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河北答卷|藍天碧水淨土,美麗河北綠意濃

藍天碧水淨土,美麗河北綠意濃

——河北以新發展理念落實“三六八九”工作思路紀實⑥

十三五·河北答卷|藍天碧水淨土,美麗河北綠意濃

藍天白雲下的石家莊水上公園。(資料圖)河北日報記者 田 明攝

“在治理汙染、修復生態中加快營造良好人居環境。”

“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

……

習近平總書記來河北視察時,多次對河北省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為美麗河北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瞭方向和路徑。

牢記囑託,擔當盡責。河北省委、省政府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汙染防治的硬仗”列為“打好六場硬仗”之一,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全省生態質量和環境發生歷史性新變化,美麗河北的生態底色愈發清新亮麗。

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十三五·河北答卷|藍天碧水淨土,美麗河北綠意濃

藍天白雲下的石家莊市區。(資料圖)河北日報記者 田明攝

顆粒物2.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3.42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33.46毫克/立方米——這是10月10日11時,首鋼股份公司遷安鋼鐵公司球團二系列生產線煙氣在線監測的實時數據。

這組數據令人震撼。它不僅符合國家特別排放限值標準,還遠低於河北省制定的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超低排放標準。

工業企業是汙染治理的重頭,也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主攻方向和攻堅領域。河北省強力推進工業汙染深度治理,2018年開始在全國率先推進鋼鐵、焦化、燃煤電廠、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截至今年6月底,六大行業350家企業1022個項目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完成率達94.5%。

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交通運輸結構偏公路——這三個“偏重”,曾是河北生態環境不能承受之重。

深入基層密集調研、召開會議專題部署……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加強揚塵治理,強化區域聯動治理,深化聯防聯控聯治,堅決完成大氣汙染防治目標任務。

聚焦問題抓要害,找準病根開藥方,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也多次指出,要千方百計減少汙染物排放,強力推進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實施企業分類管控,把各項減排措施落實到“最後一公里”。

強化頂層設計,進行全面部署,舉全省之力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夯基築臺——

成立由省委書記、省長為“雙主任”的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和“雙組長”的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省市縣領導幹部包聯制度。

《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關於強力推進大氣汙染綜合治理的意見》《河北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汙染防治政策密集出臺。

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河北省打出壓能、減煤、治企、降塵、控車“組合拳”。

突出能源結構調整。764.38萬!這是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計完成清潔取暖改造的戶數。河北省把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和張家口全部納入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範圍,實施氣代煤、電代煤,越來越多的農村告別煙熏火燎的傳統取暖方式。

去產能倒逼企業轉型。2017至2019年,全省累計壓減退出粗鋼產能5187.4萬噸、水泥908.9萬噸、平板玻璃1970萬重量箱、煤炭3407萬噸、焦炭1644.8萬噸。

交通運輸“綠”潮湧動。2017至2019年,累計完成地方鐵路貨運量12.55億噸、多式聯運集裝箱班列66.47萬標箱,推廣新能源汽車93811輛。

霧霾少了,群眾幸福感多了。今年1至8月,河北省PM2.5平均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全省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96,同比下降12.5%,優良天數比例為66.1%,空氣質量達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還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

金秋十月,衡水湖。

10月7日清晨,一聲鳥鳴,喚醒了這片廣闊水域。很快,成千上萬的鳥兒醒來,扇動著翅膀,在水面盤旋。目前,衡水湖水質達Ⅲ類,大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達到4600個/立方厘米,鳥類數量增至323種。

一泓泓碧水、一道道清流,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態之源。

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河北省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總河長。成立由省長任組長的水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協調推進水汙染防治工作。省人大常委會出臺縣級以上政府報告生態環境狀況辦法,定期開展執法檢查和專題詢問。碧水保衛戰“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還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河北省堅持源頭治理、綜合施策,系統推進水汙染防治和水生態保護,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創新體制機制,多項“河北首創”在全國叫響——

