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的一面魔鏡",布爾加科夫的小說展現了怎樣的“真實”

導語:布爾加科夫以用虛構的手法展現世界的真實面貌而著稱,他從來不吝嗇自己大膽的想象和詼諧的語言。他的小說以其迷人的幻想、犀利的諷刺和深刻的哲理,被稱為"世界的一面魔鏡",具有極高的魅力和藝術價值。不僅讓讀者回味無窮,更影響了後來的一大批文學家。雖然是寫虛幻世界,但布爾加科夫的文字絕不止步於虛幻,而是透過虛幻折射出真實的社會現象。要深刻理解布爾加科夫筆下的怪誕萬象,就需要我們結合時代背景,深入體味他幻想、諷刺與現實主義交織的作品,揭開他神秘的面紗。

作為

布爾加科夫

一、虛構世界的藝術

20世紀20年代,文學家們都喜歡用假定的形式描寫一些現實中不存在的幻想,來反映他們眼中的動盪時局。布爾加科夫是他們其中最獨特的另類,因為他的小說充滿了"審醜"的趣味。他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和光怪陸離的幻想犀利地諷刺了他無法容忍的各種社會弊病,譬如腐朽的官僚、市儈的風氣等等。這些以幻想為主的小說擺脫了時空的限制,讓角色們在虛構的世界中栩栩如生,也使小說的主題和藝術性更加深刻。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布爾加科夫的小說,探尋他筆下的異想世界吧。

作為

布爾加科夫和他的手稿

二、虛構折射出的真實

1、《白衛軍》中的夢幻

作為布爾加科夫長篇小說的處女作,《白衛軍》花費了他大量的心血,同時也是他一次大膽的嘗試。這部小說用冷靜的態度描繪了冷戰時期以圖爾賓為主的一批白衛軍軍官的所作所為,用細膩的筆法展示了白衛軍軍官們的心理變化:他們對國家的熱愛、對以往溫馨生活的留戀、對未來的迷茫等等。雖然是小說,但布爾加科夫十分尊重真實。他給了小說中的白衛軍軍官一個與歷史相同的結局——遭到失敗。戰爭失敗、生命消逝,連他們最後的溫暖港灣——斜坡上圖爾賓的家,也走向了毀滅。

雖然有著如此硬核和沉重的主題,但布爾加科夫並非枯燥敘事,而是在敘事中穿插了大量的夢幻,讓整篇小說籠罩在一種灰色朦朧的氛圍之中,也讓人不禁生出憂鬱之感。《白衛軍》中的夢幻既有人物夜晚的夢境,又有他們白日的幻想。夢幻與現實交織,讓小說故事亦真亦假、如夢似幻

。再加上聖經的穿插,更加賦予了小說神秘感和崇高的色彩,使我們能夠站在上帝視角,用歷史的眼光通讀整部小說,也讓布爾加科夫的思想傳達得淋漓盡致。

作為

《白衛軍》劇照

小說中的夢境不僅怪誕,更是角色們現實思想的延續。比如圖爾賓醫生曾夢到一個穿著大格子褲子的怪物在不停的嘲笑他,還總是對他念叨他睡前一直在想的一句話:"對俄羅斯人來說榮譽只是一種多餘的負擔"。這反映了他在清醒時的思考,夢中的怪物就象徵了他對參軍進攻莫斯科的懷疑,他不知道這樣做能否給他帶來預想中的榮譽。

這個怪夢僅僅是圖爾賓醫生一系列怪夢的開端,布爾加科夫筆下現實與夢幻交匯的藝術才剛剛開始。

小說中,圖爾賓醫生還做了"天堂之夢"、"城市之夢"等一系列古怪有趣的夢境,其中"城市之夢"中甚至還包含了夢中的圖爾賓醫生做的夢,表現了夢中夢的奇象。這種如同盜夢空間的展開不僅讓圖爾賓醫生混淆了夢境與現實,也讓作為讀者的我們感到迷離,彷彿被吸入故事中的世界。除此之外,其他角色的夢境也不時穿插在小說中。預言夢、警示夢、神降夢、"夢遊"夢,一系列奇妙的夢境在把故事推向高潮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無與倫比的閱讀體驗。

