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人處世有問題,說了意見卻被無視和埋怨,作為子女,如何從自我矛盾中清醒過來?

黃權衝


你是一個有覺知的人,一定程度上你看清了自己原生家庭中的問題(不一定都是不好的),試圖改變,但這幾乎必然徒勞無功。

為什麼你的意見無效,被無視和埋怨

因為父母已經有了穩定的人格,折射為他的為人處世方式,這些方式就是無數個小習慣所組成的,並且他們在這種人格(性格)中,才能感到安全,以及這種人格特點的形成,與他的人生經歷(包括童年)有直接的關聯。

當你試圖去改變他們的時候,實際上是要摧毀他們的安全感、對自我的認知,並且完成重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置之死地而後生”,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先不說重建,單是摧毀就已經非常困難。有另一句話很貼切“不見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流淚”,說的就是如果不是經歷大是大非,就不會有覺悟的那一天。

再者,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有問題,並有主動意願去改變的情況下,即便是最最專業、知名的心理醫生介入,成效也幾乎為零。

至於你為什麼提了意見被埋怨,很簡單的,你“槓”了他們,挑戰了他們的權威。孩子說父母的不是,這是多不孝的事情啊。

你可以看前面的一個答案--一個旁人尚且有如此激動的情緒,何況你的父母?

清醒過來的方式

我不敢說每一個人的處世方式都一無是處,更不敢斷言你所提及的改正意見就是正確的,但是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清醒過來的方法:面對現實。

孩子是沒辦法挑選自己的父母的,即便他們再好或者再惡劣,我們唯有接受我們的父母,接受這一對與我們理想父母可能完全相逆的現實父母。

接受是坦然面對的第一步,而如果你想改變他們,那其實是一種執著,就像一些父母一定要孩子有什麼成就一般,也是在對理想孩子的執著。(有點像佛理)

而後,你知道他們的問題所在,接下來首先要做的不是去討厭他們,而是修正你自己--你身上必然有他們的影子。做好內自省的工作才是你最需要的。這在心理學上面,可以稱為“切斷與原生家庭之間恨的鏈條”。

非得具體點說,那就是始終記得他們是你的父母,無論他們是怎麼樣的人,你須得對他們盡好子女的責任和義務,而對他們的缺點與不是,不要試圖去改變,而僅僅是接受即可。

PS:這個問題其實涉及一些哲理,短短几百字只能是做個淺顯的揭示,建議你讀一些關於原生家庭的書。


淅爸育兒記


所謂是每個人的性格不同。

不管父母如何不聽從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作為子女也不能對父母有違逆思想和行為,而是要跟平常樣繼續保持尊重和尊敬。等到事情平穩下來以後和有恰當的時機,再繼續好言相勸。

百善孝為先,子女即使再怎麼操心憂勞,也絕不能對父母產生任何的怨恨和不耐煩。

在這世上,父母是我們最親也是最愛的人,也是我們最不能傷害的人,即使意見不統一和想法不一致,我們作為子女作為小輩,在和父母說話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切不可能為了自己的目的,而不管不顧父母的感想,最終做出與道德和孝義有違背的事情。





雪山頂上的蘭花草


等你清醒了再提問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