,習術要善修正。

遵循“順勢卻不隨流”的理念,不走尋常路,決定年前檢修一條生產線,年後分步檢修,全力以赴保證疫情期間的生產。

一個月四條生產線共生產水泥85.5萬噸。有人會問,生產出來賣不掉怎麼辦?倉庫裝不下怎麼辦?

春節期間,絕大部分的工廠處於停工狀態,公路運輸受限。但我們結合重慶的地理優勢,轉走水路,租借100多條輪船,通過以船代庫的方式,將貨沿著長江一路運到湖北、湖南、安徽、江蘇,以及上海。雖然春節期間對水泥的需求量不大,但客戶恢復生產之後,我們的水泥就是獨家貨源。

正是這次打破常規的做法, 春節期間,我們生產水泥85.5萬噸,當月產生淨利潤1.084億。這條產業線也彌補了其他產業的損失。

作為多元化企業,十多個產業的佈局,雖然增加了經營的難度,但也提升了抗風險能力,擴大了生長空間。華為,是十幾萬人集中攻擊一個城門口,而我們是幾萬人,攻擊二十多個城門口。當有些產業陷入困境時,有些產業卻可以保持良好的收益,這就從總體上維持集團的正向增長。所以,集團不會受一兩個行業波動的影響,在疫情期間實現自由現金流增加11.73%。

應對疫情,領導者需要不隨大流,不輕言放棄,在危中尋找機會。部分產業也需要提前做出應急預案。


2.疫情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以及未來全球供應的重構將何去何從?

這是全世界政治家、企業家、經濟學家、金融家,以及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問題。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近二十年的時間裡,中國經濟實現大幅增長。我們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已經成為全世界產業分佈最廣、最完善的國家之一。“世界工廠”,給中國帶來了很多好處,也帶來了一些的問題,比如中美貿易摩擦。美國採取一系列的動作試圖限制中國的發展,但其實是損人不利己。

特朗普在經濟上的一意孤行,以及應對疫情的滯後,死亡人數的不斷上漲,也會對年底的大選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現在的美國,其自身的發展已離不開中國。印錢,是無奈之舉,不可持續。另外,美國的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僅佔GDP的20%,第三產業的佔比高達80%。美國人需要吃、需要穿,但當地的建廠成本居高不下,也就預示著全世界的供應鏈不可能回到美國。所以,我認為全球的供應格局雖然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是中國一定會迎來新一輪的迴歸。

第二個問題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如何持續?除了大量的出口外,我們還需要大量的進口。通過改善人民生活,改變生活結構,有進有出,貿易才能平衡發展。另外,我們也需要將部分外匯儲備轉到黃金儲備,用來保存國力,提高抵抗力。我們相信貿易摩擦不會持續,因為這是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未來的迴歸,是必然。


3.疫情對中國企業最大的挑戰和機遇?

我們需要 把中國的事情充分做好,把中國的相對優勢做充分,把自己企業的相對優勢做到最大。只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發揮自己的最大競爭優勢,才能帶動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帶動員工收入的增加,帶動消費。

機遇是不斷演變的,我們需要仔細觀察自己所在的行業,才能有發現機遇的可能。

任何時候,企業的管理者都要思考三個問題:

第一,審視過去。過去做的事情中哪些是對的,還能不能優化?哪些事情做錯了,能不能調整?

第二,審視現在。現在做的事情中,哪些是無奈的選擇,哪些是有前途未來的事情?重點是我們把現在要做的事情做好,保持一定的利潤和現金流,以便有能力來投資未來。

第三,展望未來。為未來做的事情越多,將來的機會也就越大。在當下,我們能夠做點什麼事情是關鍵。未來的成績是我們現階段正確觀念的結果,也是現在行為的延續。所以,我們一定要行動,而不能過分的等待。


《明日歌》

錢福(明)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無窮老將至。

晨昏滾滾水東流,今古悠悠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借用古人的智慧,告訴大家,如果是對現在和未來有意義的行動,正確的行動,請一定要先動起來,因為我們等不起。毛澤東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我的名字叫劉永行,行是德行的行,但更是行動的行。

無論是一代企業家,還是青年繼承者,或是創業者,都要經過長期的思考與審視,並制定正確的措施,再切實落實到位,所在的企業才會越來越好。


4.當原有業務受損受阻時,如何絕地逢生?

