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邢臺,簡稱“邢”,是河北省地級市

邢臺擁有3500餘年建城史,距今五萬至十萬年前就有人類棲息繁衍,歷史上曾四次建國、五次定都,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稱,是華夏版圖上建城歷史排名第三的城市。邢臺是華北歷史上第一座城市,歷經三千多年行政建制未曾中斷、城址未曾遷移。邢臺古城是黃河以北地區建城最早的“第一古城”,被譽為“燕趙第一城”。

邢臺也是唐朝皇室祖籍地(唐祖陵),發生過堯舜禪讓、胡服騎射、鉅鹿之戰、黃巾起義等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事件,有破釜沉舟、鹿死誰手、民脂民膏、腹背受敵等近百條成語、典故源自邢臺。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邢臺地處中國華北地區、河北南部。下轄(襄都區、信都區、任澤區、南和區)4個區;( 內丘縣、臨城縣、隆堯縣、柏鄉縣、寧晉縣、鉅鹿縣、平鄉縣、新河縣、廣宗縣、威縣、臨西縣、清河縣)12個縣;代管(沙河市、南宮市)2個縣級市,另外設有邢臺經濟開發區、邢東新區。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圖片參考自網絡,如有錯誤,敬請見諒

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邢臺市屬溫帶季風氣候,地處太行山脈南段東麓和華北平原交匯處,境內地勢高差懸殊,西高東低,自西而東山地、丘陵、平原階梯排列,以平原為主。

邢臺市花月季,方言為冀魯官話-邢衡小片。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邢臺歷史

邯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3100年的建城史,“邯鄲”二字作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華地名文化的特例。

邯鄲的名稱由來有三種說法:

① 戰國以前寫作甘丹。有學者認為太陽出升過地平線叫甘,太陽落山過地平線叫丹。邯鄲即日出日落之地。

② 可能由姓氏而取名。過去是有邯鄲這個姓氏的,邯鄲是一個複姓。

③ 《漢書·地理志》中魏國張晏提出:“邯,山名。鄲,盡也。邯山至此而盡。城郭字皆從邑,因以名焉。”意思是說,邯鄲的地名源於邯山,在邯鄲的東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鄲是山脈的盡頭,邯山至此而盡,因此得名邯鄲。

▍ 歷史軌跡


● 邢,是邢臺最古老的地名,在甲骨文中就有記載,當時被稱作“井”。

● 公元前17世紀,西方姜姓井族順河水東移,遷徙到冀南的時候,以族名命地為‘井’,稱“井方”。

● 黃帝部落與蚩尤部落曾九戰於邢臺大陸澤,邢臺成為華夏族融合的重要地域。

● 堯帝晚年建都邢臺柏人城,並於大麓禪位於舜帝,此為中國禪讓制的根源。

● 大禹治水於邢臺大陸澤。《史記》記曰:“北過逄水,至於大陸(大陸澤)”。

● 夏朝:《禹貢》定九州,邢屬冀州,冀字下部的“共”字原為古邢字,代表邢地。

● 商朝:王祖乙遷都於邢,為京畿地,經祖辛、沃甲、祖丁等王,歷時百餘年。商朝末期邢侯為商朝三公之一,帝辛(即商紂王)於邢臺築沙丘行宮,酒池肉林、長夜之飲,邢侯不堪紂王胡作非為,憤而進諫,被紂王殺死。

● 周朝:衛國以反間計滅邢;後晉文公伐衛,邢國歸晉,邢為晉國屬地。

● 春秋:趙王之子趙襄子曾食採於邢,故有襄國之稱(邢襄大地一名之由來);趙成侯據邢,邢為趙國信都。

● 戰國: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二十年)趙國大朝信宮五日,發佈胡服騎射的國策;後發生沙丘宮變,趙武靈王去世於邢臺沙丘宮。

● 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設郡縣,在邢置信都縣,屬鉅鹿郡,為全國36郡之一;後秦始皇病逝於邢臺沙丘宮,胡亥於此矯詔篡位;公元前206年,項羽立張耳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國,為常山國都。

● 西漢:改置襄國縣,屬趙國。

● 東漢:劉秀在鄗城(今柏鄉)稱帝,建立東漢;公元184年,鉅鹿郡張角發動黃巾起義,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公元212年,改隸冀州魏郡。三國時仍名襄國縣,屬魏國,隸屬冀州廣平郡。

