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之戰:太平軍為何能反敗為勝?不僅因為石達開指揮得當

【太平天國系列514,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1854年,太平天國西征軍接連兵敗嶽州、武昌,老將曾天養更是喋血沙場,太平軍不得不收縮戰場,沿江往東,布重兵于田家鎮。然而,楊秀清遙控戰爭,制定以防守為主的作戰方案,讓軍隊完全失去了靈活性,加之秦日綱完全遵從楊秀清的安排,沒有根據戰場變化改變戰術,直接導致太平軍在田家鎮這一戰損失巨大,除去將領就殉城10人,更有上萬士兵戰死,原本被用來應對湘軍水師的水營更是差點全軍覆沒,太平軍剩餘殘兵就此退出湖北。

湖口之戰:太平軍為何能反敗為勝?不僅因為石達開指揮得當

在如此情況之下,石達開臨危受命,從安慶趕赴西征前線。石達開通過精密的籌劃,先固守住九江,再通過盡最大的能力安排防線,伺機偷襲清軍停船水域等戰術,在湖口重創湘軍水師,捕獲曾國藩的座駕船,繳獲曾國藩十分看重的家書、奏章、地圖、上諭等物件,如果不是曾國藩跑得快,利用小舟逃命,怕是湖口之戰後,世間再無曾國藩了。

石達開領導西征軍進行的這次反擊可以說在太平軍天國曆史上都非常重要,直接扭轉西征軍連續戰敗的局勢,將防禦性作戰轉入反攻作戰,清軍與太平軍在長江中游的戰局有了新的開始。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太平軍在這一戰中反敗為勝呢?

湖口之戰:太平軍為何能反敗為勝?不僅因為石達開指揮得當

石達開指揮有方,善於抓準戰機

石達開可以說在太平軍眾多將領中,是一個頭腦比較清晰的人,知道太平軍的優勢與劣勢,更懂得將有利的地形轉化為對自己方有利的作戰條件,並且懂得尋找良好的戰機,對太平軍有利的情況出現,則立馬出擊,不利時就藏著不出去,憑藉工事抵禦湘軍進攻。

石達開十分清楚,曾國藩花重金打造的湘軍水師裝備了先進的火器,想要打贏這場戰就必須先幹掉湘軍水師,而以太平軍水營的實力,實在是不能與之硬碰硬,唯一的辦法就是偷襲。

湖口之戰:太平軍為何能反敗為勝?不僅因為石達開指揮得當

首先,石達開出兵偷襲湘軍水師停放在鄱陽湖內的姑塘(今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區下轄的一個鎮)的後備戰船,豈料湘軍守軍竟然不敵太平軍百餘人組成的偷襲隊,放棄船隻與大炮就逃命了。

其次,石達開利用太平軍小船的優勢,趁夜偷襲湘軍水師營地,石達開“設計自上游載小艇混入湘軍水師中”,在船隻上準備各種引火的工具,偵察到湘軍將領的船隻後,“紛紛拋擲”準備好評的火器,讓湘軍水師戰艦起火。

湖口之戰:太平軍為何能反敗為勝?不僅因為石達開指揮得當

最後,石達開設計誘使湘軍小船追擊太平軍水營“逃兵”,將湘軍水師中的戰艦和小船分開,將湘軍水師切割成兩部分,分化蠶食。

曾國藩輕敵冒進

說實話,曾國藩真的不適合自己領軍作戰,在之前的靖港之戰中,曾國藩輕敵冒進,自己領軍作戰就損失了近一半的戰船,這一次又犯了相同的錯誤。

湖口之戰:太平軍為何能反敗為勝?不僅因為石達開指揮得當

曾國藩以為太平軍在經歷武昌、田家鎮兩次大敗之後已經元氣大傷,湘軍吃掉太平天國這支西征軍似乎很輕鬆,於是主動在九江湖口一帶陳兵,將主力全部集中在這一帶,期望打一場速戰速決的戰鬥。誰知太平軍換帥,石達開步步推進,處處設防,讓曾國藩完全不能招架,被迫與太平軍進行持久戰,士氣不斷下滑。

湘軍雖然在武昌、田家鎮兩次戰役中取得勝利,但實際上自身耗損也很厲害,士兵同樣沒有得到休整,這些問題曾國藩自己也是十分清楚的,“行軍以來,從未有殲敵如此之多,而(田家鎮)喪師亦無如此之慘者,言必放聲大哭”。知道軍隊的問題而不休整,不是輕敵是啥?

湖口之戰:太平軍為何能反敗為勝?不僅因為石達開指揮得當

湖口之戰太平軍反敗為勝,看來不僅僅是石達開出力頗多,曾國藩也是貢獻極大。

參考資料:羅爾綱、王慶成,《太平天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