東方希望集團成立三十八年以來,其中經歷過四次比較大的挑戰,但我們一直在危機中成長。

1982年,我們湊了1000塊錢創業,從養雞開始。但第一筆生意就受騙了。有人上門預訂10萬隻雞,結果當雞長成時,客戶卻跑了。我們也被迫停產。

艱難時刻,我們討論如何補救,並冷靜分析被騙的原因。想到當時農村的養雞戶比較穩定,於是我們逆向思維,採取從農村走向城市的策略。

八十年代,城市裡很多人生活得很苦。為了改善生活,很多人選擇在院子裡養雞,這就為我們提供了市場。於是,我們帶著十萬只雞來到成都市,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賣光了手裡的雞。

第一次受騙,雖然只有1000元,但在當時對我們打擊很大,比後面幾百億資產出現問題的壓力還要大。這次經歷,讓我們意識到現金的重要性。於是,我們決定以後賣東西,一定要款到發貨。一單小生意,讓我們懂得了不要在收款上花費太多精力,不要為了營銷、不要為了規模而做不正確的事情。

所以,我們公司沒有壞賬,堅持低負債率。這就是做正確的事情。

如何絕處逢生?經過養雞被騙的事件,我們用1000塊錢再出發,花掉720元養鵪鶉,靠著穩健的運營模式,獲得了成功。

隨後的88年,我們投入一千萬資金轉戰飼料,始終保持自由現金流,只用了其中的七百萬發展經營。通過與國際飼料公司的博弈,短短一年時間,贏得了三千萬的利潤,集團逐步成為飼料領域的佼佼者。

第二次致命的挑戰發生在2002年。帶著24億的自有資金,我們進入重工領域。最初很順,然而就很快遇上政策限制,以及銀行停貸,讓我們陷入困境。但對手不知道的是,銀行資金對我們沒有太大的影響,甚至在停貸後,產業的盈利反而增加。這正是得益於飼料產業零負債的策略。

經過調整飼料產業上游的賬期,以信譽與品質,贏得理解與支持,臨時延長至15天,獲得的流動資金極大補充了重工業的流動資金,從而實現兩大產業的良性發展,始終堅持零負債。

第三次面臨的挑戰是一百億元資金的困境。07年,我們相繼在內蒙古與重慶各投資了一百億,啟動一系列的化工項目。結果,有的因為審批問題,有的因為原材料供應出現問題,一時間全部陷入了僵局。

當時,電解鋁和水泥被列入《國務院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中嚴重過剩的行業而被限制發展。

基於我們的負債率低,反而在危機中比同行更具競爭優勢。我們的做法是調用集團的自由資金流,並在管理上,降低原材料成本,壓縮庫存,從而緩解了資金壓力,在同行中佔據優勢。

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我們在奧運會之前就預測經濟會下行,所以集團在前期就開始大力度壓縮庫存,實現“降本增效”。

2017年,我們計劃在新疆投資一千億,建立幾十家工廠,預計幾年內為國家帶來超過100億的稅收。但遇到新一輪的宏觀調控,部分生產線被要求停產,涉及資金200億元,損失達到80%。危急時刻,生存才是硬道理。我們利用剩餘20%的利潤,積極自救,為企業轉危為機贏得寶貴的時間。

