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人大帝阿提拉:橫掃羅馬帝國,令歐洲戰慄的“上帝之鞭”

原文:維達說 嚴禁抄襲

匈奴作為蒙古高原上英勇善戰的遊牧民族,在與東方的漢帝國較量了幾百年後,最終在公元91年被東漢王朝徹底擊敗,北匈奴西遷,南匈奴內附,從此在亞洲銷聲匿跡。近300年後,歐洲伏爾加河畔,卻有一支號稱匈人的騎兵橫空出世,建立起強大的帝國。在領袖阿提拉大帝的帶領下,驍勇善戰的他們奪取巴爾幹,遠征高盧,兵圍君士坦丁堡,劍指羅馬城,令羅馬人蒙羞,使日爾曼人喪膽。但他們是東漢時背井離鄉的匈奴後裔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毫無疑問的是,這位匈人領袖改變了歐洲的命運。

匈人大帝阿提拉:橫掃羅馬帝國,令歐洲戰慄的“上帝之鞭”

匈人騎兵在首領阿提拉的帶領下,建立起強大的帝國,改變了歐洲的命運。

一路向西,連戰連捷

時值435年盛夏,巴爾幹半島如往年一樣燥熱、少雨。經過數週的長途驅馳,東羅馬帝國的使團早已疲憊不堪。他們此行是奉拜佔廷皇帝西阿多修斯二世的承命,來向匈人的君主魯嘉示好的。自公元432年匈奴各部在魯嘉大帝的鐵腕下完成了統一,這個多年來令整個歐洲都不勝驚恐的“蠻族”政權,已經在多瑙河以北的廣袤土地上,建立了絕對的霸權。

匈人大帝阿提拉:橫掃羅馬帝國,令歐洲戰慄的“上帝之鞭”

匈人一路向西,連戰連捷,侵入東羅馬帝國,在中東歐建立了絕對的霸權。

他們先是滅亡了頓河流域的阿蘭王國;而後向西征服了日耳曼人在黑海北岸建立的東哥特王國;接著繼續向西擊敗西哥特王國,北方的諸日耳曼部落臣服麾下;而後又在阿德里雅堡大敗羅馬皇帝瓦倫斯,奪取了潘諾尼亞平原。由此,起自黑海至多瑙河以北的大片土地,盡入匈人之手。隨著匈人不斷南下劫掠色雷斯,拜佔廷帝國(又稱東羅馬帝國)不得不答應每年向匈人交納貢稅,並允許他們在境內的幾個城鎮進行互市。

匈人大帝阿提拉:橫掃羅馬帝國,令歐洲戰慄的“上帝之鞭”

匈人騎兵一路向西,連戰連捷,不斷擴張這領土,最終使東羅馬帝國屈服。

年年高升的貢稅加重了拜占庭的負擔,所以西阿多修斯二世希望貢稅能夠減少,但談判的隊伍剛走到匈人帝國的疆界,就傳來匈人王駕崩的消息,即將在大摩拉瓦河畔迎接他們的,是路加的繼承者,他的兩個侄兒,即一個叫作白裡達,另一個名為阿提拉。

匈人大帝阿提拉:橫掃羅馬帝國,令歐洲戰慄的“上帝之鞭”

阿提拉治下的匈人帝國,國勢強盛,東羅馬帝國不得不“破財消災”。

兩位年輕的匈奴首領,是騎在馬上同羅馬人談判的,拜佔廷的使臣也只好照樣騎在馬上。會議的結果是一紙讓東羅馬帝國顏面掃地的綏靖協議:拜占庭在帝國邊境問題上作出讓步,並把往年向匈人納貢的黃金增加一倍,開放更多的市鎮與匈人商人互市,併為每個被俘虜的羅馬人支付8個金幣的贖金。談判的主導者是29歲的阿提拉,他沉著、自負、目光如炬、聲音低沉。在未來的20年中,這個皮膚黝黑的匈人青年,將改變歐洲的歷史。

匈人大帝阿提拉:橫掃羅馬帝國,令歐洲戰慄的“上帝之鞭”

匈人大帝阿提拉畫像

生於亂世,出道即巔峰

這是一個天下大亂、群雄逐鹿的年代,也就註定了這樣的故事,必將權力與貪慾、野心與霸業聯繫起來。阿提拉生於公元406年,年僅12歲時,就被作為議和條約的人質送到羅馬宮廷,匈人亦獲得了羅馬將軍埃提烏斯(後來指揮羅馬軍隊,成功抵抗阿提拉進一步西進的將軍)作為交換。成長在羅馬的阿提拉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同時也學習到羅馬人的傳統、習俗和思維方式,接觸到他們奢華的生活方式。

