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晚年的感嘆:一失足成千古恨,賦得一世的憾與悔!(下)

父親晚年的感嘆:一失足成千古恨,賦得一世的憾與悔!(下)


父親晚年的感嘆:一失足成千古恨,賦得一世的憾與悔!(下)


父親晚年的感嘆:一失足成千古恨,賦得一世的憾與悔!(下)


父親晚年的感嘆:一失足成千古恨,賦得一世的憾與悔!(下)


父親晚年的感嘆:一失足成千古恨,賦得一世的憾與悔!

(下)


紀實散文 / 旋渦風霖


母親千辛萬苦找到長沙後,見到父親另娶,心靈上受到極大的撞擊,但母親隱忍於心,在長沙水陸洲過了兩年幽靜平和的生活: 賞花、聽鳥語、過年、和新交的閨蜜女友交往……一切都平和溫馨,母親這種過早成熟的早秋精神,似乎預示著開始要步入到不可預測的風雨人生。


母親在水陸洲的日子,精心地梳理她的生活。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說:“人格尊嚴最強大又最脆弱,在強硬的內層,是清風明月,柔枝漣漪,淺笑連連,虛懷若谷。”父親特地將西泰嶺的女傭帶進水陸洲,留在母親身邊幫助打點家務。母親從不把傭人當下人看,叫她小妹子,甚至在生活上還照料她。所以,小妹子特別勤快,協助母親將房子收拾得乾乾淨淨,連那大門內影壁牆下的花草,也修剪得整齊有序。


母親崇拜書生,昔日喜歡父親滿腹經綸,鍾愛父親談古論道。母親能孜孜不倦讀過五遍<>,均是在父親不計其數的古典故事中薰陶而致。我在兒時就目睹並感受到父母在我兒時處處洋溢著的古老東方的家庭溫情;讓人感受到,即便歲月崢嶸,母親與父親仍是恩恩愛愛;母親能在我兒時對小叔子開襟哺乳不僅道德生活的能力很強,而且在情愛生活裡十分得體,這是父親在豐富的古籍裡所垂慕的女性內在之,他幸擁一時,得到了,但父親並未珍惜,他把自己的愛妻引到了一個陌生的世界,真的驗證了一失足成千古恨。


母親在長沙水陸洲過了兩年平靜悠閒的隱忍生活;當時武漢已淪陷,老家來信,說川城也快進

日本鬼子了,叫父親趕快回家。在這種動盪的時局中,父親生意確實也做不好,經營慘淡,正好收手,父親母親特地到孃的孃家,和孃的兄長、嬸母也商量好了,一起準備打道回鄉。父親起程的時候,搞得並不像是打了敗仗,而是一行四口之家,沿途一路不斷僱上挑夫,卻顯得浩浩蕩蕩,似衣錦還鄉、榮歸故里。母親又一次歷經長途跋涉之後,一家人終於回到了川城;家裡早己得信,都在翹首相望,記得父親這一行人進“萬順華堂”之門時,家裡像有了什麼大喜事似的,大門右側那石橋上鳴放了好大一掛鞭炮。

  

母親牽著孃的手,走向堂屋中央,向家神祖宗牌位拜了香,隨後跪在祖母面前磕了頭。家裡熱熱鬧鬧喜慶了幾天。這是母親特意要聲張的,弄得一條街家家皆知:萬順大少爺娶有兩房人,使得娘進門名正言順;母親行事磊然,兌現著對孃的承諾,娘很感動。


父親晚年的感嘆:一失足成千古恨,賦得一世的憾與悔!(下)


1945年的暮秋,人們從睡夢中醒來時,都在探頭探腦望門外,父親走向前堂領著徒弟伢們像往常一樣正卸下著大門,準備開行營業,後來聽說全城的日本鬼子一夜沒了蹤影。父親問發生什麼事了,後來有消息傳來,說日本兵是深夜從城北門開走的,還有馬蹄聲,出城過北橋小河向漢口方向走了;一直到下午才聽到了確切的消息,說

日本鬼子投降了。

  

