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一起的流浪女:為何一個上了大學,一個仍舊無家可歸

兩個一起的流浪女:為何一個上了大學,一個仍舊無家可歸

文/嚴一

麗茲大膽的將她的幾個同學帶到了自己危機四伏的家裡,首先是她酗酒的媽媽回來了,當著同學的面在門口吐了一地,然後是她兇惡的外公回來了,這位老爺子在年輕時侵犯過自己的兩個女兒。

其餘同學四散而逃,麗茲懇求外公將她最後的朋友、同樣無家可歸的克里斯收留下來。沒用,這老傢伙甚至都不想收留自己的親生女兒,於是麗茲和克里斯一起開始了流浪生活。

這部電影叫《風雨哈佛路》,又譯《最貧窮的哈佛女孩》,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發生在美國,可這故事真的又很中國。

糟糕的起點

中國人窮是因為你生在與世隔絕的大山裡,美國人的窮通常是自己作出來的。

麗茲出生於一箇中產白人家庭,上面有一個姐姐,但不知怎麼的(故事省略了原因),母親染毒、精神分裂,後來患了艾滋、還有酒癮,父親雖智商高超,但卻精神失常、難以融入社會,每天漠不關心、無所事事。

兩個一起的流浪女:為何一個上了大學,一個仍舊無家可歸

這種美國家庭在中國人看來完全不可理喻,夫妻之間漠不關心,姐妹之間如同路人,母女之間只有在滿足了毒癮、酒癮之後才能恢復點正常,父女之間一句“別愛我,那是浪費能量”就解決了。

兩個一起的流浪女:為何一個上了大學,一個仍舊無家可歸

麗茲擁有了不亞於貧苦國人的糟糕起點,可好在發達的美國社會有救濟、有收容、有寬容的學校。麗茲不去上學,就被送去了收容所,在那裡她見證了不良少女之間的鬥毆,見證了一個女孩在另一個女孩洗澡時往她洗髮水裡放硫酸,

在那裡的幾年,她沒有隨波逐流,同她們融為一體,而是孤守善良,只是內心變得無比強大。

兩個一起的流浪女:為何一個上了大學,一個仍舊無家可歸

她終於離開了收容所,又去了學校,在課堂裡她認識了好朋友克里斯,一個同樣出身於糟糕家庭的女孩,兩個人一見如故,像麗茲的母親一樣,克里斯也被自己的父親侵犯過。

克里斯出現的時間在整部電影裡不是很多,她的出現就是為了反襯麗茲。原本麗茲應該有許許多多理由和克里斯一樣,

他們擁有不幸的原生家庭,上帝在一開始就待她們不公,她們沒有理由不墮落、不抱怨、不用毀滅自己報復她們的家庭。

兩個一起的流浪女:為何一個上了大學,一個仍舊無家可歸

但麗茲真就不一樣,事情無法再糟糕了,可路永遠還是有兩條,一條延續當前壞的,一條通向改變的好。

奇妙的對比

麗茲和克里斯開始了一段時間的流浪生涯,她們乞討、撿垃圾、睡車站、偷東西,擺在前面的結局似乎真像克里斯所說的:“我會做個撿垃圾的!我會做個妓女!”

就在這個時候,她的母親死了。古裝電視劇裡形容某家貧苦之人死後,只有親戚、相鄰湊點錢給買口薄棺下葬,沒想到現代的美國社會也一樣。

兩個一起的流浪女:為何一個上了大學,一個仍舊無家可歸

還是通過社會救濟,麗茲的母親得到了一口薄薄的白松棺材,有人會負責在不收費的公募將她掩埋,沒有墓碑,更別想墓誌銘,幾個星期之後來此的人們會再也找不到她的所在,僅有的幾個鄰人匆匆露了一面,推土機的引擎一響,他們僅有的幾分憐憫之情也草草收場。

克里斯用黑色粗筆在那口白松棺材上寫下了麗茲母親的姓名、生卒年月,這個自己作死的、不名一文的女人就這麼給世界留下了最後一點印記,像是沒入水中的沉石,泛起最後一個無聲的氣泡。

兩個一起的流浪女:為何一個上了大學,一個仍舊無家可歸

麗茲趴在母親的棺材上久久不願離去,克里斯催促她跟她一起離開,繼續無望的流浪生涯,但麗茲拒絕了,她在母親的棺材上獲得了重生,冥冥之中她覺得自己的腦殼裡還有對上學、對改變命運的渴望。

麗茲說服了校長,去到了一個有上進心的公立學校,在那裡她決定用兩年時間完成四年的課程。就在她埋頭苦讀的時候,她在車站又和克里斯相遇了。

兩個一起的流浪女:為何一個上了大學,一個仍舊無家可歸

麗茲把克里斯帶到了學校,她試圖說服她留下來學習,可克里斯輕蔑的拒絕了。之所以成為朋友是因為克里斯覺得麗茲和她是一類人,她們臭味相投,就應該一起自暴自棄繼續放浪的生活,但沒想到麗茲居然開始上學、試圖改變,她現在對她只有嘲笑和蔑視,她們的友誼到頭了。

克里斯走了,麗茲則開啟了自己的學霸模式。

兩個一起的流浪女:為何一個上了大學,一個仍舊無家可歸

美好的結局

你得承認,上學這玩意兒除了努力,的確還需要一顆聰明的大腦,尤其這兩者遇到一起時,一個窮苦女孩的學霸模式真是令人激動不已。

接來下的畫面實在是太中國了,地鐵上她在看書、打工時她在看書、深夜裡她在看書,用中國的成語“頭懸梁錐刺股”來形容一個美國女孩兒一點也不為過。

兩個一起的流浪女:為何一個上了大學,一個仍舊無家可歸

學霸模式只為我們展示了短短一分鐘,然後這女孩拿到了學校第一,拿到了紐約時報的獎學金,最後還安排她來了個抒發哲理的演講,這一部分的確處理的很美國。

其中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麗茲準備去獎學金申請的面試時,克里斯突然出現,抱怨自己此時可憐的境遇,嘲笑了麗茲一句“你以為他們會讓你進哈佛嗎?

兩個一起的流浪女:為何一個上了大學,一個仍舊無家可歸

影片的末尾,是麗茲坐在哈佛大學的課堂裡,用旁白介紹自己,畢業後她在《紐約時報》擁有了一份工作,租了一間自己的公寓,她徹底擺脫了從前貧困黑暗的生活,自食其力營造平凡但積極的生活,對克里斯、或許健在的外公和父親的下落一句話也沒提到。

影片沒有過分烘托考上哈佛是多麼光宗耀祖,會讓她冷血的外公、麻木的父親感動的熱淚盈眶。

兩個一起的流浪女:為何一個上了大學,一個仍舊無家可歸

它用冷靜的電影語言告訴了人們,選擇是個人的,或許很難,或許你有一萬條理由放棄,或許大部分人都認同你的沉淪理所應當,但無論境遇有多糟,總有一條向好的路,你不走,正常,你走了,恭喜你。

兩個一起的流浪女:為何一個上了大學,一個仍舊無家可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