集團的銀行負債利息只佔自由現金流的5%左右。因為我個人不喜歡欠賬,堅持憑自己的實力做事。所以,每當面對巨大的挑戰時,自由現金流給企業的生存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堅持不上市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做好自己,堅持本心,這樣才有機會在某種程度上實現轉化。我們相信暫時沒有轉化的,也會得到改善,更加不會使企業陷入無底的深淵。我們要避免企業陷入無底的深淵,就需要順勢卻不隨流,不要過分遵循常規的做法。

如果上市,經營者就要顧及報表,決策受限。另外,重工業投入大,跨度大,風險大,儘管做了很充分的準備,我們不想用股民的錢去冒風險,甚至不想用銀行的錢去冒險。

怎樣絕處逢生?在決策時,堅持靠自己,做正確的事情,不受到外界的影響。


5.如何將價值觀變成全公司的行動力?

很多人讀《道德經》,認為深奧難懂。哲學,需要結合一定的閱歷,才能理解。更重要的意義是轉化成為指導行動的準則。我的方法是通過讀史,來驗證自己的思想是否正確,驗證自己的行動是否正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哲學是玄學,如果不落地一錢不值。所以我認為哲學很重要,將哲學思想轉變成企業的戰術和戰略更重要。

東方希望《哲理觀念》:順勢卻不隨流;明道而非常路;習術要善修正。

東方希望哲理觀念是集團價值觀念、投資觀念、管理觀念的淵源。我們借中國人常用的三個字“勢”、“道”、“術”來討論。

順勢卻不隨流

“勢”指大自然規律、宇宙規律、科學規律、經濟規律、人文規律等,跟潮流有一定的不同。順勢就是順勢而為,順應上述規律,不能逆勢而動。

比如長江水,一定是從西向東嗎?從物理學上理解,水是從高向低,但不要忘記逆流、漩渦、暗礁,都是十分危險的,甚至是致命的。所以我們要做正確的事情,順勢卻不隨流。

明道而非常路

“道”指方向,是指正確的道路,要找準正確方向,明確正確路線,方向是客觀存在的,不是我們發明的,但是需要我們辯明,不要錯辯。正確的道路不一定是“常路”,大家都走的路可能走不通。我們的產業投資從設計開始就跟人家不一樣,是按大自然規律、經濟人文規律,用東方希望的哲理觀念為主優化設計的,所有的東西都必須要發揮有效的功能,這就是價值觀的落地。

習術要善修正

“術”就是方法、技術,是要通過練習、實踐來不斷提高水平,這過程中允許小的甚至中等的失誤,但失誤時間段要短,發現異常要早點修正過來,它甚至可修正“道”上的某些不足,這就是集團的標準循環管理;術,也是戰術、戰鬥層面,關於戰略、戰術的書籍資料很多,不花錢就能得到,但這是理論上的,是別人的,接了地氣才能變成我們自己的——戰略指導戰役。戰術指導戰鬥,戰術服從於戰略,戰鬥服從於戰役,戰略的成功依賴於一個個戰役 、戰鬥的勝利集成。戰術的成功構成了戰略的成功,戰略必須落實在戰役上,戰術要落實在戰鬥上,保證一個個戰鬥的大部分成功,這樣的戰略、戰術才有用,才能指導我們成功。


東方希望哲理觀念的精煉:自然而然,不爭為先;甘然後進,反而先進。

“自然而然,不爭為先”

自然而然中第一個然,就是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科學規律、人文規律,第二個然是結果。在順應自然規律的基礎上明道、習術,將正確的措施落實到位,做好該做的事自然就能領先,不用爭也可以領先。

對於多元化的公司而言,行業第一不是最重要的,堅持領先,做到最強是目標。那麼,當機會出現的時候,做大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甘然後進,反而先進”

我國5000年曆史當中,有300年是相對落後的,為什麼?我們走了一些彎路,工業革命這些都沒有做。隨著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鄧小平提出了改革開放的一句口號,放手讓老百姓自己去做,不要管得太多,現在各項生產力都是世界上領先的,這就是後進,我們要承認它。

