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的長篇小說,是其"環境和性格小說"的代表作品。小說籠罩在悲劇氛圍和宿命論的氣氛之中,講述了女主人公一生悲慘的命運。

女主人公苔絲,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因為生活的窮困,他們甚至不得不放棄祖先高貴的姓氏德貝維爾而改名為德北菲爾德,在生活的逼迫下,她不得不聽從父母的安排去所謂的遠方家族親戚德貝維爾——一個富有的老太婆家認親,以獲取經濟上的援助。

《德伯家的苔絲》|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善良負責的心性主導下,她將家中老馬的死的責任歸咎到自己身上,儘管窘迫依舊前往了。但是在這裡。她的一生因此受到了改變,她被這家的"兒子"亞雷強姦,歸家後發現自己懷孕,生下了一個嬰兒,這個孩子被認為是罪惡的,被拒絕受洗,在不久後夭折。

經歷了這一切的苔絲,最終被這個社會的倫理道德所厭棄被認為是自甘墮落的蕩婦。

亞雷帶來的傷害,隨著時間慢慢癒合,迫於生計苔絲來到牛奶場工作成為一個擠牛奶的女工,在這裡她結識了牧師安吉爾,兩人相互愛慕很快就墜入了愛河,在歷經痛苦的內心掙扎後,善良的苔絲接受了牧師的愛,在新婚的晚上坦白了自己,將自己同亞雷的過往告知了自己的丈夫。

結果她再一次被拋棄了,看似開明的安吉爾並沒有原諒苔絲,兩人從此分居,安吉爾急衝衝地逃離去了赤道以南的巴西,剛剛新婚的苔絲只能回家。

《德伯家的苔絲》|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命運並沒有因為這些苦難就善待她,相反厄運隨之而來,父親的去世,他們失去了家長後,被冷漠地驅逐,作為家中長女的苔絲不得不接受亞雷。而一個人在國外飽經滄桑的安吉爾,終於理解了苔絲的苦楚,最終原諒了苔絲迴歸。

他向苔絲懺悔了自己曾經的殘暴與冷漠,並渴望獲得她的原諒。苔絲原諒了他,並且希望能再次和他幸福生活,最終她殺死了她命運悲劇的始作俑者——亞雷,與安吉爾擁有了5天的幸福生活後,最終被處以絞刑。

我們細細地來看她的一生,不得不說是充滿戲劇性的。這一切看似偶然,又是必然。這一切都被籠罩在宿命論的氛圍之下,苔絲的悲劇結果是註定的結果。

亞里士多德在其《詩學》中指出,悲劇主人公應是這樣的一類人:"這些人不是十分的美德,也不是十分的公正,他們之所以遭受不幸,不是因為本身的罪惡或邪惡,而是因為犯了某種錯誤"。

他進一步指出悲劇的目的旨在激發"憐憫"和"恐懼","憐憫的對象是遭受了不該遭受不幸之人,而恐懼的產生是因為遭受不幸者是和我們一樣的人。"《德伯家的苔絲》是一處女性的悲劇,他將本不該苔絲承受的不幸加諸在她身上,將好的毀滅給人看。

《德伯家的苔絲》|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處女時期的苔絲,被看作"大自然的女兒",是維多利亞時期最為理想的女性形象。

在傳統道德觀念下成長起來的苔絲,善良自愛、有責任心、孝順知恥、青春美麗,是讓人自然喜愛的人物形象,那些不幸,似乎不該降臨在她的身上,故事的結尾,她卻殺了人,被處以絞刑。

就像是一件精美的瓷器,被摔碎在地上,是什麼造成了她必然的命運悲劇呢?

悲劇原因

  • 社會原因

小農經濟衰落

苔絲生活在19世紀後期,是資本主義方興未艾之時,資本主義崛起,相應的是小農經濟的必然衰落,圈地運動的盛行,使得大量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

工業的迅速發展侵蝕了英國傳統農業社會的宗法秩序,曾經平靜的田園生活被擾亂,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為社會轉型陣痛的犧牲者,不得不成為販賣勞動力的工人。

《德伯家的苔絲》|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女主人公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小販家庭,也就註定了她悲慘命運的開端。在資本主義狂潮席捲而來之時,罪惡也隨之蔓延,人們此時的思想中還有宗教思想的殘留,有對"善良"的認知。

但在金錢社會的衝擊下,逐漸變得偽善。愛慕虛榮的父親,催促著苔絲去攀附親戚,以獲得經濟上的援助。無知、懶惰的母親希望女兒承擔起家庭的責任,而不在乎女兒的尊嚴與感受,貧苦的農民身份使得她成為社會地位上的弱者,只能被迫無奈的承擔起一切,屈從於亞雷的無理要求。

