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思維”解決複雜問題的兩大利器:支點與預警

深度 |“上游思維”解決複雜問題的兩大利器:支點與預警

1995年,杭州某個電視臺做了這樣一個測試:他們特意安排幾個壯漢在路邊偷陰井蓋,攝像人員隱藏在旁邊偷拍,他們的目的就是想看看市民對這種行為的反應。

記者:你覺得他們在做什麼?有沒有想過要管一管,或者怎麼樣?

市民甲:這個東西就很難說了,可能是要挖地溝裡的油(用來煉油)。

問及市民乙,他說:我估計可能是要修裡面的東西。

……

終於,第1位站出來阻止的人市民出現了。他看到五六個壯漢在偷撬井蓋,想要上前制止,但顯然又有點害怕,因此,他一趕腳放到車的腳拐上,做好隨時逃跑的準備,走近前去命令道,“給我抬回去”。

此時,藏在一旁的記者上前說明事情原委後,問這位青年市民:你為什麼要上前制止呢?

這位青年說:前些天報紙上剛登了一則新聞,有小孩因為沒有井蓋防護,而掉到窨井裡。所以,他要制止他們。

這名見義勇為的青年名字叫馬雲。

在此引用這個故事,並非因為主角是馬雲先生。而是因為,在他身上體現了一種多數人不曾具備的認知方式——上游思維。

深度 |“上游思維”解決複雜問題的兩大利器:支點與預警


一、什麼叫上游思維?

那麼,什麼叫上游思維呢?

它和《黃帝內經》中的一個名句非常相似,即“上工治未病”。意思是說,最好的大夫可以在你發病之前,就把病給治好了。

對這句話最好的闡釋莫過於《鶡冠子·卷下·世賢第十六》記載的一個小故事:

魏文侯問扁鵲,你們兄弟3人誰最擅長醫術?扁鵲就說了:大哥的本事最大,二哥次之,我最差。大哥每次看病,重在望其神態,擅於在病害沒有形成前,就能消除病因;我二哥治病,在發病之初就能將其消除;而我往往是在病人病重時用針石、猛藥,反而最有名氣。

這裡,扁鵲的大哥就屬於“上工治未病”的典範。

我們就把這種治未病,防患於未然的思路叫做上游思維;而與之對應的,等問題很明顯,很嚴重了,再出手補救,就是下游思維。

既然上游思維這麼好,它究竟能幫助我們解決什麼樣的具體問題呢?

深度 |“上游思維”解決複雜問題的兩大利器:支點與預警


二、如何利用上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上游思維是一種超前認知或提前預警的思維方式,主要通過下面3個方法幫助我們解決現實問題:

1、立足全局,從整個系統角度解決具體問題

用上游思維發現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系統問題,並從整個系統角度解決具體問題,往往能夠使問題通過對系統的某些環節優化,從而得以化解:

曾經,冰島中學生吸菸、喝酒的比率很高。很多人會覺得,這可能是冰島這個國家生活水平較高的結果。而且,這個問題似乎不歸任何部門管。學校、警察、家長好像都不應該為此負責,這是一個社會性的系統問題。

不過,幸好冰島並不大,大多數人都生活在首都雷克雅未克,而這個城市僅有20萬人,圈子不大,人們很容易聚集在一起。有熱心的負責人帶頭召集了一些研究者、政策制定者、警察、老師、家長等,同時還請了幾個中學生現身說法,組成了一個委員會,試圖改變中學生這種陋習。

顯然,直接禁菸禁酒並不好使。人們在討論過程中發現,問題的根本在於年輕人天生喜歡尋求各種刺激,他們本能想身體、情感上冒險。這些中學生放學後沒事幹,卻有充足的時間,就容易無事生非,養成抽菸喝酒的毛病。

這樣一分析,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找些事情把他們的空閒時間利用起來,這一新的事情就是體育運動。於是,政府幹脆花錢請了一些專業教練,領著孩子踢足球、打籃球……

這種正規的體育活動會讓人有承諾感。比如打贏了球隊,參加下午的比賽,我們就很難爽約,因為我們不願意承擔因一個人而導致整個球隊輸球的責任。你一旦來了,也就沒有時間去抽菸、喝酒。而且,打球本身也比喝酒更刺激。

深度 |“上游思維”解決複雜問題的兩大利器:支點與預警

就這樣,只是改變了中學生身邊環境的某一個變量,就能影響他們的生活習慣。後來,冰島的青少年抽菸喝酒的比例在很自然的情況下,下降了6倍。

這個案例中,針對孩子吸菸、喝酒問題,冰島政府並沒有頭痛醫頭,腳疼醫腳。而是通過對學生整個生活學習的生態鏈進行排查和對比,發現了用以滿足孩子渴望刺激這一需求的替代活動——體育運動。通過在體育運動上的刻意而為,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棄惡從善”,遠離吸菸、喝酒等陋習。

