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平均壽命45,曾國藩卻活到60歲,這幾點養生方法非常重要

曾國藩,就是滿清王朝的續命丸。他為早已該退出歷史舞臺的大清王朝,續了數十年陽壽。說起來,曾國藩不但善於給王國延壽,他本人也是個擅長養生的壽星公。

像當時的大多數漢官一樣,曾國藩從考取秀才,到高中舉人,總共花了十年時間。相比於那些年過半百還沒摸到舉人門檻的老考生,曾國藩無疑是幸運的。

清朝平均壽命45,曾國藩卻活到60歲,這幾點養生方法非常重要

不過,在讀書的這幾年,常年的清苦生活給他留下了病根,時常“耳鳴不止,稍稍用心,便覺勞頓”。因為,當時的曾國藩還是個二十多歲血氣方剛的小夥子,所以,他並沒有把這點小毛病當回事。殊不知,這個小毛病竟成了困擾他一生的頑疾。

道光二十年,操勞多年的曾國藩終於支撐不住身體,病倒了。痊癒以後,他意識到了養生之道的重要性。這一點,在詩中“艱苦新嘗試保身”的句子中得以體現。在此後的日子裡,曾國藩開始尋找民間的養生之法,並將它們落實到生活中。

久而久之,曾國藩無師自通,成為精擅養生之道的大師。主席在《體育的研究》中,曾提到曾國藩的一個習慣:“臨睡洗腳,食後千步之法,得益不少。”此法與民諺中的“飯後百步走”有異曲同工之妙。

“省思慮,除煩惱,君逸之謂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動,臣勞之謂也。”

“君逸”、“臣勞”正是曾國藩養生理論中最重要的兩大要素。

所謂“君逸”,就是調整心態,拋卻那些不必要的慾望,用廣闊的胸襟生活。這種精神上的修行,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心理健康。所謂“臣勞”,就是鍛鍊身體,曾國藩認為不能讓四肢處於安逸的狀態,只有勞累才能使肢體和筋骨變得健康。

清朝平均壽命45,曾國藩卻活到60歲,這幾點養生方法非常重要

“以志帥氣”是曾國藩養生理論中的養心要旨,曾國藩認為只要能做到“以志帥氣”,即便是大病纏身的人也能支撐更長的時間。

當然,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看,就是貪睡時強迫自己早起,讓身體興奮起來;覺得無聊的時候不要亂動,可以以端正的坐姿凝神保存精力。

在長病不起時,人的心裡往往會有貪生怕死的念頭油然而生,難免會做噩夢。處於這種狀態的人,應該將生前身後事拋諸腦後,不要將雜念裝在腦子裡,自然能讓心態平靜下來,讓身體得到調養。得到了調養,身體的抗病能力自然提高,病情也會有所好轉。

不過,古人的學說往往是由精華和糟粕構成的,不可拿來就用,至少要挑出其中不值得借鑑的部分。曾國藩的養生理論,最為人詬病的一點莫過於“不藥”。曾國藩認為,治療身體最好的藥物就是“不藥”,也就是別相信醫學。

根據考證,曾國藩的這種偏見始於其祖父留下的“不信醫”的祖訓。在曾氏祖訓中,有“藥雖有利,害亦隨之,不可輕服”的說法。曾氏的祖訓,顯然更趨向於道家的“無為”思想。所以,在曾國藩的政治和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發現“無為”的實例。

例如,曾國藩晚年,曾給體虛的兒子寫了封信:

“爾雖體弱多病,然只宜清靜調養,不可妄施攻治。”

在曾國藩看來,靜養的功效無疑大於用藥物“攻治”。

清朝平均壽命45,曾國藩卻活到60歲,這幾點養生方法非常重要

那麼,曾國藩及他的祖父,為何會對醫學如此不信任呢?

結合當時的醫療情況來看,晚清時期的庸醫遍佈各地,治死人的情況比比皆是。所以,大多數老百姓寧願求助於鬼神,也不願找大夫。

曾公最為現代人所稱道的理念就是“勤則壽,逸則亡”,說白了就是“遠離舒適圈”。曾國藩認為,精神頭越用越足,所以,他終生致力於苦心勞力,磨礪自己的意志。

孟子有“君子三樂”,曾國藩同樣有“君子三樂”。曾國藩表示,人生中最大的樂趣,莫過於“勤勞而後憩息”。在吃過苦之後再休憩,這種舒適是其他情況體會不到的。

“古時聖君賢相,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鍊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後可曾智慧而長才幹。”

這句話,無疑是曾國藩在政治和生活中都恪守的信條。顯然,這套思想亦與“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傳統理念不謀而合。

飲食習慣和睡眠習慣,是現代養生的重中之重,在曾國藩的理論裡,“食眠”也是重點。

“食即平日飯菜,但食之甘美,即勝於珍藥也。眠亦不在多寢,但實得神凝夢甜,即片刻亦是攝生矣。”