當時時局很不安定,門前天天過兵,人們不知又要發生什麼事。此時祖母更是天天拜觀音,家裡被一片佛光氣氛籠罩。原先母親在長沙水陸洲結識的老尼姑海修大師又出現了,她是在父親從長沙回來後到城又來化過緣,並知祖母信佛,和祖母十分投緣,所以常有來往。她的嫡親弟子,年輕的體空師也來過,而且與姑子和母親單獨有較密切的來往,甚至發展到如親姊妹一樣的感情。主要原因是祖母在這之前,同意並主使姑子在城裡楊家巷內買了一棟房子,讓姑子在那屋裡設置了佛堂,成了獨身修行的一座清靜佛堂,母親帶著小女兒也就常陪住在那裡,這是父親萬萬沒想到變異的前奏。

  


父親晚年的感嘆:一失足成千古恨,賦得一世的憾與悔!(下)


經過時間的打磨,在體空師這樣大城市佛教叢林裡來的正規、有氣派的尼姑的薰染下,母親和姑子自然十分羨慕。後來還經過私下商議,母親竟將自己的小女兒託付給了體空大師。這座佛門似乎向母親的心口敞開了,那時,母親還和姑子一道,徵得祖母的同意,隨體空師乘船下到漢口,進了漢正街永寧一巷的“苦煉靜修寺”拜佛觀光。 母親陪女兒還在寺廟裡住了一段時日 ,而且與佛門許多年輕的尼姑十分隨緣,大家都喜歡這個佛門來的嫂子。母親見女兒十分聽話懂事,乖巧可人,而且深得那些年輕尼姑們的喜愛;於是,母親隱忍於心的情感,在這裡一時得到了釋放,決心瞞著父親皈依佛門突變就這麼定了。

  

母親看破紅塵,是母親人生的大轉折。她與佛結緣,似乎在長沙時就與體空大師相遇相知有了默契。母親走的那一天,住在姑子的清靜佛堂裡,並叮囑要娘保密,好好照料兒子。娘對母親一直善待她感恩戴德,對母親的囑託一一應諾。母親臨走時早早就起床收拾停當,娘那天早晨有意引開我回避;但我一夜未見到母親,似乎有失落感,卻執意要去姑姑的佛堂見母親。待我走進佛堂,我望見迎面神龕上一尊白瓷觀音,慈眉善目地穩坐蓮花臺上,廣視人間,安祥凝重,手點仙露,似救苦救難,普渡眾生。

  

在觀音菩薩面前我問娘,母親呢?母親到哪裡去了? 姑姑也捨不得母親就此離去,也不忍心瞞我,流著淚說:“ ……你媽要下漢口了! …… 快去,在東門城外,船馬上要開了!…… ”我聽後,轉頭撒腿就往東門城外跑去。

  

一個陰霾濁世的天氣,雨煙迷濛。我跑上河堤,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沿堤尋找,見一篷船正向江心劃去,我站在河堤,高聲呼喚:“姆媽!…… 姆媽! …… 姆媽呀! …… 嗚……-嗚……-嗚…… 姆媽呀!…… ”悽叫聲 ,響徹天空 ,迴盪在漢江兩岸!……船已行至江心,母親聽到兒子的呼喊,從船篷裡出來,立盡船頭,扶著那船篷,向岸上跌腳跳蹦的兒子揮著手,撕心裂肺,淚如雨下。母親見兒子在岸邊喊叫嚎啕大哭的悲狀,恨不能一頭鑽進水裡! 這生離,還不如死別啊!母親心裡揪割的痛楚,如酸澀苦辣攪成一窩醬。只聽得母親漸行漸遠、隨風傳來的嘶啞聲:“兒啊! …… 跟娘回去呀!聽孃的話!……”

  


父親晚年的感嘆:一失足成千古恨,賦得一世的憾與悔!(下)


母親立盡船頭遠去,……母親隱沒在無邊無際的陰霾中。我心愛的母親離她的寶貝兒子隱沒在滔滔江波之中,這是駭世的遠離紅塵,萬緣放下的框定! 母親的心碎,隨著逝去的東流水舍子而去,扛起了世人的驚歎!

