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是怎樣看待患者在醫生談話時錄音錄像的?

醫生是怎樣看待患者在醫生談話時錄音錄像的?

其實,多數醫生都不喜歡在與患者談話的時候被人錄音甚至錄像。

醫生是怎樣看待患者在醫生談話時錄音錄像的?

從法律角度來講,患者在醫生給自己談病情的時候錄音錄像是患者的權益。按照我國《侵權責任法》其中第五十五條規定: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醫生是怎樣看待患者在醫生談話時錄音錄像的?

患者對病情有法律賦予的知情權,那麼,在醫生談話的時候錄音錄像也可以說,沒有逾越這個法律範圍,當然,如果想錄音錄像最好先徵得醫生的同意。

可是,為什麼大多數醫務人員不喜歡這樣的行為?或者說,為什麼患者在醫生談話的時候要用這樣的手段呢?

採用這樣的手段,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失去了”信任”二字!

醫生是怎樣看待患者在醫生談話時錄音錄像的?

正因為醫患之間近來擴大的裂隙,相互之間的信任消失,少數錄音的患者是為了更好的瞭解掌握病情,但錄像我想,更多的是以備“不時之需”,說白了,就是:記清楚醫生說的話,為了留資料去諮詢專家,乃以至不信任醫生為留打官司的證據。

只要不公開醫生的影像等個人隱私,患者錄音錄像在法律層面上無可厚非,就像警察、城管人員執法一樣,現在他們執法都會錄音錄像。

但是,請大家用腳後跟想一想,警察面對的人群是什麼?是涉嫌違法犯罪的人員和行為,可是,你面對的是治病救人的醫生啊!我不敢說錄音錄像的患者就一定是把醫生當成了對立面,但,至少,信任是一定沒有了,好感就更無從說起。

而醫生對於患者錄音錄像是怎樣的心態呢?

如果是我,首先心裡就會“咯噔”一下,啊!這個患者“來者不善”,我得小心一點。

防備的心態是一定會有的。

既然是防備的心態,信任就肯定是沒有了,對於這樣的病人,醫生在談話、做醫療的時候肯定是慎之又慎的,不會再有任何冒風險的醫療手段了——即便這種手段有風險但治療效果很好,也不會有十分肯定的醫療判斷了,全程估計用的最多的詞語就是:也許,大概,可能,估計,不確定,不肯定,等等。

關鍵還是醫患之間的相互信任。

我在過去多篇剖析醫患關係的文章裡,一直都在呼籲:信任!和諧醫患關係的表現是什麼?是相互的信任,包容與理解!而信任是和諧醫患關係的基礎,只有相互的信任,才能做到理解與包容,醫患關係才有可能真正得到改善,帶著“防備”心態去錄音錄像的行為才不會發生。

醫生是怎樣看待患者在醫生談話時錄音錄像的?

讓我們再一次真誠的呼籲:讓信任早日迴歸到醫患之間。

致力醫學科普傳播,客觀評述醫患關係,請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麻醉超人鋼鐵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