作為

圖爾賓醫生的夢

2、《魔障》中的怪誕

與主題嚴肅、情節沉重的《白衛軍》不同,《魔障》是一部幽默風趣的戲劇性小說。老實本分的公務員科羅特科夫由於誤會被新來的站長開除,為了保住工作,他只好去追趕外出的站長。怪事就是在這時開始了:他先是遇到一個和新站長一模一樣卻長著一把大鬍子的怪人;又被當做叫作科洛布科夫的竊賊;而後自己的證件丟失無法證明身份;原先工作的辦公室裡所有人都被換成了陌生人;大鬍子怪人突然變成了一隻貓;想要去監察委員會卻發現這裡變成了結婚登記處……一系列怪事搞得他焦頭爛額,走投無路。

《魔障》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藝術感染力。故事中的人和事是快速變化的,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新來的站長的變化。他先是長出大鬍子,後來發現大鬍子男人和站長竟然是兩個人。在與科羅特科夫狹路相逢時,大鬍子男人嚇得變成了一隻貓逃走。而當特羅特科夫進入房間後,牆上的掛鐘彈出的布穀鳥突然變成了站長的樣子。這些極度誇張的變化讓小說中的怪誕達到了極致

,快節奏的敘事很容易就能讓我們深陷其中,隨著主角心境的變化逐漸陷入緊張感。

小說中的怪人、怪話、怪事絕不僅僅是臆想的怪誕,更是現實生活中各種壓迫的象徵。科羅特科夫是典型的小人物,他備受欺壓,四處碰壁,在各種巨大的壓力下走投無路。故事中各種誇張的怪誕絲絲入扣,荒誕的迷霧逐漸升騰,模糊了現實與科羅特科夫脆弱的精神世界所誕生的妄想的界限。讓我們在為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捧腹大笑之餘,不禁為小人物的悲慘境遇感同身受,唏噓不已。

作為

《魔障》

3、《狗心》中的科幻

《狗心》講述了一個大膽的實驗故事。一位醫學教授為了科研,將剛死亡的人的性腺和腦垂體植入了一條狗的體內,讓它變成了具有人形狗心的怪人。怪人有人的身體、狗的習性,還有器官原主人的陋習。更離譜的事,怪人竟然當上了莫斯科公用事業局裡的科長。他利用職權之便威脅一位姑娘嫁給他,還暗中給勸他從良的教授使壞甚至與他發生槍戰。忍無可忍的教授最終又給怪人做了手術,把它變回了一條狗。

這篇小說怪誕中充滿了科學色彩,可以被歸為科幻小說。與其他小說一樣,這篇小說也在幻想中暗藏了諷刺。《狗心》的故事發生在1924-1925年的莫斯科,當時正值戰亂,人民衣食住行皆有困難,官僚階級對貧民百姓的壓榨無處不在,怪人威逼利誘姑娘嫁給他的情節正是影射這一現象。此外,小說中的人物也常有大膽的諷刺發言,諸如用餐不可看蘇維埃的報紙、看了真理報的病人都體重下降等。如此毫不避諱的政治表白讓《狗心》達到了極高的的政治高度。其實,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諷刺。以權謀私、誣告正義、戕害弱小……這些人類的惡習被布爾加科夫安到了狗心人身上,其中的諷刺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作為

《狗心》

4、《大師和瑪格麗特》中的神話

《大師和瑪格麗特》中引入了大量聖經神話,為小說渲染了濃厚的基督教色彩,同時也是小說成為傳世經典的點睛之筆。與歐美傳統的、以聖經神話世界觀為背景的改寫不同,布爾加科夫對聖經的滲入更加多樣和獨特。他安排聖經中的人物出現在不同時空;讓聖經人物成為他這部以現實生活為藍本的小說的原型;小說的主題也充滿著聖經的色彩。經他加工過的聖經題材以不同的方式在小說中出現,形成了"小說中套小說"的獨特風格。