深度 |“上游思維”解決複雜問題的兩大利器:支點與預警


2、縱觀整個系統,尋找關鍵支點,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個重要的思路是:尋找支點。就像阿基米德所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運用上游思維,找到系統中關鍵的支點,常常能夠起到驚人的效果。

專家根據數據分析發現,整個芝加哥最危險的因素,其實只有特定的5000人。這僅有的0.2%的人口,卻與17%的刑事案件有關。

針對這一發現,市有關部門決定給這5000人每人提供2萬美元的生活補助,讓他們有個工作,有人管著,這樣反而更省錢。因為,在美國每處理一起槍擊案,需要花掉150萬美元。

像這種不利因素相對集中的情況,我們就可以找到關鍵支點,用它們對整個系統 進行優化。

還有,醫院的急診室資源,也是非常稀缺,且往往花費也很高,然而,人們去急診室的概率卻不相同。一般人,多少年也去不了一次,另一些人卻是急診室的常客。在大數據技術支撐下,很多醫院為了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率,應該把這一批常客安排好,比如更高頻次的電話訪問,通過下大力度對這些人的格外關照,從而,降低他們來急診室的頻率,節省下來的急診室資源,就能給更需要急診的病人提供服務。

這兩個例子,都是通過對系統中的敏感人群加以干預、優化,從而使整個系統得以優化。這裡的特殊人群就是系統中的關鍵支點,一旦從他們身上找到方法,往往能夠解決整個系統的大問題。

深度 |“上游思維”解決複雜問題的兩大利器:支點與預警


3、上游思維的預警系統,為我們提前佈局爭取寶貴時間

理論上來講,有了關鍵支點,我們可以解決系統中的很多問題。但是,此時我們什麼都不能做,因為缺了一個維度:時間線,即需求的時機。

而上游思維帶給我們的第3個驚喜,正是通過它給我們帶來整個系統的預警。一旦預警出現,我們就可以根據相應的等級採取有效應對。

說起預警,讓我想起了,我們的情緒,有時候就像森林大火,會莫名的怒火中燒。但大多數時候,我們明明很生氣,卻能做到剋制與自我警醒。這種自我剋制與提醒,與我們大腦中的一個特殊部位密切相關,它就是我們情緒的預警器——杏仁核。每當怒不可遏時,它就像一個預警系統似的,提醒我們,不能發怒,再想想。遇到危險情況,它也會提醒我們快跑,戰鬥或者原地不動。

深度 |“上游思維”解決複雜問題的兩大利器:支點與預警

實際上,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也需要這種前瞻性的預警系統。比如快遞公司,平時有多少的派件,都在可控範圍之內,幾乎每個快遞公司都能輕鬆應對。

判斷一個快遞公司實力好壞,最好是在電商活動、傳統節日期間,看看他們的配送系統會不會遲滯,甚至崩潰。

對於普通的快遞公司,可能平時與其他企業相差無幾,但是一到商家大促,它就崩掉了。原因無它,沒有預警機制而已。

而像國內個別優秀的快遞公司,不僅有強大的軟硬件實力,更重要的是:它們有成熟、高效的預警機制。比如國內某快遞公司,他們在全國有無數的自建倉庫,快遞小哥也有數萬名。而且,還有高效的預警機制,在19年活動大促期間,該公司根據歷年快遞大數據,大致預測出哪些城市的某個區,甚至是某條街道,大概會產生多少金額,多少個訂單。再根據這些數據,提前預置商品,分配快遞員提前預送到附近分點。促銷當天,客戶一旦下單,這些被大數據猜對的客戶,甚至會在十幾分鍾以內收到實物。

這不是快遞公司本身實力多強,而是預警系統的提前預判,給快遞公司提供了充分佈局的時間。

深度 |“上游思維”解決複雜問題的兩大利器:支點與預警


三、怎樣才能運用“上游思維”做事?需要具備3個條件

我們應該如何充分應用上游思維來做事呢?