  

母親皈依佛門,法號“印和”。她的授傳師傅是“苦煉靜修寺”的住持“海修”禪師。妹妹小小年紀,跟在母親身邊,法號“妙心”。授傳師傅是與母親情同姊妹的“體空”大師。

  

年輕的母親摒去風花雪月,離去滾滾紅塵,捨棄寶貝兒子,誠心禮佛,心似明鏡臺,身似菩提樹。被譽為“佛門嫂子、 “空門賢媳”。在佛教寺廟中,上下居士林裡

,被視為佛門佳緣。母親內心溫婉,守理敬德,深受佛教界裡碩學鴻儒、高人逸士的景仰。

  

  

家中祖母和父親後來得知母親和我小妹妹,下漢口去均不是去敬佛觀光的,而是棄家皈依,才恍然醒悟。祖母失聲痛哭、捶胸頓足,喊來父親,痛罵一頓:“還我兒媳啊!……”並敦促父親立馬下漢口去請回“萬順賢媳”。父親這才星夜趕至漢口漢正街永寧一巷“苦煉靜修寺”內,找到住持海修老禪師,跪地不起,磕頭要人。

  

“阿彌陀佛 !……”海修禪師閉目合十。

  

父親痛不欲生,滾爬在大殿釋迦牟尼佛前,抓地求佛放人。但冥冥中給父親的迴音,只有大殿柱子上的“佛堂重地 ,請勿喧譁”! 當父親見母親敲響佛殿鐘鼓時,父親知已無望挽回,仰天長嘯一聲昏倒在韋託佛前。……


此後的日子,滄桑鉅變,換了人間,娘在“萬順華堂”日子裡,撫養了我十二年,直至我外出求學才離開她。父親、母親和娘雖已先後辭逝,但在我靈魂深處,有著永不消失的恆在意義。我十分慶幸我現在能用一種復活的語言,捕捉到這三個人生的意象,使文字可以將自己內心的感受凝聚成他們形神的光斑,我深深地膜拜我心中的這三個一世未了情之人——我的父親、母親和娘!倒是父親晚年留下了一摞詩詞,表明了他的心跡。我從詩詞中知父親晚年的心緒極度悲苦:

“仙鄉路斷,人在塵埃岸,苦海茫茫長夜漫,竟似雲邊孤雁……”

父親最後的詩已知自己將走完紅塵一生,終了平和:

“七十餘年一夢長,驚濤駭浪幾滄桑,悲歡離合且尋常……金烏玉兔常來住,管教離宮煉紫陽!”


總攬父親一生,他熱愛古典,無論順境行時,還是逆境背時,與他相伴的仍是古籍與文字;也無論是他在謀劃生計,還是時勢動亂拍擊他,他的靈魂卻仍在文字中游離。我的父親、母親,透過一個世紀的滾滾煙塵,他們的未了情緣,只有從父親的詩詞中才能得以驗證。


在母親毅然離去的半個世紀中,父親始終在經年的歲月裡,在他詩詞文字中哭泣;父親遺留下的詩詞,幾乎成了今天留存在世間的斷章絕唱;父親恨自己當時糊塗,怎能讓你去佛門皈依呢?當時沒盡心力挽狂瀾,如今悔那沒未雨綢繆何用?心上人早去了仙山,插翅也難挽回終身的憾!三生石也好,山盟海誓也罷,如今全都盡付東流,已成千古遺恨!父親詞筆臨終,更是情思盪漾無邊,留下不盡的拳拳心、眷眷情,其中一闋

<>,成為他傳世詠流傳無可替代的經典!

  

鳳凰臺上憶吹簫

  

   (癸亥暮春三月作“春思”書此)

  

   春去春來,花開花謝,都來莫非閒愁。

   怕惹相思起,懶做春遊。

   休向桃源問渡,迷去向,枉負漁舟。

   歸來處,淒涼滿目,萬事悠悠!

  

   休休,此情不盡,縱夢繞高唐,也是浮漚

   似狂瀾未挽,空費綢繆。

   忍看蓬山遠阻,難插翅,飛上層樓。

   叵耐三生石上,緣薄淺,折翼中途。

   千古恨,山盟海誓,盡付東流!


長 恨 之 歌

  

   抒情詩十二首示三弟群

  

   ( 1977.11.11因事下漢在環仙家偶遇春卿,觸景生情,感而賦此,借作長恨之歌,吾弟讀罷,亦可識餘心之苦衷矣。)

  

   ( 一 )

  

   恩斷情牽二八年,

   紅顏易老奈何天。

   此生難償乘龍願,

   何日方消未了緣。

  

   ( 二 )

  

   不期而遇兩心驚,

   忽晤當年心上人。

   有言難盡胸中事,

   遮莫愁懷洗不清。

  

   ( 三 )

  

