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餘物件再現吳貽弓電影創作,“電影萬歲”激勵後來人

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藝術檔案、創作手稿、工作筆記、場景草圖、獎盃獎牌等共計500餘件物品,見證了導演吳貽弓一生的電影創作和成就。2019年9月14日,中國第四代導演代表人物吳貽弓因病逝世,享年80歲。吳貽弓導演去世一週年之際,由上影集團指導、上海電影博物館主辦的“電影萬歲——吳貽弓紀念特展”正式開幕。

本次展覽聚焦吳貽弓的電影作品,及其創作成就,以七大板塊的內容,追隨他的創作歷程和生活軌跡,傳播上海電影的美學及上海電影的精神,呈現“電影萬歲”的內涵。

形式多樣,打開豐富觀展樣式

步入展廳,一個大型藝術裝置開啟吳貽弓的電影世界 ,而這對應的恰是吳貽弓自己的電影啟蒙——少年吳貽弓利用手電筒和紙盒做出幻影成像的魔盒,這個自制“影院”種下了電影夢最初的種子。914張照片從一個紙盒中噴湧而出,當夢想照進現實,展覽用光影的交匯致敬這位理想主義者。

500餘物件再現吳貽弓電影創作,“電影萬歲”激勵後來人

吳貽弓導演的傳記作者、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很喜歡這個設計,手工盒子開啟的電影夢想令他想起他為吳貽弓立傳採訪的時候吳導和他說起自己的童年經歷。而這樣豐富用心的呈現方式在電影博物館布展的經驗中也算得上用心十足。“這次的形式很豐富,電影博物館在儘量克服場地上的劣勢,儘量地讓展覽顯得豐富,無論是展呈形式還是空間設計,都不僅僅是在牆上掛一些圖片文字那麼呆板。”

在此次展覽呈現上的創意,還體現在比如《城南舊事》的單元被佈置成了拍攝片場的樣子,復原的小英子的學堂,攝影機、攝影燈等器械營造出電影的現場拍攝感。觀眾可以在1920年代的桌椅小坐,面對黑板朗誦小英子最喜歡的“我們看海去”。這種適合當下觀眾觀展喜歡的可以參與其中拍照、打卡的展出方式也收穫了很好的互動效果,成為了本次展覽的一大兩點。

500餘物件再現吳貽弓電影創作,“電影萬歲”激勵後來人

而另一部吳貽弓導演的重要作品《闕里人家》的展區,則是推開“老孔家”的大門後步入的五世同堂的場景。穿梭在吳貽弓電影世界的感覺令人親切而生動。“其實電影博物館的臨展區一開始沒有規劃得特別充分,這次利用拐角的一個小空間,打開了比較豐富的觀展方式,在很簡單很侷促的環境中翻出了一些新花樣,能夠看到在策展的方面是花了非常多心思的。”

500餘物件再現吳貽弓電影創作,“電影萬歲”激勵後來人

而此次布展也擷取了吳貽弓導演對於電影的所思所感作為展呈元素的一部分,這些話語飽含著這位電影大師的深情,如今看來也依然擲地有聲。

500餘物件再現吳貽弓電影創作,“電影萬歲”激勵後來人

一位始終在思考和反思的導演

更多被展覽吸引來的人,更感動於這次展覽的內容。

上海電影博物館策展總監、本次吳貽弓紀念展策展人王騰飛介紹,去年吳導家屬忙完後事, 10月份就把大概500多份各類文獻、圖像、實物捐給了博物館。而這也是上海電影博物館建館以來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的一次捐贈。

策展團隊經過一年的籌備與策劃,精選實物、手稿、劇照、照片、獎盃、文學本、完成臺本等精品特藏,全面展現吳貽弓的電影人生。其中,《巴山夜雨》《闕里人家》等影片的導演總結、《城南舊事》《姐姐》的工作手記、《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等影片的場景畫稿,均是首次公開展示,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研究價值。