我說的甘然後進,“後進”不一定是落後的意思,後進是承認我們做得遲,我們做得晚,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享受後進的“錢”,用了一個“甘”字是表示我們還要享受後進的“甜”。

“反而先進”是指通過努力可以做到全世界領先。各項技術經濟指標,電的消耗、勞動力消耗、時間效益、土地利用率這些都要越小越好,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只需要抓小數據,抓細節。

老子曰:“無為而治“,本意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無為即不妄作為,需遵循客觀規律而為。

我不排斥上市。根據企業的情況,我們已經找到了可以不用上市募資,也能持續發展的方案和路徑。

上市,對於很多創業公司而言是非常好的融資手段。它是幫助企業做大做強的資金來源,也可以讓社會與企業來共擔風險。上市,也是很多優秀企業成長的臺階、助力、標誌。但前提是你的企業一定要有競爭力,一定要走在行業的領先位置。


6.多元化的企業,選擇一個產業進與退的標準?

到目前為止,我們選擇進入的產業中,沒有退出。有些行業沒有開展下去,主要是因為政策審批的問題。我們堅持“順勢而不隨流”的方針。重工業產業的特性是產能過剩,但不過時。發展離不開早期定戰略,以及不斷改進戰術。我堅信沒有不好的行業,只有不好的企業。


7.面對危機時,領導者如何保持定力,發揮領導力?

作為企業的領導者,需要懂得如何揚長避短,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比如,像我是個比較害羞的人,基本不在電視上出現。我們不做房地產,不上市,也是因為不擅長與證監會、銀行等機構打交道。與其做不擅長的事,不如集中精力把自己的優勢放大。

經過三十八年的發展,東方希望集團打造出一條集工業和農業相結合的循環經濟閉環。我們將一個產業的廢料,變成另一個產業的原料:將有機原料轉化為有機飼料,為養殖業節省了成本;將養殖廢棄物,經生物發酵處理後形成生物肥料;將生物肥料用來改良戈壁灘土壤,讓沙漠變成良田,逐步形成了“煤-電-鋁-硅-化工-生物”六大行業環環相扣、相融共生、循環發展的產業集群。

一些管理者出現焦慮的情緒,其實對企業而言毫無意義。疫情是大自然對全球人類無盡索取的警告與考驗。所以,我們通過哲學理念來審視過去、審視現在、展望未來,堅持做對的事來改善現在,定能為未來留下一條生路。

不要隨便轉型,因為面對更不確定的環境,可能轉型就是死路。有實力才是轉型的最好時機。

天使資本並不是天使,他們要看到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一旦無法實現預期,資本或者銀行會加速企業的死亡。所以我們要量力而行,要不斷審視自己,優勢到底在哪裡?是不是具有長久的競爭力?這個問題,需要管理者一定要回答清楚。


8.請推薦未來十年的熱門行業?

物聯網產業,一定是熱門行業之一,因為其降低交易成本,降低物質消耗,還可以把一些產業的優勢發揮到最大。比如實體產業園區,單個產業鏈跟物聯網比較相似,都是把所有物品通過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

拿電廠舉例,一臺機組兩三萬個檢測連接點。而一個工廠大概有四五十萬個傳感器將連接點聯繫在一起。而物聯網,是用傳感器和線路來實現高效傳輸。

另外,物聯網的無線技術,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未來的互聯網,一定是基於5G、6G的技術進行迭代。萬物互聯,將通過集中控制,無線傳感鏈接,再結合傳感技術的日趨成熟,以及成本的下降,為工程提高效率,使產業更智能。這也是工廠進一步提升競爭力的有效方法。

我們認為物聯網,將給社會、企業、產品,以及個人帶來巨大的改變。就像如今的線上對話,基於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雖然我們不在同一個空間,但還是可以實現高效溝通。

未來,我希望大家一起堅持創新,擁抱創新,為企業的持續經營,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