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元老,為官五十載,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他是如何做到的

說到清朝有名的漢臣,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這樣的晚期名臣,他們有的是封疆大吏,有的是改革先驅。即便這些人生前都為朝廷做過很多貢獻,但他們死後都沒有享受到一個特殊的榮譽,就是配享太廟。


三朝元老,為官五十載,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他是如何做到的

在古代,太廟就是皇室家族的宗廟,裡面供奉著皇家的祖宗先輩,但也會有一些有功之臣,能在皇帝的允許下被供奉在太廟。這對於官員來說,是一項極高的政治榮譽,能夠獲得配享太廟的大臣,一般都會名垂青史。在清朝也有一些獲得配享太廟的大臣,但幾乎清一色都是滿臣,其中只有一個人與眾不同,那就是張廷玉,他是清朝唯一一位獲得配享太廟的漢臣。

伴君如伴虎,特別是在清朝滿漢有別的情況下,張廷玉能夠成為三朝元老,必定有他的過人之處,可以這麼說,張廷玉是清朝最懂得如何與皇帝相處的大臣之一了,他深諳為官之道,下面就來給大家聊一聊張廷玉是如何做到三朝元老並配享太廟的。


三朝元老,為官五十載,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他是如何做到的

張廷玉,生於1672年,他出身書香門第,是大學士張英的次子。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張廷玉能夠在仕途上順風順水,與他老爹張英有很大關係。張英為官時,就深受康熙欣賞,俗話說高處不勝寒,但張英在政治高層數十年混得如魚得水。為了讓兒子張廷玉繼續光大家門,他從小就言傳身教,所以初入仕途的張廷玉就顯示出了沉穩和老練。

在三十三歲那年,他獲得了一次與康熙交談的機會,僅一次交談就給康熙留下了極為良好的印象。康熙認為他持重得體,就任命他在南書房值班,成為皇帝身邊等級不算高的小秘書。之後因為工作出色,在四十五歲時被升為禮部侍郎。

康熙駕崩後,雍正即位,在雍正一朝張廷玉迎來了自己事業的最高峰。雍正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非常難伺候的皇帝了,他對官員極為苛刻,尤其對漢臣缺乏好感。但他見了張廷玉之後,發現此人“氣度端凝,對應明晰”,除了欣賞,還有一見如故的感覺。

雍正很快就將張廷玉升為禮部尚書,之後屢次升遷他為大學士,還任命他為首席軍機大臣,兼管吏戶兩部,權傾朝野。雍正與張廷玉君臣相得十三年,感情非常好,甚至一天都不能分離。張廷玉曾在雍正末年回鄉省親,在他回家的那段時間,雍正就給他寫信說道:“朕在位十一年,與眾多親近的大臣中,就只和你一天也沒有分開過,你我情同密友,相隔數月未見,甚是想念。”


三朝元老,為官五十載,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他是如何做到的

張廷玉為何能受到雍正如此重視?這與他的才智和為官之道密不可分。張廷玉在康熙年間入職南書房時,就充分表現出了出色的秘書天才,雍正即位後更是將這個能力發揮到了極致。雍正每次要起草文書,張廷玉都在旁邊記錄,雍正一般都是口述大概意思,然後讓張廷玉給擬出一份正式的諭旨。每次都是雍正口述完片刻,張廷玉的諭旨就能擬好,效率非常高,而且每天數十次的起草文書,從未出過差錯,深刻詮釋了什麼叫又快又好,這種文思敏捷的程度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

而且張廷玉心思縝密,記憶力超強,他能記得住各部院大臣都是誰,名字叫什麼,能說得出全國疆吏的出身、經歷,以及各縣府官員的名字,甚至胥吏的姓名、籍貫他都能絲毫不差地說出來,這種人就像一個行走的檔案庫,能力這麼強,皇帝不喜歡才怪。


三朝元老,為官五十載,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他是如何做到的

但張廷玉能作為三朝大臣,為官五十載,並不僅僅只靠出色的工作能力,作為皇帝身邊最親近的大臣,並且位高權重,這絕對不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每走一步都必須小心翼翼。

張廷玉深知,皇帝最有所防備的就是大臣們的私心,如果大臣想得到自己想到的東西,那這裡面學問就大了。張廷玉雖然總是表現出無慾無求的狀態,既不求名,也不好利,但這也是他的為臣之道,他以退為進,以無求為求,以無私來營私,只有這樣,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張廷玉處處都從皇帝的角度去考慮和判斷問題,從不主動為自己牟取私利。朝廷上下都認為他淡泊寧靜,氣質平和。但越是這樣,皇帝越不會讓他吃虧。因為他為官清廉,雍正為了表彰他,經常會對他進行賞賜。動輒就是上萬兩銀子,甚至還賜給他一所當鋪,讓他補貼家用。他從不為自己的親人謀取私利,所以皇帝對他的子弟親戚也是照顧有加。


三朝元老,為官五十載,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他是如何做到的

張廷玉一生為人謹慎小心,他每天退朝回到家裡,都要把當天大小事情梳理一遍,看看有沒有說錯話,做錯事。對於在朝中討論商議的事情,他也經常保持緘默,不輕易與人討論。所以雍正對他極為信任,很多事情都會找他商議,他也從來不會向外界透漏一絲風聲。

這樣的能臣自然會受到皇帝的優待,雍正就專門立下遺囑讓張廷玉配享太廟,與張廷玉同樣享受這樣權力的大臣還有滿臣鄂爾泰,他也是雍正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在清朝二百多年曆史中,張廷玉也是唯一一位享受這個榮譽的漢臣了。

雍正去世,乾隆即位。乾隆對這個三朝老臣更是恩禮有加,繼續奉他為漢臣之首。他平時跟張廷玉說話都是和顏悅色,上朝時也不忘提醒太監們攙扶老臣一把,甚至還專門為張廷玉寫過詩,可見乾隆對張廷玉的尊重。


三朝元老,為官五十載,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他是如何做到的

張廷玉職業生涯的汙點出現在他晚年,年老體衰讓張廷玉萌生退休的念頭。但乾隆卻以為張廷玉是不想繼續輔佐自己,不想再為朝廷出力,這是不忠的表現。甚至還曾剝奪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讓這位三朝老臣晚年很是淒涼和失意,最後鬱鬱而終。張廷玉死後,乾隆可能是感覺自己對這位老臣過於苛刻了,於是遵守雍正遺詔,還是讓他配享太廟了,但這也是張廷玉死後的事情了,不知他是否會泉下有知。

張廷玉為官一生,多數時間都處在政壇高層,這讓他猶如一個走鋼絲的人,時刻全神貫注,始終保持緊張,雖然晚年略有瑕疵,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清代最成功的文臣之一,在漢臣中,他的地位和享受的恩遇,在清代也都是空前絕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