對於女性的道德偏見

在19世紀的末期,儘管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社會生產力快速進步,但不意味著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迅速的革新。人們的思想仍舊是被傳統的倫理道德所約束的,而在女性的道德約束上表現得尤其明顯。

《德伯家的苔絲》|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性純潔"被認為是維多利亞時期理想女性的道德標準,女子在結婚之前必須是處女,不能與男性有過多的接觸,甚至不能裸露自己手部的皮膚。

在苔絲被亞雷強暴歸來後,生下的孩子被牧師拒絕受洗。在安吉爾不知道苔絲過去的"汙點"時,她被他(安吉爾)認為是"大自然生養的完美的性靈",幻化成為了他心中最為理想的妻子人選。

在知道後,義無反顧的拋棄了她。更可悲的是,女性也自然的順從在這樣的思想之下,在沒有受到強姦之前的苔絲,善良正直、純潔天真,自愛地拒絕亞雷的騷擾。受到侮辱後的苔絲也是自我厭棄的,她認為自己並不是好的,再配不上善良開明的安吉爾。

與對於女子嚴格的道德要求標準相對應的是,對於男性道德上的放任。在資本主義大潮下,生產力進步,處於生產關係強勢地位的男性權利是進一步暴漲的,女性在婚前需要潔身自好,不能夠行差他錯分毫,對於男性這項規定卻是十分寬鬆。

《德伯家的苔絲》|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儘管做少爺時期的亞雷劣跡斑斑,單任然成為許多姑娘趨之若鶩的對象,在婚前的所有放蕩行為都可以被原諒。在"洗心革面"之後,仍舊可以擔任神聖的神職工作,受到人們的崇敬與信任。

安吉爾也並非是沒有任何過錯的完美男人,他也曾和"蕩婦過過四十八小時的放蕩生活",但在他向苔絲坦白後,他獲得了原諒與寬恕。但是我們的女主人公卻被丈夫拋棄,被世俗所厭棄,甚至難以自我接受。

  • 宗教原因

為何女主人公會產生自我厭棄這樣的情緒呢?

這很大程度上,與她所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影響。她是傳統基督教下生長起來的女兒,她的思想很大受到基督教的桎梏。從中世紀走出來的西方國家,大部分是受到基督教影響的,在基督教的教義中,人應該擁有容忍、親切、博愛等品質。

在資本主義的浪潮中,堅守這些美好品質的人們成為被愚弄的對象。苔絲,是堅守善良的人,卻被當時的社會欺辱。

《德伯家的苔絲》|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安克爾,生長在傳統的基督教家庭中,接受傳統家庭的教育者。放棄和兩位哥哥相似的道路,不接受神職工作,轉而到鄉間學習農業技巧,看似是基督教的出離者

實際上,他在思想上仍舊是基督教的信眾,一方面他是表面上基督教的出離者,他愛著純潔的"大自然的女兒"苔絲;另一方面,在內心深處,他仍舊是信仰基督的。不能接受有汙點的苔絲,甚至可以說,他不接受神職工作,有因為他與一個婦女"四十八小時的放蕩生活"相關,認為自己的不潔,不能夠擔任神職工作。

苔絲難道沒有反抗嗎?有,但是她的反抗仍舊是在基督教的規則之內的。

在孩子即將夭折的那個夜晚,她知道自己的孩子即將要離去,在基督教中,沒有受洗的人死後是要下地獄的。於是,她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自己為孩子行洗禮,這一想法受到了她的家人的質疑,這樣的洗禮是否有效呢?

《德伯家的苔絲》|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在儀式的不斷進行中,少女母親的莊重感染了眾人,人們也逐漸增加了對這場洗禮可信度。在這場洗禮結束後,苔絲仍舊是心底仍舊是不敢相信的,不斷的追問牧師,這樣的洗禮是否有效。並且對於牧師不能給孩子一個基督教的葬禮耿耿於懷,孩子最終也沒有得到一個基督教的葬禮。"

《德伯家的苔絲》|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於是在那天晚上,嬰兒被放進一個小樅木匣子裡,上面蓋了一塊女人用舊的披肩,花了一個先令和一品特啤酒,僱了教堂的執事,在風燈的照明下,把他埋葬在上帝分配的那個破落的角落裡。那兒長著蕁麻,所有沒有受洗的嬰兒、臭名昭著的酒鬼、自殺的懦夫和一些其他要下地獄的人,都被胡亂地埋在一起。

