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萬歲!500餘件珍貴展品呈現吳貽弓的藝術生涯

微信圖片_20200912191101_副本.jpg

為紀念中國第四代著名導演吳貽弓逝世一週年,由上影集團指導、上海電影博物館主辦的“電影萬歲—吳貽弓紀念特展”今天下午正式開幕。本次展覽聚焦吳貽弓的電影作品及其創作成就,以七大板塊的內容,追隨他的創作歷程和生活軌跡,傳播上海電影的美學及上海電影的精神,呈現“電影萬歲”的內涵。

作為上海電影博物館2020年度大展,策展團隊經過近一年的籌備與策劃,精選實物、手稿、劇照、照片、獎盃、文學本、完成臺本等精品特藏,以期全面展現吳貽弓的電影人生。值得一提的是,吳貽弓家屬向博物館捐贈了電影藝術檔案(含手稿)、工作筆記、獎盃獎牌、證書聘書、工作照、劇照等500餘件物品,這也是博物館開館以來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的一次捐贈。其中,《巴山夜雨》《闕里人家》等影片的導演總結、《城南舊事》《姐姐》的工作手記、《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等影片的場景畫稿均是首次公開展示,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研究價值。

微信圖片_20200912191230_副本.jpg

展覽以一件別緻的裝置藝術為起點,幼年時吳貽弓曾用手電筒和紙盒搭起簡易的放映裝置,電影的夢想也從此深深種進了他的心中,該裝置藝術概念正是以此為靈感,從一個紙盒中噴湧出914張照片,這棵光影之樹照亮了吳貽弓的藝術人生,也寄託了影迷最誠摯的敬意和緬懷。

此外,特展還別具匠心地設計了沉浸式場景,讓觀者成為電影中的主角。《城南舊事》展區復原了小英子的學堂,攝影機、攝影燈等器械營造出電影的現場拍攝感,觀眾可以坐一坐1920年代的桌椅,朗誦小英子最喜歡的“我們看海去”。而推開“老孔家”的大門,觀眾便走進了《闕里人家》展區,五代同堂的孔門全家福隨即映入眼簾,這部從歷史責任與道德責任的不平衡展開說起的家庭片成就了吳貽弓創作序列中的一座高峰。

微信圖片_20200912191248_副本.jpg

“我們都十分熱愛這個由我們自由選擇的職業,所以我們也絕不會辜負它,今天我想在這句話後面再加上四個字,那就是‘電影萬歲’。”在2011年度中國電影導演協會表彰大會中,時任會長的吳貽弓在獲得協會終身成就獎時曾這樣真情流露,13座沉甸甸的獎盃佇立在展覽末尾,濃縮了導演輝煌的藝術生涯。上海電影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王健兒在開幕式上表示,吳貽弓紮根創作的精神始終激勵著上影人迴歸內容、迴歸原創,“電影萬歲”四個字蘊含的力量,讓上影人在2020年這樣一個特殊之年仍迎難而上。

微信圖片_20200912191454_副本.jpg

據悉,為配合此次展覽,博物館特別推出了一批“電影萬歲”系列主題文創產品,包括紀念版圖章、主題胸針、紀念帆布袋、工作手冊、檔案袋以及《城南舊事》氣氛圖復刻品、“送別”手搖八音盒等。吳貽弓紀念特展是上海電影博物館繼謝晉、湯曉丹、鄭君裡等展覽之後的又一個電影大師展,展期將持續一年。

作者:王筱麗

圖片:上海電影博物館供圖

編輯:吳鈺

責任編輯:範昕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