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最牛增量資金來了!險資買股票再鬆綁 這次與2015年有何不同?

3月22日上午,在國新辦應對國際疫情影響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有關情況的發佈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下一步將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保險公司適度提高權益類資產投資比重,超過30%上限。

券商中國記者從保險公司瞭解到,這一鬆綁政策將有助於保險機構進行多元化投資,靈活度更高,從長期看,也有助於更多保險資金進入股市。數據顯示,保險資金運用額度已經達到了18.8萬億元,投資股票和基金的額度規模達到2.4萬億,佔到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12.89%。

就在當日發佈會上,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表示,現在A股市場的估值還是比較低的,投資價值顯現,境外市場的劇烈波動對A股是有影響的,但這個影響是可控的、有限的、階段性的,外資流動對A股市場有擾動,但不是顛覆性、根本性的衝擊。

險資權益投資比例望突破30%

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保險公司現在已經成為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二大機構投資者,最近國際市場的股市大幅波動,但是整個來看中國的股市總體還是比較平穩的。

周亮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也會積極支持保險公司遵循市場化的原則依法合規地開展投資運作,開展長期穩健的價值投資,同時還會深化保險資金運用的市場化改革,在審慎監管的原則下,賦予保險公司更多的自主權。對償付能力充足率比較高、資產匹配狀況比較好的保險公司,允許其在現有權益投資30%上限的基礎上,還可以適度提高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重。

最新數據顯示,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達2.4萬,佔比12.89%。

A股最牛增量資金來了!險資買股票再鬆綁 這次與2015年有何不同?

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作為一種負債,在投資的環節所受到的監管一直是金融機構中最嚴格的一類。

目前,保險機構投資資產所遵守的監管比例,是2014年下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該《通知》將保險投資資產劃分為流動性資產、固定收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不動產類資產和其它金融資產等五大類資產,然後針對五大類資產製定保險資金運用上限比例和集中度監管比例。

具體而言,投資權益類資產、不動產類資產、其他金融資產、境外投資的賬面餘額佔保險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監管比例分別不高於30%、30%、25%、15%,投資流動性資產、固定收益類資產無監管比例限制。投資單一上述資產的監管比例均不高於保險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5%。

該通知下發後,不再對各大類資產包含的具體品種設限,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從“散、多、雜”的具體投資品種比例限制,進入大類資產比例監管的時代。

部分大型保險機構呼籲提高權益投資上限

券商中國記者從業內瞭解到,部分大型保險公司在過去幾年中一直有和監管部門溝通,建議提高權益類資產的投資上限。

目前,保險資金投資於股票與證券投資基金的資金,佔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12.89%。如果單看股票、基金兩類資產,佔比似乎並不高,距離30%的上限還有足夠的空間。但是在監管統計口徑中,權益類資產的涵蓋範圍,除了股票和基金之外,還包括未上市股權,而可轉債、債轉股等部分項目統計在固定收益類的資產,一旦條件觸發,便會變成權益投資,佔用權益類資產的額度。

有保險機構人士表示,即便現在很少有公司權益投資比例用到了30%的上限,但是,鬆綁權益投資比例也是有必要的。對於保險機構而言,每一項投資限制的放鬆,意味著資產配置和組合策略更加靈活,對各類資產工具使用的便利度而言是一件好事。

有受訪險資投資人士表示,適度提高權益比例對保險公司加大權益投資而言屬於利好,短期而言,公司不一定會大幅提高權益比例,但從長期來看,各家公司根據自身情況可以有更多佈局空間。

放寬保險機構權益投資比例並不是第一次被監管部門提及。早在2019年5月,相關人士也在一些場合表示,有意放開對保險資金投資權益類資產30%的限制至40%。3月22日,這一鬆綁政策再次被提到,意味著準備工作可能已經成熟。

2015年曾階段性提高藍籌持股比例

2015年,A股市場出現巨幅震盪,各路資金紛紛馳援“救市”,監管部門也曾短暫地放寬保險資金入市比例。

2015年7月8日,原保監會下發64號文《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對於滿足“上季度末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20%、投資藍籌股票的餘額不低於股票投資餘額的60%”的公司,經報監管備案後,可以將投資單一藍籌股票的餘額占上季度末總資產的監管比例上限由5%調整為10%;投資權益類資產的餘額占上季度末總資產比例達到30%的,可進一步增持藍籌股票,增持後權益類資產餘額不高於上季度末總資產的40%。

當時,監管還要求保險資金投資的藍籌股票,應當符合保險資金權益投資相關規定,在境內主板發行上市,市值不低於200億元人民幣,且具有較高的現金分紅比例和穩定的股息率。

通知發佈後,險資加速入市,也給資本市場帶來了信心。2015年7月9日,A股兩市大盤強力反彈,股指期貨也一掃多日陰霾積極向上。

但隨著股市波動迴歸正常,2016年部分激進保險公司通過銷售理財型保險獲取資金,在資本市場上掀起舉牌潮,引發一定的金融風險。

隨著保險行業進入整頓期,2017年,監管部門將權益類資產佔保險公司總資產比例從40%下調至30%,保險資金投資大類資產的比例監管恢復至2014年的通知要求。

險資非理性舉牌已不具備土壤

近期,險資舉牌上市公司的消息時有出現。有人將其與2016年的舉牌潮產生聯繫,險資舉牌潮會否再次出現?

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的保險機構投資部門人士均表示,險資非理性舉牌已經不具備土壤。

2016年至2017年之間,原保監會出臺系列政策,從產品端管好資金來源,從投資端管好資金用途,從源頭規範保險投資。比如,嚴格限制關聯交易,防止保險資金被股東以及一致行動人挪用於投資二級市場;規範限制險資舉牌行為,規範對大額未上市股權和大額不動產投資行為, 約束重點公司和重大投資行為,將保險機構戰略投資、財務投資分開,實施不同地監管要求;等等。

不僅保險公司的股東、保險資金的去向被嚴格管了起來,整個金融業也在發生變化。過去,金融產品結構複雜,資金可能通過銀行、券商、保險等資管產品層層包裝,大量非標準化的金融產品缺乏透明度,使得保險行業入股審查的難度大,股權代持、表決權轉讓、一致行動約定這類行為難以識別,造成種種亂象。

近年,隨著資產管理行業整頓進行,資管新規的出現,過去的亂象也得到抑制,保險公司治理、保險資金的流向也受到更嚴格的監管。

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資本市場的發展,一是需要要有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二是要有健康的機構投資者,眾多的機構投資者。

毋庸置疑,保險機構作為第二大機構投資者,對於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保險公司資金成本低,久期長,尤其適合逆週期投資,接受短期可能承受的浮虧,但從中長期來看,逆週期投資才能把握買入便宜資產的戰略時機。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考慮到現在這麼低的利率水平,以及利率下行時優質資產少,股票的長期吸引力還是很高的。未來利率下行趨勢下,權益資產的佔比估計會有個逐漸抬高的過程,一季度這個行情,其實有利於長線資金建倉。

一位保險機構人士認為,權益類資產的鬆綁,為保險公司爭取更大化的收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9年,因為股票市場向好,保險行業實現投資收益8824億元,資金運用平均收益率4.94%,較2018年高出0.61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