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如何避免成為職場透明人?

工作15年、20年,怎麼都應該是公司的骨幹了吧?至少時間的積累也能混出個經驗了吧?沒有功勞,總有苦勞吧?這是很多職場中年人的觀點和想法。


記得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是把一年過成了365天,還是把一天重複了364次?


聽著扎心的話,卻道出了一些職場中年人的工作狀態。往往理想中自認為應該是個公司骨幹,但行動上卻表現得被人慢慢忽視。


這就是,行動跟不上理想所致。


如何抵禦這樣的擔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改善。

精力管理:

你是否出現了這樣的症狀?

  • 曾經可以通宵加班,現在下班回家,就感覺人是鬆散的,甚至在回家路上就想著能先睡上一覺。
  • 外出團建活動,徒步、爬山、真人CS等強度高點的活動,基本也趕不上年輕人的節奏,甚至可能都不感興趣。
  • 全國甚至全球出差,拜訪客戶,連軸會議,做不完的報表和策略,應酬不完的客戶,搞定完外部關係還要搞定內部關係,等,這些可能都會讓你疲倦。
  • 已不再像從前能熬夜加班,為一份PPT改上10遍可能都不厭其煩。
  • 父母年邁,孩子讀書,都是需要操心的主。
  • 吃飯外賣,家務外包,自己只想刷刷手機,葛優躺在沙發上。


這些不能說明你是個懶人,但至少反應出你的精力已經不足,對事情的百無聊賴。


精力≠體力。

精力管理體系創始人張展暉在《掌控:開啟不應疲憊、不焦慮的人生》這本書中,提到精力包括身、心兩個層面,包含體力、專注力、意志力等多個維度,可以從心肺功能、柔韌性、耐力等方面去改善,以獲得“可持續”的精力。


不想在團隊中成為可有可無的人,或者不合群的人,首先在精力上就要跟上節奏,而精力管理是最有效改善精力的途徑之一。中年人在職場除了拼經驗和腦力,還得拼精力。


人到中年,如何避免成為職場透明人?


學習能力:

記憶力衰退、海量的信息、層出不窮的技術應用、不斷迭代的工具方法、日益創新的媒介,等等,這些都讓你應接不暇。往往剛學完一個,下一個新鮮玩法就出現。


這就為何【得到】的羅胖說這是個終身學習的年代。


這裡的學習能力≠埋頭鑽研苦讀。


往深度學,永遠幹不過機器學習。所以只能往廣度發展,始終保持好奇感。


比如:和同事們經常性聊聊天,感知一些新鮮事物和觀點,洞察一些他們熱衷的話題;及時瞭解和嘗試社會上最新流行的工具或方法或APP;對行業前沿信息、市場動向、公司發展方針要有敏銳度;學習跨界的知識;對網絡術語、網絡梗也瞭解一二,等等。


摩西奶奶,可以在80歲時開始學繪畫;巴菲特一直堅持學習到90歲;身邊一些年長的前輩,開始在MOOC上學習最新的人機交互課程,等等。


總之,擁有好奇心,是主動學習的一種動力;勇於嘗試,是提高學習能力的基礎;保持空杯心態,把自己變成一個流動的水池,而不是一個固化的蓄水池。


人到中年,如何避免成為職場透明人?


心態平衡上:

前陣子一臺【乘風破浪的姐姐】綜藝節目,給我的感觸是,雖然30多歲的女明星在演藝圈已經算中年階段,但姐姐們自信的狀態表現得和這個時代毫無違和感,積極的心態透露出成熟而從容的自我接納,昂揚的鬥志以及互幫互助的精神更體現出強大的包容性。


同樣在職場上,如果已經人到中年,與其怨聲載道,不如做個優秀的前浪,除了自己保持該有的同步節奏外,多培養多提攜後浪們;分享更多經驗,避免他們踩坑和走彎路;包容他們容易犯錯的特性,多點建議少點批評;不恥下問,吸取年輕人身上更多優點;主動把更多機會留給年輕人。


從一線骨幹到退居二線,並不代表你已經過時無用,相反如果用好過往的工作經驗,去帶教年輕人,為公司發揮餘熱價值的同時,自己也能獲得一份幸福感。


人到中年,如何避免成為職場透明人?


結束語

工作是自我尋求幸福感和滿足感的過程。


你是否是職場中一個可有可無的透明人,全在自己的一念一行之間。


真正有價值的是:找到心態上的平衡點,管理好自己的期待值,堅持與社會接軌,始終抱有開放的好奇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