從去年4月開始,河北省對地表水環境質量達標情況由之前的年度通報改為每月通報,並根據排名進行獎懲問責。“按月排名+獎懲問責”的組合機制,在全國是首例。

弄髒了下游的水,上游要補償。釐清河流斷面上下游地方責任,河北在全國率先建立全省主要河流跨界斷面水質扣繳生態補償金機制,獲得“第六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十三五”以來,省本級共扣繳生態補償金7.34億元,全部用於水汙染防治。好山水、好生態成了“有價之寶”。

突出重點流域綜合治理,一系列專項行動讓碧水清流再現燕趙大地——

不讓一滴汙水流入白洋淀。河北省統籌白洋淀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澱內外,大力推進城鎮汙染治理、生態治理修復、河流綜合整治等十大工程,對白洋淀流域38個縣(市、區)開展專項督察和執法檢查。主要入澱河流水質達到Ⅳ類,白洋淀湖心區水質達到Ⅳ類,總體水質為十年來最好水平。

全力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全省累計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055個,總面積近1.3萬平方公里。

紮實推進渤海綜合治理。建立健全入海河流監測考核體系,全面推行灣長制,嚴格控制新增圍填海和岸線開發活動。近岸海域國考監測點位海水水質優良比例達100%,優於“十三五”規劃目標。

開展工業汙水達標整治、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深化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水環境綜合整治全面發力。今年1至8月,全省74個國考斷面達到或優於Ⅲ類斷面比例63.5%,比2016年同期提高17.6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2.7%,比2016年同期降低28.4個百分點。

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

十三五·河北答卷|藍天碧水淨土,美麗河北綠意濃

藍天白雲下的石家莊水上公園。(資料圖)河北日報記者 田明攝

溼潤的雲朵,從遠方款款飄來,輕拂一壟壟草、一朵朵花,畫出一道美麗的草原天際線。今年55歲的康保縣閆油坊鄉東火房村村民張清,從來沒有想到村外那片一度荒涼的土地,還能呈現如此美麗的畫面。

去年12月13日,國家公佈相關規劃後,省政府辦公廳迅速印發《〈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規劃(2019-2035年)〉實施意見》,明確到2035年,張家口要全面建成首都“兩區”。

撐起環境“生態傘”,打造首都“後花園”。從今年開始,張家口壩上地區180萬畝耕地統一休耕種草,建設草原公園和國家示範牧場。經過3年的鞏固提升,這裡將重現“風吹草低見牛羊”美景。

草木植成,民之財也,國之富也。

建設美麗河北,努力打造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河北省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修復保護,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露天礦山綜合整治,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蔥蘢綠色在燕趙大地日漸擴展。

——看,河北山川林海蒼翠連綿。

圍繞北京冬奧會申辦籌辦,崇禮植樹造林力度空前加大,每年造林綠化面積超過10萬畝,2019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67%,冬奧核心區更是達到了80%。

大力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太行山綠化、京津保生態過渡帶和沿海防護林建設等國土綠化重點工程。截至2019年底,全省森林面積達985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

——看,河北礦山“瘡疤”重披綠裝。

寬城山豐果園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松虎一早就到山上的果園忙活,認真查看果樹的長勢。曾經靠開礦富起來的劉松虎,如今種出了一座花果山。

2019年,全省共修復綠化責任主體滅失露天礦山跡地1024處、6.55萬畝,超額完成原計劃5.2萬畝的治理任務目標。

——看,河北平疇沃野生機盎然。

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河北省突出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兩大重點,系統實施分類別、分用途管理,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全省174個縣(市、區)已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連續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變得越來越乾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短短一分鐘,塞罕壩會發生什麼?答案令人驚歎:能釋放1.04噸氧氣!

將莽莽荒原變成鬱鬱蔥蔥的林海,2017年,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習近平總書記稱其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範例”。

這又是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塞罕壩林場森林經營方案通過專家論證。中國林科院評估結果顯示,塞罕壩森林的生態價值,是木材價值的39.5倍;森林生態系統每年產生超百億元的生態服務價值。塞罕壩森林資源的總價值,目前已經達到約200億元。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不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河北,希望無限、活力無限、生機無限! (河北日報記者 賈 楠)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