匈人大帝阿提拉:橫掃羅馬帝國,令歐洲戰慄的“上帝之鞭”

羅馬帝國是歐洲文明的中心,經過鼎盛時期,羅馬人的生活方式奢華。

羅馬人希望此舉能把小阿提拉改造成在匈人領土“傳播文明”的種子,增加羅馬對周邊民族的影響力;而匈人則希望從這個“小間諜”這裡獲取更多羅馬的內部情報。阿提拉逗留在羅馬時,曾一度嘗試逃跑但失敗了。於是他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羅馬內部結構上,並專注研究羅馬的內政及外交政策。可以說,阿提拉幼時學習的一切對後來他統治匈人帝國,以及征服羅馬都有極大的幫助。

匈人大帝阿提拉:橫掃羅馬帝國,令歐洲戰慄的“上帝之鞭”

面對匈人帝國的不斷侵擾,羅馬帝國不得不通過貢賦協議滿足匈人的慾望。

435年羅馬人通過貢賦協議滿足了匈人的慾望,隨後五年,匈人未對拜占庭帝國進行大規模進攻,阿提拉轉而向南俄羅斯和薩珊波斯帝國發動了一系列突襲。不過在亞美尼亞遭到波斯帝國還擊後,阿提拉便放棄了征服薩珊波斯,將目光投向了更富裕的拜占庭,逼使東羅馬繳納更多的貢稅,並且不斷插手西羅馬帝國的外交事務。年年高升的貢稅為拜占庭帝國帶來沉重的負擔。

匈人大帝阿提拉:橫掃羅馬帝國,令歐洲戰慄的“上帝之鞭”

匈人騎兵大肆洗劫巴爾幹半島,兵臨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

阿提拉便以未履行條約為由,於441年向拜占庭宣戰,大肆洗劫巴爾幹半島;443年又再度沿多瑙河沿岸發動大規模進攻,最後攻至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雖然城外的東羅馬守軍被消滅,但由於欠缺攻城器具,面對著君士坦丁堡的巨大城牆久攻不下,只得長期圍困。最終拜占庭皇帝狄奧多西二世投降,與阿提拉簽下城下之盟:同意賠償6000羅馬鎊(約1963千克黃金)作為早前毀約的懲罰,而每年納貢增加三倍,至於每個被俘虜的羅馬人支付的贖金亦增至12個金幣。但此役其胞兄白裡達死於戰場,所以阿提拉便成了匈人帝國唯一的掌權者。

匈人大帝阿提拉:橫掃羅馬帝國,令歐洲戰慄的“上帝之鞭”

羅馬帝國軍隊在匈人騎兵面前不堪一擊,靠著出色的機動性和戰術,阿提拉戰無不勝。。

衝冠一怒為紅顏,卻因紅顏而倏逝

獨掌帝國大權後的阿提拉,躊躇滿志。目光所至,匈人帝國的擴張已經佔據了歐洲大部,南邊是被數次碾壓的拜占庭帝國,支撐帝國經濟命脈的巴爾幹半島成了阿提拉隨時可以劫掠的“牧場”,北邊疆域直達波羅的海,於是阿提拉便將目光投向了西歐。此時西歐盤踞著兩大勢力:圖盧茲的西哥特王國和拉文納的西羅馬帝國。阿提拉先是與西羅馬帝國結盟,共同對付西哥特王國。因為阿提拉與西羅馬帝國的公爵埃提烏斯(幼時被作為人質交換至匈人帝國,與阿提拉交情深厚)關係良好。

匈人大帝阿提拉:橫掃羅馬帝國,令歐洲戰慄的“上帝之鞭”

面對西羅馬帝國的無禮拒婚,阿提拉集結大軍進攻西羅馬治下的高盧領地。

但友好的關係最終終止與羅馬公主霍諾利亞。霍諾利亞是當時西羅馬帝國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的姐姐,因逃避婚約,向阿提拉主動求婚。俗話說“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紗”,面對霍諾利亞的求婚,自小接受羅馬教育的阿提拉便同意了,但同時提出要西羅馬帝國的一半管治權作為嫁妝。這讓瓦倫丁尼安三世大為惱火,哪有“賠了夫人又賠國”的道理,便斷言拒絕了阿提拉。面對“孃家人”的無禮,也為了將帝國的疆域跨越高盧擴展至大西洋海岸,同時恰逢匈人帝國轄下的法蘭克人王國爆發王位爭奪戰,便集結大軍攻向西羅馬帝國統治下的高盧領地。