《德伯家的苔絲》|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但是,儘管周圍的環境不好,苔絲仍然勇敢地用兩根木頭和一條繩子,紮成一個十字架,在上面綁上鮮花,趁一個晚上沒有人注意的時候,跑進教堂的墓地裡,把十字架豎在墳頭上,還在一個小瓶子裡插上同樣的鮮花。瓶子裝有水,不會讓鮮花枯萎。"

即使,在孩子最終下葬後,這位少女母親,仍舊執著於給孩子最為正統的基督教的葬禮。

她不是沒有對基督教的反抗,但是她的思想,最終還是落在了基督教的範圍之內,沒有超脫出來

  • 個人原因

環境在一個人的性格塑造中佔了很大的因素,但苔絲性格的產生實際與環境產生了很大的背離性。她的性格的特殊性也是一部分造就她悲劇命運的原因。

《德伯家的苔絲》|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我們認識的苔絲是怎樣的女孩呢?她是善良純真的、坦誠勇敢的、堅強反抗的女孩,但這些性格給她的命運帶來了一些困擾。

在作者筆下,苔絲是一個善良純真的女孩子,她的善良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她性格里的軟弱。

當家中的經濟支柱老馬死後,她將責任歸咎到自己身上,答應了父親去認冒牌的本家。在本家中結識了一輩子的噩夢亞雷。也正是因為她的善良與純真,所以她輕信了亞雷,最終被亞雷誘姦,開啟了她的悲劇命運。

《德伯家的苔絲》|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她的坦誠勇敢,在現代社會中的我們看來,是讓我們可贊可佩服的東西。儘管,我們欣賞她的坦誠與勇敢,但這讓她失去摯愛安吉爾。

在答應嫁給安吉爾之前,她的內心一直是猶豫矛盾的,為了讓他(安吉爾)幸福,她最終答應了她。但是她坦誠和勇敢的天性,使得她無法對安吉爾隱瞞她的過去,所以,她選擇了告知。

但是她的告知,不沒有得到她想象中的寬恕,一切都朝她不希望的方向發展。

《德伯家的苔絲》|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她的堅強反抗,成為了最終她絞刑命運的導火索。她是堅強的女性,在被安吉爾拋棄後,父親的死亡接踵而來,作為家中的長女,她接過了生活的重擔,屈從於亞雷。命運待她如此不公,最終她反抗了,當安吉爾歸來,給她帶來幸福的曙光之時,她再也承受不住生活的重壓,殺死了亞雷,最終被抓回,處以絞刑。

她的善良純真、坦誠勇敢、堅強反抗使得她成為那個社會中叛逆者和異類,被視為維多利亞時期三個女性叛逆者之一。

她的性格成為她悲劇的重要原因,但也正是因為她這些可貴的性格,使得她成為那個被我們所喜愛的苔絲。

女性抗爭

前文我們提到,苔絲是維多利亞時期三個女性叛逆者之一,但是我們同時也看到,她也是維多利亞時期完美理想的女性形象。

《德伯家的苔絲》|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她是善良純真、坦誠勇敢、堅強反抗的,幾乎擁有了我們希望那個時代女性擁有的一切特質。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她的反抗並不徹底。她的反抗,卻是充滿意義的,是星火,啟迪女性抗爭

我們從現代社會來看,尤其在一些西方國家,女性的地位似乎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作為父權意識內在化的社會,女性抗爭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維多利亞時期是一個保守時期,進一步發展的生產力,以及在生產關係中佔據主導地位的男性,進一步佔據了話語權的中心地位。男性成為一切規則的制定者和社會的領導者,這種父權意識對女性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更為可悲的是,在這樣的意識下,女性承認了男性的優越性。

《德伯家的苔絲》|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男女平等,更加深層次的是人們思想上的問題。女性要獲得與男性相同的社會尊重,需要對社會大環境進行改造,女性自我需要自省與自覺。

我們所追求的不是忽視男女差異的,看似平等的"一視同仁",而是承認差異後的社會尊重。

環境是造成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甚至是現在很多女性仍舊是奉男性為天,無法獲得自信與自知,女性思想中根深蒂固的自卑懦弱思想,是孕育她的環境造成的,女性抗爭,要改造的是思想,是更大的社會環境。

《德伯家的苔絲》|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德伯家的苔絲》雖然講述的是女性悲劇,但對我們現代社會仍舊是具有借鑑意義的,如何做有意義的女性抗爭,改造我們社會的大環境,讓善良純真、坦誠勇敢、堅強反抗的美好品質能順其自然地生長下去,需要我們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