1、把遠慮包裝成近憂,預防因惰性而耽誤上游思維解決事情的時機

多數情況下,符合上游思維的事情,也往往具有雖重要卻不緊急的特性。這樣一來,往往會給人一種不著急的感覺,但是這樣一來,就會引發我們的惰性,從而耽誤時機。把本來可以用上游思維解決的事情,一直拖到被迫解決麻煩。

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將遠慮之事包裝成近憂的樣子。給自己的潛意識提供一種麻煩就在眼前的緊迫感。

中學時代學過的一篇著名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至今還記憶猶新。作者海倫·凱勒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盲聾人的真實世界:

我能感到樹葉柔嫩而對稱,又喜歡用手撫摸白樺光滑的樹幹,或松樹粗糙的樹皮。春天時我順著樹枝摸過去,希望找到個新芽,找到大自然從冬眠醒來的徵兆。有時,如果運氣好,我只須把手輕搭在一棵小樹上,便能感受到高歌小鳥的喜悅。

她渴望能夠擁有哪怕3天的光明,就能夠心滿意足了。我在讀這篇文章時,除了對她深切的同情之外,心中也在想,假如能讓我們常人都體會一下失去光明生活的悲苦,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更加珍惜當下的幸運與快樂吧。

這種特別的體驗與嘗試,非常有利於我們運用上游思維解決問題。假如,我們將下個月,明年的一些計劃,有意包裝成下星期,甚至是明天就要完成的任務,可能我們便可以立刻行動,運用上游思維去解決未來的問題了。

深度 |“上游思維”解決複雜問題的兩大利器:支點與預警

2、想要擁有上游思維,要學會主動創造“餘閒”

除了將遙遠的任務包裝成臨近的緊急任務,我們還應該主動創造“餘閒”。

在我們想要運用上游思維解決一些問題時,我們會遇到兩個困難:一個是沒有時間對重要的事情進行思考,即每天瞎忙,無暇思考;另一個,沒有餘閒學新知識,新技能,即使很好地預見了事態發展存在的隱患,卻沒有能力改變它。

在塞德希爾·穆來納森與埃爾德·沙菲爾合著的《稀缺》一書中,詳細闡述了餘閒的定義和重要作用。他們解釋說,餘閒代表任何一種多出來、可以任意使用的資源,它可以是金錢、時間或者空間。

它有兩個現實意義:一個是你不必經常做出無謂的選擇。比如我們手裡只有幾百塊,買什麼東西就必須做取捨。一旦買衣服,就不能買書了。但是如果你有很多錢,你就可以既買衣服又買書。這為我們節約很多時間與精力上的餘閒。

還有一個好處是你不怕犯錯誤,因為你有足夠多嘗試的機會。一次不行,再來一次,即使兩次都失敗了,也照樣可以過優裕的生活。如果時間、金錢是可丁可卯,你選擇做什麼事情就得非常謹慎,一旦選錯就是巨大的損失。

做很多眼前不緊急,卻很有意義的事情時,都需要這種“餘閒”的支持。培養上游思維同樣離不開它。

探索需要代價,創造來自浪費。

深度 |“上游思維”解決複雜問題的兩大利器:支點與預警


3、擁有發現問題的慧眼,摒除“指標式的假成功”

上游思維的核心優勢在於預見性的發現問題,它為我們提供較充足的準備時間。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個典型問題:假成功。

這裡的假成功,最多的情況就是我們在有意、無意中將似是而非的表面現象和一些指標作為評判是否達成目標的標準。

比如,你身邊的朋友一定聽到不少“牛人”誇口,他自己一個月看多少本書,一年看多少本書。這就是典型的指標式成功。他以為看一年看了300本書,就實現了目的。其實,仔細想想,並不是。

我們讀書是為了什麼?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提高修養。

深度 |“上游思維”解決複雜問題的兩大利器:支點與預警

首先,讀書冊數多少,並不能體現你讀書的效率,而是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幾項技能,或者解決了哪些問題。

透過現象,洞察本質,是掌握上游思維的必備技能。

例如一家廣告公司,十分重視廣告的點擊率,是好是壞?

當然,如果一個廣告的點擊率高,它大概率會受到潛在用戶的重視,但是卻並非絕對。點擊率高,有可能是廣告公司“有意為之”,比如有些商家就會把廣告的取消按鈕設置的特別隱蔽,用戶不小心,就會點開廣告,這種欺騙式的打開,對商家賣貨究竟有多少積極意義,我看很難說。

因此,把點擊率等同於廣告效果,中間有很大的脫鉤。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上游思維,不僅不會產生預期的效果,可能還會弄巧成拙,造成一定損失。

所以,擦亮眼睛,摒除指標式的假成功,才有可能將上游思維用對地方。

深度 |“上游思維”解決複雜問題的兩大利器:支點與預警


總結

上游思維,能夠幫助我們從更宏大的角度(系統)觀察、思考,而且有可能前瞻性地發現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它主要通過下面3種辦法解決我們生活、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1、立足全局,從整個系統角度解決具體問題;

2、縱觀整個系統,尋找關鍵支點,解決實際問題;

3、上游思維的預警系統,為我們提前佈局爭取了寶貴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