500餘物件再現吳貽弓電影創作,“電影萬歲”激勵後來人

王騰飛在研讀這些工作筆記和相關資料的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吳貽弓是位非常文人式的、始終在思考和反思的導演,他每一部影片都會有一本翔實的創作手冊,從影片的概念萌生到外出採風、劇本創作再到拍攝經過、後期等等,全部記錄在內,而且邊寫邊評論、總結。”王騰飛認為,“從這次展覽裡特別展出了《城南舊事》《姐姐》《闕里人家》等影片的創作手冊,從裡面既能看一部電影的誕生,也能看吳貽弓電影美學的形成。另外,還有一批導演總結的原稿,這是他們那代人的特點,用文字總結的方式與自己、行業對話。展覽裡還有一些場景設計畫稿,比如《城南舊事》的、《流亡大學》的,主要想讓大家看看當年那種手工式的電影創作樣貌。”

作為一位專業的觀眾,石川教授也十分肯定這些展品的價值,“這次首次面世的工作筆記裡,能夠看出一個導演在創作的初始階段對未來影像的構思,表達的意念,表達的訴求,到最後怎樣變成流傳下來的影像,中間那個留下的痕跡。這些雖然不是在展覽中就能全盤捕捉到,但是可以細細體味。”

從情感上,石川也解讀出了這些細緻筆記背後所承載的創作者對於電影的感情,“你可以看到他為了拍電影畫的地圖,還有那些分鏡和場景設計,工作相當細緻,是很認真的,這些筆記,不是一個簡單潦草的提示,仔細得像個工藝品。這讓我想到吳導曾經說過,他們這批導演在改革開放後才有機會重拍電影,那時候他們已經40多歲了,所以非常珍惜這個機會,害怕這樣的機會得而復失,恨不得每一分一秒都投入到工作。”

500餘物件再現吳貽弓電影創作,“電影萬歲”激勵後來人

從展出的工作筆記中,也能看到吳貽弓導演許多塗塗改改的痕跡,手寫、手畫的筆跡傳遞著屬於過往泛黃年代獨有的溫度。“他以前說過,寫一個導演闡述,像寫‘畢業論文’,還要查很多資料,還要反覆斟酌,搞得自己特別痛苦。所以這次能夠從手稿上看到這些塗塗改改的痕跡,大概展覽最珍貴的也是這個部分。”

王騰飛說自己特別喜歡這次展覽中《流亡大學》的一張工作照,“非常酷,它也是展區裡最大幅的照片。它的年代感、精神氣特別吸引我,讓人想象文人的力量,遷徙中的生命力。”

500餘物件再現吳貽弓電影創作,“電影萬歲”激勵後來人

展廳的最後一部分是吳貽弓一生所獲得的諸多成就。而在高高摞起的獎盃旁,反覆播放的是吳貽弓2011獲得導演協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時的發言,“我們都十分熱愛這個由我們自由選擇的職業,所以我們也絕不會辜負它,今天我想在這句話後面再加上四個字,那就是‘電影萬歲’。”此時的吳貽弓已經因為從政而多年沒有再拍電影,他成為了一名電影事業家,創辦了上海電影節,為中國電影搭建起一方更大的舞臺。“電影萬歲”這句話也激勵和鼓舞著無數電影的後輩們。

500餘物件再現吳貽弓電影創作,“電影萬歲”激勵後來人

和吳貽弓紀念展區相呼應的,是相隔不遠的謝晉回顧展,電影大師的藝術人生在這延續,上海電影的精神在這裡傳承。上影集團王健兒董事長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吳貽弓紮根創作的精神激勵著上影人迴歸內容、迴歸原創,鼓舞大家擦亮“上海電影製片廠”的金字招牌。“‘電影萬歲”’四個字蘊含的力量,讓上影人在2020年這樣一個特殊之年仍迎難而上。”

據悉,“電影萬歲——吳貽弓紀念特展”將在上海電影博物館進行為期一年的展出。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劉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