● 西晉:羯人石勒納張賓之策,進據襄國。

● 東晉:石勒於襄國稱趙王,國號“趙”,都襄國(今襄都區),史稱後趙。

● 南北朝時期:襄國先後隸屬廣平郡、易陽郡、南和郡,北齊、北周時置襄國郡。

● 隋朝:公元583年廢郡立州,復改襄國郡為縣,曾隸洺州;公元589年,襄國縣改稱龍岡縣;公元596年,於邢地置邢州;公元607年,復置襄國郡,治領龍岡。

● 唐朝:公元618年,改襄國郡為邢州;公元742年,罷邢州,改鉅鹿郡;公元757年復為邢州,龍岡屬之。;公元907年至960年五代時期,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均在邢地置邢州,治龍岡縣。

● 宋朝:公元960年至1118年(宋建隆元年至重和元年),仍置邢州;1119年,罷邢州,置信德府;1120年宋徽宗趙佶合古“邢”字和邢侯所築“行臺”之“臺”二字,改龍岡縣為邢臺縣,隸屬信德府。自此由“邢臺”之名;1125年(宋宣和七年)邢為金地;1129年(金天會七年),改信德府為邢州,邢臺縣為邢州治。

● 元朝:1262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邢臺建元帥府。同年九月,改邢州為順德府;1265年(元至元二年),改順德府為順德路,隸屬中書省。

● 明朝:1368年,改順德路為順德府,直隸京師。清代基本沿用明制,隸屬關係未變。

● 1913年,廢府留縣,邢臺各縣屬直隸省冀南道。

● 1914年,冀南道改名大名道,轄區屬之。

● 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道廢,邢臺各縣均直隸於河北省。

● 1936年,河北省在邢臺設第十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公署駐邢臺縣城。

● 1937年10月15日,日本侵佔邢臺,設偽順德道。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深入華北敵後建立晉冀魯豫邊區抗日政府,轄區分屬晉冀魯豫邊區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

● 1938年,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在邢臺南宮成立。

●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4日,邢臺解放;9月25日析邢臺縣城廂建邢臺市,邢臺市政府宣告成立,自此始有邢臺市建置。

● 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晉冀魯豫邊區撤銷,邢臺各縣屬華北行政區。

●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原華北行政區冀南四專區和太行一專區部分縣(市)為轄區成立邢臺專區,同時成立邢臺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隸屬河北省人民政府領導,專員公署駐邢臺市;1949年11月1日,邢臺市改設為邢臺鎮,隸屬專員公署。

● 1950年4月,邢臺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河北省人民政府邢臺專員公署。

● 1950年12月7日,邢臺鎮與邢臺縣合併,邢臺鎮改建為邢臺縣城關區。

● 1951年11月5日,邢臺鎮恢復建制,仍隸屬專署。

● 1952年11月,清河縣由衡水專區劃歸邢臺專區,時邢臺專署轄17個縣(鎮)。

● 1953年12月17日,邢臺鎮升格為邢臺市(省轄市),市人民政府成立,由邢臺專署監督領導。

● 1955年1月,邢臺市人民政府改稱邢臺市人民委員會。市人民委員會既是市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又是執行機構(市人民政府)。

● 1955年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邢臺專員公署改稱河北省邢臺專員公署,隸屬河北省人民委員會領導。

● 1958年4月,在全國“合大縣並大社”形勢下,省人民委員會決定,撤銷邢臺專員公署,邢臺專署與邯鄲專署合併為邯鄲專署,並將寧晉縣、新河縣劃歸石家莊專署領導。

● 1958年7月,邢臺專署正式合併到邯鄲專署,邢臺專署撤銷;1958年11月29日,15個縣(市)合併為4個大縣,即邢臺縣、內丘縣、南宮縣、鉅鹿縣。合併後的4個大縣歸邯鄲專署領導。同時,新河縣併入寧晉縣歸石家莊專署領導;邢臺市併入邢臺縣後,邢臺市人民委員會撤銷,原市轄區成為邢臺縣城郊公社。

● 1960年5月,在全省範圍內,實行市管縣體制,邯鄲專署合併於邯鄲市。邢臺縣、內丘縣、南宮縣、鉅鹿縣4個大縣改屬邯鄲市人民委員會領導。寧晉縣改屬石家莊市人民委員會領導。直到1961年5月邢臺專區恢復。

● 1961年5月,河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恢復邢臺專區建制,復建河北省邢臺專員公署,機關駐地邢臺市。仍屬河北省人民委員會領導。邢臺縣、內丘、南宮、鉅鹿4大縣人民委員會由邯鄲市人民委員會復屬邢臺專署領導。各縣陸續恢復建制。同時,寧晉、新河縣由石家莊復屬邢臺專署領導。邢臺市人民委員會恢復建立,並劃回邢臺專員公署領導。到1962年3月,邢臺專區先後恢復了原來的1市、16縣建制。

