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領導站得高,真的就可以看清一切嗎?

我們常說“站著高看得遠”,我認為對極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我們經常看到有這樣的一種說法。在職場中,一個領導站得一定比員工高,看得一定比員工遠。這個沒錯,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但是,這個觀點只能代表領導看得遠,而不能代表一定看得清。這個觀點還有除了要看每一個領導的個人能力外,還要看每一個領導的個人經歷,不是每一個領導站到了這個高度都能夠看得這麼遠,看得這麼透的。

如果這個領導沒有全過程的全部經歷,也就沒有了切身體會,那麼,他站著高而看著遠,並不等於站著高就能看得清或看得透。

支撐這個說法的還有就是,站在不同的高度,至深思考的主題會不一樣,其思考的結果就有了各個高度不一樣的至深結果。簡單的來說,領導站得高可以看到全面和大方向;員工站得低可以看到每一個細節的完美。這個應該是領導看不透徹的地方,不然,領導就成了“萬能”的代名詞了。

我們每一個企業都應該推崇領導的作用。而這個作用不是你做了領導就會有的,只有一個合格的領導才會起到這個作用。而作為一個合格的領導,他不會完全忽視每一個員工的作用的。員工即群眾,而群眾的作用千萬不可忽視。

有一些名句充分的說明了問題,比方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走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依靠群眾、相信群眾”以及“離開了群眾,我們許多領導的行為是多麼幼稚可笑的”等等,從這些名人名言中,我想作為一個合格的領導,應該懂得群眾的力量,懂了,就不會有領導比員工看得遠、看得清以及看得透這等幼稚的想法了。一個領導無外乎看到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可以肯定的說,你也不可能把你的一畝三分地看得絕對透,除非領導你是聖人。

我們都知道沙堆,沙堆在最頂層的是最細的沙粒,最大的沙粒在最底層,形成自然穩定;而企業的結果剛剛與沙堆的結構相反,最大的置於頂尖,員工最多最小的置於最底端,其結構自然不穩定。

所以作為企業而言,要想穩定這個結構,我們的領導就任重道遠了,不是站在某一個制高點看或指手畫腳就可以把一個企業管好的,也不是通過手中的權力管好的,也不是單單通過制度管好的。

是要通過領導的人品(常說的德配位)、修為、智慧、技巧、擔當以及為員工服務思想才能管好的,只有這樣,你才可以把一個企業的不穩定結構扶持穩定。有一天不扶持了,這個不穩定又會出現,這個現象一般在企業管理裡面大家都稱為“管理爆炸”現象。由領導管理不當造成的。

綜上所述,領導站得高,雖然看得遠,不等於看得清、看得透。領導應該充分的尊重員工、依靠員工,這樣才能把本部門的工作做好,做紮實。除此以外,還有燈下黑的現象。領導只是一個崗位,並不代表其它什麼。

個人觀點,不到之處請指正。我是【昔日的港灣】職場領域創作者,有對此話題感興趣的師友們可關注我或在下面留言探討、評論與點評。謝謝!

職場中領導站得高,真的就可以看清一切嗎?

領導

照片來自於網絡,若侵權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