匈人大帝阿提拉:橫掃羅馬帝國,令歐洲戰慄的“上帝之鞭”

匈人帝國VS西羅馬帝國與西哥特聯軍,以西羅馬定的慘勝而告終,成功阻止了西羅馬帝國的覆滅。

阿提拉的軍隊是由臣服匈人帝國的阿蘭人、薩克森人、東哥德人、赫魯利人等民族中抽調,再加上自己領導的匈人騎兵,屬於一支混編軍隊,人數達50萬之多。與此同時,西羅馬帝國的主將正是摯友埃提烏斯,迎擊的西羅馬軍隊除了本土羅馬人之外,還有西哥特人、凱爾特人,法蘭克人和勃艮第人。公元451年,一路西進的阿提拉在奧爾良地區(今法國的夏隆-香檳泉市)與埃提烏斯領導的羅馬和西哥特聯軍,爆發了著名的沙隆之戰。慘烈的戰役最後以西羅馬帝國的勝利而結束,但西哥特王狄奧多里克戰死,埃提烏斯也因功高蓋主而被解職。沙隆戰役被認為是影響歐洲歷史的最大戰役之一,埃提烏斯的勝利成功阻止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與基督教的覆滅。

匈人大帝阿提拉:橫掃羅馬帝國,令歐洲戰慄的“上帝之鞭”

沙隆戰役雖然西羅馬帝國勝出,但西哥特王狄奧多里克戰死,埃提烏斯也被解職。

沙隆戰役後,阿提拉離開了高盧並把目標指向意大利本土。為了重新要求對羅馬公主的婚姻,公元452年,阿提拉率領匈人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侵入西羅馬帝國核心—意大利本土,並徹底摧毀了意大利東北的軍事重鎮亞基利,使之永久地從地圖上消失。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被嚇的從拉文納逃到舊都羅馬,並委派教皇利奧一世、元老院首席議員阿維努斯及禁衛軍統領特里傑久斯等當時西羅馬帝國最顯赫的人組成議和使節團去會見阿提拉,意大利北部僅留下埃提烏斯死守。

匈人大帝阿提拉:橫掃羅馬帝國,令歐洲戰慄的“上帝之鞭”

沙隆戰役後,阿提拉侵入意大利,羅馬城就在籠罩在兵峰之下。

最終在得到西羅馬帝國承諾的霍諾利亞婚約後,阿提拉撤軍。但此去阿提拉再也沒能踏足羅馬帝國,因為一年後,阿提拉驟逝,據傳是在迎娶日耳曼公主伊笛可的第二天被發現死於動脈破裂,導致血液倒流窒息而死。阿提拉生前也未曾沒有指定繼承人,所以稱雄一時的匈人帝國在失去了強有力的掌權人之後,馬上瀕臨崩潰的邊緣。內部派系就帝國繼承權互相攻伐,轄下的異族也趁機反抗,最終匈人帝國被汪達爾人擊敗,並完全瓦解並開始從歐洲歷史中淡出

匈人大帝阿提拉:橫掃羅馬帝國,令歐洲戰慄的“上帝之鞭”

匈人帝國疆域示意圖

上帝之鞭,流傳在江湖的傳說

阿提拉死後,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的匈人帝國四分五裂,他的後裔退至匈牙利,後來又往東退到烏克蘭的頓河一帶,東羅馬史料中改用保加爾國稱呼。阿提拉作為一個從歐亞草原襲來的遊牧民族征服者,踏碎了西歐的文明與秩序,把歐洲趕進了民生凋敝、小國割據的中世紀。阿爾卑斯山以北那些不成氣候的小王國中,人煙稀疏的村莊星散在高盧大地上,只有靠基督教才能把擊碎的人心鬆散地聚攏在一起。

匈人大帝阿提拉:橫掃羅馬帝國,令歐洲戰慄的“上帝之鞭”

阿提拉征服者的威名,使得中世紀有很多國王自稱是阿提拉的後裔,圖為阿提拉家族圖譜。(可放大)

進入黑暗中世紀的西歐諸國,血統論甚囂塵上,統治者會經常吹噓自己的祖先是某位強大的征服者。也由此阿提拉橫掃歐洲的事蹟被傳奇1化地保存下來,同他的血脈一起,並被畏懼的附以“上帝之鞭”之名。

最後借《命運的力量strength of destiny》一曲,致敬傳奇!

備註:本文屬於《消失在史書中的匈奴帝國,去了哪裡?又留下怎樣的傳說與困惑?》的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