   海誓山盟猶未忘,

   鴛鴦枕上夢魂香。

   已知金鏡圓無日,

   雲雨巫山枉斷

  

   ( 四 )

  

   漢江盡處偶逢春,

   一見如酲感慨深。

   玉節久懷幽谷怨,

   金閨空惹舊啼痕。

  

   ( 五 )

  

   自雲將有東北行,

   慷慨贈金仗義深。

   睹物思人難再見,

   小樓明月沾巾。

  

   ( 六 )

  

   咫尺天涯感舊情,

   巫山猶在不為雲。

   地久天長時有盡,

   綿綿此恨永難平。

  

   ( 七 )

  

   回想當年憶舊情,

   偶來漢地遇賢卿。

   天涯咫尺徒相望,

   水月鏡花愁煞人。

  

   ( 八 )

  

   離愁別恨兩茫茫,

   歲月漼人鬢已霜。

   久別重逢如隔世,

   教人怎不斷肝腸。

  

   ( 九 )

  

   邂逅相逢在漢濱,

   兩情默黙

暗消魂。

   三生石上嘆緣淺,

   惹得離愁似海深。

  

   ( 十 )

  

   一從恩愛兩分張,

   便爾情遷意轉傷。

   生若參商終不見,

   人如隔世費思量。

  

   ( 十一 )

  

   百年身世等浮鷗,

   恩盡陽臺一夢休。

   魚水合歡何日再,

   玉顏不見使人愁。

  

   ( 十二 )

  

   舊恨新愁總未忘,

   遊仙枕上夢黃粱。

   重圓破鏡知何日,

   無那相思兩行。

  

  

   蝶戀花 • 憶舊

  

   (一)

  

   我念卿兮卿念我,

   事到如今,

   兩地閒愁過。

   記得樂昌分鏡破,

   何時才得重園箇。

  

   我念卿兮卿念我,

   懷想當年,

   錯種前因果。

   一念之差真為禍,

   悠悠歲月如流火。

  

   (二)

  

   我念卿兮卿念我,

   深感賢明,

   使我將身躲。

   避卻重婚無犯過,

   更生自力勤操作。

  

   我念卿兮卿念我,

   女嫁男婚,

   全靠卿掌舵。

   凡百耐心多穩妥,

   精粗細巨雙肩荷。

  

  

   蝶戀花 . 最怕花箋題錦字

   (1983年3月17日)

  

   往事如煙頻記憶。

   無限悽情,

   瞬息眉頭聚。

   最怕花箋題錦字,

   柔腸婉轉憔悴。

  

   雙鳳朝陽成泡影。

   人面桃花,

   不似當年意。

   幽夢歡緣未可繼,

   相思惟有枕邊淚。

  

  

   蝶戀花 . 相思

  

   (壬戌臘月十七、八陰雨連綿,臥床兩天,枕邊看書,心緒所至,偶賦一闋。)

  

   枕觀書神易倦,

   一霎朦朧,

   已入陽臺夢。

   雲外依稀神女顧,

   醒來又是佳期誤。

  

   為問三生緣在否?

   破鏡難圓,

   只含相思苦。

   金鳳釵鈿無覓處,

   欲歸已隔蓬山路。

  

  

   清平樂 . 仙鄉路斷

   ( ----1976年秋 )

  

   仙鄉路斷,

   人在塵埃岸。

   苦海茫茫長夜漫,

   竟似雲邊孤雁。

  

   悟凡悟聖難成,

   老來獨念仙卿。

   回首歸期已誤,

   淒涼怕有蟬聲。


…… …… …… ……


母親毅然離家出走,幾十年來,父親一直思念著皈依佛門的母親,這種戀情,在父親的系列詩詞中展現出無限繾綣,難以釋懷。這些詩詞永遠印證著父親對母親的心魂有千千結,堪稱穿透靈魂的絕唱,真的是慨嘆一失足成千古恨,賦得今生今世莫大的遺憾和悔恨啊!

  

( 文中除父親本真照片外,其它圖片均選自網絡.)

  


父親晚年的感嘆:一失足成千古恨,賦得一世的憾與悔!(下)


父親晚年的感嘆:一失足成千古恨,賦得一世的憾與悔!(下)


父親晚年的感嘆:一失足成千古恨,賦得一世的憾與悔!(下)


父親晚年的感嘆:一失足成千古恨,賦得一世的憾與悔!(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