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樣已經夠好了

生活讓人不斷追求完美,卻沒有告訴人們該更愛自己。

據說,80%的女生都信奉一條真理:我很胖,必須瘦成林志玲。

只要身上有一塊肉長在了不該長的地方,那就是胖,中午不小心多吃了幾口,就開始罪惡感十足,好像自己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然後罰自己不吃晚飯。

覺得自己不夠漂亮,就瘋狂的節食瘦身,去美容院打玻尿酸,卸了自己的骨頭隆鼻……

你這樣已經夠好了

其實,你只是太焦慮了,不是你不瘦,而是你覺得自己不夠瘦

現在的社會,好像每個人都很焦慮,不說出自己有多努力好像生活在鬧著玩似的,成人被生活催著跑,孩子被學習壓的喘不過來氣。

事實上,人的焦慮有一部分是來自於自己內心的壓力,而更多的焦慮來自周圍於環境

《論語》中“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到待人處世的道理並適時實踐練習,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悅的事嗎?

孔子口中的學習方式讓人很嚮往,但現在的學習卻把大家搞得很痛苦,不僅孩子學習壓力大,家長也跟著提心吊膽。

你這樣已經夠好了

大家都叫囂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從小就推著孩子跑,孩子從出生就進入了一場場競賽。

比成績、比顏值、比家世、比身材……無論孩子做的多好,都會對孩子說“你不夠優秀,你不是最優秀的,你得是第一名”。

不知從何時起,大家都習慣了用否定的方式,而肯定、欣賞和讚揚已成為一種稀缺資源。而這種不認同的現象十分普遍。

長期的給人灌輸負面信息,就相當於一種心理暗示,大人習慣用這樣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孩子,只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你這樣已經夠好了

所以,小時候經常被父母否定的人,長大以後沒有辦法發自內心地去認可自己,更接受不了自己孩子的不完美。

在《少年說》裡有一位女孩天台告白自己的母親,讓她誇誇自己,不要只看到別人的好,她的媽媽卻說,“我覺得你只適合打壓”,即使孩子已經哭了出來,但她的媽媽依然堅持己見。

一直得不到認可的孩子最終會變得內向、自卑、膽怯,越是需要得到別人認同的人越是對自己不滿意。

你這樣已經夠好了

生活中,大家最不想經歷的估計就是“人到中年”。生活狀態是上有80歲老母,下有三歲黃口小兒。

不僅生活壓力極大,還面臨禿頭危機,嚴峻的職場危機,稍不留神就會變成無業遊民。

在你起早貪黑拼命的時候,同事已經升職加薪,而成功的標配是房車必備,在周圍滿滿的焦慮感染下,很多人就變得失了本心,開始被別人的焦慮帶著走。

你這樣已經夠好了

而在認同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知,懂得自己不是為他人而活,對自己的生活有著明確的目標,能夠清楚定位什麼是自己所需要的;

不會迎合別人,更不會輕易為他人的看法所左右,而顯得無所適從。相比於等著從別人口中得到肯定,他們會自信的愛自己。

人這一生,成功太難,做一個舒服的自己就好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