粗茶淡飯雖然稀鬆平常,但只要吃得舒心適口,食物所帶來的滋補就已勝過藥物。睡眠不在於睡多久,只要能讓精神得到調養或做一個美夢,哪怕只睡了一小會也能達到養生的功效。

清朝平均壽命45,曾國藩卻活到60歲,這幾點養生方法非常重要

曾國藩平日裡最擔心的,就是體弱多病的兒子的身體,所以,在他的每封家書裡,我們都能看到細緻的養生知識:

“身體亦弱,事教以專從眠食二字上用功。眠所以養陰也,食所以養陽也。”

食物養“陽”,睡眠滋“陰”,雖然,這句話並沒有科學依據,但注重食眠的基本理念是正確的。

曾國藩專門提到兩種不良的飲食睡眠習慣:

一是“戒其多思”,就是在睡覺前千萬不能想太多,否則會直接影響到睡眠質量;

二是“戒其過飽”,這就比較好理解了,吃飯的時候一定要適量,不可吃的太飽,否則,亦會加重身體的負擔。

曾國藩關於生活規律的養生之道,其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為什麼很少有人能延年益壽呢?

因為大多數人都會忽略這些小細節,或無法做到持之以恆。在養生的角度來講,積累是要從當下開始的,偶爾三分鐘熱度的調養,對身體的益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清朝平均壽命45,曾國藩卻活到60歲,這幾點養生方法非常重要

鍛鍊,是養生之道的又一重頭戲。

我們知道,曾國藩雖是讀書人,但在國家危亡關頭臨危受命帶兵上陣,在戰場上歷練了許多年。或許是與那些士兵相處得久了,所以,曾國藩開始將鍛鍊身體提上日程。

起初在與太平軍打仗時,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曾國藩吃了不少敗仗。因為在軍營裡每天都要因為治軍、訓練、打仗等軍務勞心勞力,朝中還不時有人給他上眼藥,以至於曾國藩在某段時間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在此期間,曾國藩連覺都睡不安生,每天都受失眠所擾,經常半夜起床長吁短嘆。即便是這樣,曾國藩仍不自甘墮落,他仍遵守自己的養生信條,每天以最平靜的狀態迎接工作,並督促自己在百忙之中抽時間鍛鍊身體。

“眠食有恆及洗腳二事,星岡公行之四十餘年,餘亦學行七年矣。飯菜後三千步近日試行,自矢永不間斷。”

前文中我們提到了,曾國藩十分在乎眠與食的重要性,而“睡前洗腳”和“飯後千步走”亦是他堅持了一生的養生之道。從“近日試行”中我們可以看出,曾國藩的養生方案是會變動的。根據目前的身體狀態,曾國藩會及時調整生活習慣。

然而,這句話裡最重要的還是“永不間斷”。養生是一項長久工程,雖說暫停幾日不會讓前功盡棄,卻能讓人變得怠惰,此後偷懶的情況越來越頻繁。

清朝平均壽命45,曾國藩卻活到60歲,這幾點養生方法非常重要

生而為人,為了調劑生活,總要找些興趣愛好,曾國藩也不例外。與於老師抽菸喝酒燙頭一樣,曾公生平也有“三大愛好”:抽菸、寫字、下棋。這其中,抽菸自然違背了養生之道,菸草對人體的危害不言而喻。

曾國藩的煙齡不斷,十四五歲便染上煙癮。為了戒斷煙草,他總共歷經兩次失敗的戒菸過程,終於在第三次成功戒菸,終生不再觸碰煙桿。正在戒菸的朋友,一定知道這一過程究竟有多難熬。好在最後結果喜人,曾國藩仍以毅力完成了這一挑戰。

剩下的兩大愛好與吸菸不同,都有調養心態的功效。

曾國藩十分喜歡書法,雖然他的水平比不上王柳等大家,但也自成一體有一定觀賞價值。曾國藩每天都會寫日記,這一習慣也使他的書法水平越來越高。在寫書法時,人需要專心致志心無旁騖,顯然這是一種極好的精神運動。

曾國藩對圍棋的痴迷堪稱一絕,據曾國藩的日記來推算,自道光二十一年開始至曾公過世,他至少下了一千三百盤棋,這還只是日記中有提及的。哪怕再忙,曾國藩都不忘找人下上兩盤調整腦筋。所以,直到曾國藩晚年,他的思維仍然靈敏,毫不亞於年輕人。

清朝平均壽命45,曾國藩卻活到60歲,這幾點養生方法非常重要

曾國藩活了六十歲,在平均壽命七十七的現代來看,算不得高壽。然而,在平均壽命四十五歲的清朝,曾國藩無疑是高壽。曾國藩一生為國鞠躬盡瘁,但他卻壽終正寢,顯然離不開他的養生之道。

參考資料:

【《曾國藩日記》、《體育之研究》、《曾國藩的養生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