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糧食如何賣出高價?得學會應對收糧企業慣用的4種套路!

今天我們解決一個問題:

農民種的糧食在市場上為什麼總賣不出好的價格?

農民一年的辛苦,就靠這一錘子買賣,也就是糧食的出售。如今中國的四大主糧,都在進行市場化供給側改革,市場國際化的大豆,國內完全市場化的玉米,以及正在實現市場化的水稻和小麥。今天我們不去探討宏觀上的糧食政策,主要看看市場化農民會被哪些手段進行套路。也希望幫助事農平臺的種植大戶賣糧提供點參考意見。

農民糧食如何賣出高價?得學會應對收糧企業慣用的4種套路!

市場經濟,永遠都是買方和賣方之間的博弈。本分的農民進入市場,永遠沒有處於壟斷地位的企業算計的精明。說好聽的是叫博弈,說不好聽了,為了最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就是在壓價。只不過在社會主義的中國,國家並不是完全不聞不問,企業做的過分了,還是會用調控的手段去卡住無良企業的脖子。

而我們種糧的農戶,也不能聽之任之,好糧就應該賣好價,種地是本分,適是出售才更聰明,寶哥就給大家總結總結用糧企業慣用的手段。

農民糧食如何賣出高價?得學會應對收糧企業慣用的4種套路!

1、供應充足,糧價必然不高

前兩天跟一個搞糧食採購的負責人聊天,他告訴寶哥,要搞好原糧採購,基本要素你得懂,什麼要素呢?就是硬性指標,糧食大面積收穫時,企業根本沒必要囤糧,賣糧的多,糧食充足,隨用隨採,所以價格都不會太高。

2、摸準心裡,知道你肯定賣糧

嗯,市場供應充足,價格不高可以理解。那是不是元旦或者春節的時候,價格就能漲上去呢?

也不會,年底了企業的產品不愁賣,需要加大采購原糧,但是糧農也需要用錢,貸款要還,過節花銷大,尤其是地趴糧你存不住,得看明白農民的心裡。

3、惜售策略,暫時提價,先吸再降

糧價太低,農民惜售怎麼辦?

這點其實是糧價上漲的關鍵因素,尤其是企業大量出貨,國儲儲庫和進口又跟不上的時候,企業也有辦法,記得前兩天益海嘉裡為代表的“曇花一現”式的玉米上漲嗎?

玩了一招先提價50元/噸以吸引送糧,然後再逐漸下調。送來了你還回去不成?

4、惜售囤糧可以,找準時機

小花招耍不了2次,看來農民惜售賣糧,還是一個提高糧價的好手段。

說的對也不對,農民惜售有兩種,一種是低價惜售有節奏的賣糧,另一種就是高價惜售,也就是糧價越漲越不賣,一旦因宏觀因素下或故意製造下跌氣氛,農民很容易出現恐慌性賣糧現象。這時候可以給中間糧販一個保底價收購,穩定的糧源照樣有保障。

.....寶哥無語....

農民糧食如何賣出高價?得學會應對收糧企業慣用的4種套路!

農民在糧食銷售價格上終歸處於被動地位。俗話說:站著算的還是比不過坐著算的精,糧食深加工企業財大氣粗在收購過程中佔據主導地位,基本壟斷了市場價格。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企業也在為找好的糧源或供需緊張而發愁。如果農民抱團,把大批量的糧食握在手裡,改變售糧的觀念,瞭解市場的需求情況,有節奏有計劃的賣糧,咱農民也一定會把糧食賣個好價錢。


事農平臺,致力於推廣精準農業技術。

讓你做到掌控農田,也真正做到省肥、省藥、省工、高產的科學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