小說對聖經中的撒旦、耶穌和彼拉多三人進行了改造和發展。撒旦原是聖經中的魔鬼,在布爾加科夫筆下加上了《浮士德》中梅菲斯特的部分特徵,成了以惡為善、懲惡揚善的守序邪惡形象。耶穌延續了《聖經》中的形象,在小說中為了正義和善良甘願赴死。而在聖經中強暴無度的彼拉多則是因為一時的怯懦忍受了數千年的靈魂上的折磨。這些與《聖經》原著中不盡相同的形象讓我們眼前一亮,同時更加貼近現代人物的角色設計也讓我們讀起來更加有親切感

《大師和瑪格麗特》將聖經的題材、意象、人物、主題貫穿始終,借神話揭示人靈魂深處的善與惡,成為了當代的啟示錄。它憑藉自身的藝術價值被稱為蘇聯文壇怪誕童話傾向的開山之作,被蘇聯小說家西蒙諾夫稱讚為布爾加科夫諷刺、幻想和嚴格的現實主義散文的巔峰,影響了一大批文學家。其後數十年的哲學童話作品或多或少都受布爾加科夫的啟發。

作為

《大師和瑪格麗特》劇照

三、虛構世界的成因

1、巧妙的寫作手法

布爾加科夫的小說以虛幻的藝術聞名,其中最主要的寫作手法是以假定的形式進行現實批判和象徵的哲理表達。布爾加科夫給自己的文學定位是對社會的醜惡現象進行諷刺,用諷刺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他用假定性的手法,將現實和虛幻巧妙地聯繫起來,從物質和內心兩方面揭示人們的變化,用這種方式進一步深化和昇華現實以達到哲理的高度。同時,小說中的人物也具備象徵意義。善、惡;贖罪、受罰;壓迫、反抗……一系列形象鮮明的人物為我們揭示了混沌世界的真相,也讓小說的主題更加深刻。

2、複雜的寫作背景

在《白衛軍》中,他以自己的家庭為原型創造了圖爾賓一家,其中圖爾賓醫生的原型就來自布爾加科夫自己,就連一家人的房子都取材於自己的住所。

他父母皆是教師,祖父和外祖父是神職人員,從小衣食無憂,家庭氛圍隨和歡樂。布爾加科夫在《大師和瑪格麗特》中對聖經神話的巧妙運用來自於他對《聖經》的爛熟於心,其中父親的諄諄教導至關重要。父親教他《聖經》,母親帶他遊戲,弟弟妹妹陪他玩耍,愉快的成長經歷是他日後培養出幽默感、創造力和創作動力的基石。

然而布爾加科夫寫作的時代背景是戰亂時期,全國籠罩在緊張的政治氣氛中,他自己也難逃時事的動搖,正是戰爭的殘酷讓他選擇了怪誕的諷刺手法。同時,戰爭和戰爭中人民的苦難生活給他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影響他寫作風格的最後一點是國內外文學的借鑑。青年時期大量的閱讀給了他豐厚的閱歷,經常動筆寫作也讓他的寫作技巧更加熟練。

作為

布爾加科夫和弟弟妹妹

結語:布爾加科夫的小說世界集夢幻、怪誕、科幻、神話於一體,將虛構與現實巧妙結合,通過諷刺的手法將小說主題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由於家庭、社會和文學傳統的影響,他的語言幽默又不失深刻,恰到好處地反映了社會問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他的文字在藝術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其後幾十年的文學作品裡都有他的影子。雖然一直在描寫戰亂,但布爾加科夫心中一直裝著一個沒有戰爭、沒有紛擾的未來。如今大師已逝,但他的虛幻世界會一直陪伴著我們,他文字中的力量永遠不會消失。

參考文獻:

1、《荒誕·怪誕·滑稽:現代主義藝術迷宮的透視》

2、《蘇聯二十年代文學鬥爭史實》

3、《20世紀俄羅斯文學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