● 1967年12月,河北省邢臺地區革命委員會建立,隸屬河北省革命委員會領導。之後,全區18個縣(市)革命委員會也相繼建立。各級革命委員會統攬了黨、政、財、文等一切權力。

● 1975年,邢臺地區革命委員會不再是省政府的派出機關,而成為一級地方政府。

● 1978年7月,撤銷邢臺地區革命委員會,復建邢臺地區行政公署,為河北省人民政府派出機構。

● 1979年到1983年,全區各縣(市)革命委員會先後被改建為人民政府。

● 1980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邢臺市設橋東區、橋西區、郊區3個市轄區。

● 1983年11月,邢臺市升格為省轄市,與邢臺地區分設。

● 1986年5月,邢臺縣劃歸邢臺市領導,時邢臺市轄橋東區、橋西區、郊區、邢臺縣共4個區(縣)。

● 1988年9月邢臺市郊區政府撤銷,其所轄區域分屬橋東區、橋西區。

● 1993年7月1日,邢臺地區與邢臺市合併為邢臺市,邢臺地區撤銷,組建新的地級邢臺市,成立新的邢臺市人民政府,實行市領導縣體制。

● 1993年7月至2020年6月,邢臺市人民政府轄2個市轄區(橋西區、橋東區)、代管2個縣級市(沙河市、南宮市)、15個縣(邢臺縣、內丘縣、臨城縣、隆堯縣、任 縣、柏鄉縣、南和縣、寧晉縣、鉅鹿縣、平鄉縣、新河縣、廣宗縣、威 縣、臨西縣、清河縣),共19個縣(市、區)人民政府。

● 2020年6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河北省調整邢臺市部分行政區劃:邢臺市橋東區更名為襄都區、邢臺市橋西區更名為信都區,撤銷邢臺縣,將原邢臺縣的豫讓橋街道、晏家屯鎮、祝村鎮、東汪鎮劃歸邢臺市襄都區管轄,將原邢臺縣的南石門鎮、羊範鎮、皇寺鎮、會寧鎮、西黃村鎮、路羅鎮、將軍墓鎮、漿水鎮、宋家莊鎮、太子井鄉、龍泉寺鄉、北小莊鄉、城計頭鄉、白岸鄉、冀家村鄉劃歸邢臺市信都區管轄。撤銷任縣,設立邢臺市任澤區,以原任縣的行政區域為任澤區的行政區域。撤銷南和縣,設立邢臺市南和區,以原南和縣的行政區域為南和區的行政區域。

▍ 相關古詩詞

《邢臺驛》南宋·范成大

太行東麓照邢州,萬疊煙螺紫翠浮。

誰解登臨管風物?枯荷老柳替人愁。

《邢臺》宋·李壁

北地霜濃九月寒,駝裘破曉上徵鞍。

也知骨相非麟鳳,慚愧州人向掌看。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邢臺交通

▌ 航空

◎ 邢臺褡褳機場(在建)

▌ 鐵路

◎ 邢臺東站:河北省邢臺市橋東區邢東新區振興一路

◎ 邢臺站:河北省邢臺市橋西區車站北路20號

◎ 清河城站: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站前街1號

▌ 地鐵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圖片參考自網絡

邢臺市城市軌道交通規劃期(2030年)線網:

共3條軌道交通線,總長72.2千米,線網總體呈田字狀。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邢臺景點

邢臺市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11家,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6家,國家AA級旅遊景區11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個,國家地質公園2個,國家森林公園2個,國家水利風景區4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9個。形成了山水風光遊、休閒農業遊、歷史文化遊、古村名鎮遊等四條特色線路。

部分景區圖片如下: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天河山︱達活泉公園︱崆山白雲洞︱

︱邢臺開元寺︱天梯山景區︱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邢臺美食

邢臺的美食or特產有:隆堯羊湯、趙莊醃肉、黑家餃子、武氏燒餅、沙河排骨、火燒、醬豬蹄、掛汁肉、八大碗、薄餅、紅燒涼粉、酥魚。

部分美食參考如下: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港興茶餐廳︱韓盛烤肉︱

︱滄獅門火鍋雞︱永旺打邊爐︱曼語食記︱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彙總︱江蘇各座城市的景點、美食推薦

彙總︱山西省各個城市,都有哪些景點與美食推薦?

彙總︱湖北省各個城市,都有哪些景點與美食推薦?

「河北·邢臺」黃河以北“第一古城”,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於此


(本文部分圖片參考字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