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信通訊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鼎信通訊(603421)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1、經營情況概述

2019年,公司全體員工持續深入學習華為的管理理念,以“七月會議”精神為指導,大力實施各項管理變革。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以解決客戶需求為切入點,加強技術創新,提升產品商業成功能力,公司經營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8.10億元,比上年同比增長3.7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2億元,比上年同期降低20.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合計301,679.96萬元,同比增長16.17%。

2、全面深入進行管理變革

面對複雜的行業環境和多變的市場形勢,公司在學習華為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全面實施公司級管理變革,重新確立了公司的願景、使命,即“為客戶創造價值”和“成為低壓用電領域的引領者”,作為公司存在的價值意義和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制定了公司發展的戰略規劃,明確提出做百億企業的戰略目標。強化公司研發與運營平臺建設,做大做強配用電產業應用,深化消防電子相關產業應用,積極探索與公司核心技術、客戶相關的產品領域開拓。各級部門積極推行戰略思維,在戰略指引下開展工作。

2019年,公司在戰略規劃的引導下,對組織架構進行優化調整,使組織與戰略相匹配。公司成立了EMT經營管理團隊,負責公司的戰略、運營、人力資源等重大事項決策,從制度層面改變了公司的決策機制,使團隊決策引導公司發展方向,避免個人決策的不確定性,以保障公司的長遠發展。在部門配置上,研發體系的產品線與銷服體系的各省區辦事處負責H1當前產品的開發銷售,研發本部的研發事業部負責H2未來產品的研發,預研部門負責H3產品和技術方向的預研,以對應公司和部門的戰略執行。銷服體系根據客戶的組織架構調整公司客戶界面的組織陣型,充分體現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實現與客戶在技術、交付和客戶關係等三個層面進行專業對接。在流程建設方面,制定了公司流程體系BPA1.0,設計了十六大一級流程的頂層規劃,並以ISC、LTC、MCR等為重點建設項目,通過實施流程建設,逐步形成流程化組織架構,達到將能力建在組織上的變革目標,保障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持續推進矩陣化管理模式,定義產品線與省區為一線作戰部門。後端支撐平臺,如財經體系、人力資源、行政體系等為一線部門提供有效支撐。在團隊建設方面,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和幹部梯隊建設,以奮鬥者為本,建立基於崗位與業績貢獻相結合激勵機制,打通上升通道,更好地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使全體員工共同踐行公司的願景使命,用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指導評價自己的工作並約束自己的行為,為企業發展源源不斷地提供幹部和人才。

3、打造行業領先的全自動化智能製造

製造的本質是設計與創新,公司自主組建工程技術中心,負責產品結構設計、工藝路線制定和自動化研發,堅持開放創新,學習國際先進工藝與工程技術,大力推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製造上的應用,打造行業領先的製造工程技術。大量採用AGV、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和CCD視覺識別、條碼系統、總線控制系統,導入先進的雙色三色注塑、嵌件注塑和微發泡工藝等新技術、新工藝,通過自主研發芯片的板級應用,實現PCBA單面布板;通過彈片結構設計,實現硬針上板;突破端子編帶和無序抓取,實現在線壓接和包裝。電力電子產品和消防安全產品已基本實現自動化信息化生產。單相電能表全流程自動化產線持續優化改進,從結構部件、PCB'A“一個流”、焊接、校檢測、耐壓和在線老化所有工藝動作組合、到包裝自動化全面升級,以產品芯片和唯一碼為媒介,實現訂單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全流程可視可控可追溯,效率更高,質量更穩定。全產業鏈大規模實現全自動化信息化生產,成為行業智能製造的先進代表,引導行業從傳統的半人工作業為主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式轉變,徹底提升了行業的製造水平和形象,獲得行業管理部門、客戶和同業企業的廣泛讚譽,全年接待行業專家和企業現場參觀交流達100多批次。消防產品探測器、聲光報警器、標準底座等產品已率先實現自動化生產,生產能力通過萬科、碧桂園等多家房企的供應商考評考核,獲得消防電子報警器材優選供應商資格,自動化設計和製造實力正在助力鼎信通訊實現“成為低壓用電領域的引領者”。目前製造體系共有單相智能電能表自動化線5條,包裝線6條,三相智能電能表終端柔性線1條,模塊自動線12條,可實現日產單相表5萬隻,三相表和終端5000只,模塊20萬隻。消防產品事業部主要生產消防火災報警系統、氣體滅火系統、廣播電話系統、疏散指示系統等,涵蓋13大系統的全部產品,探測器節點日產能已達5萬隻,年產能1000萬點。

4、創新驅動,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工作成果顯著

公司重視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大力倡導創新精神,持續培養自主創新能力。技術創新型企業,產品力是核心。公司承擔多個省份的重大關鍵技術研究項目,主導或參與多項標準的制定,積極推動行業發展。截至2019年末,公司共申請及取得263項專利、軟件著作權共123個、集成電路布圖共18個、商標共11個。

產品線芯片研發團隊完成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TCC081F芯片、TCS081F芯片和基於28nm芯片製造工藝的TCC091、TCRS091等系列國產電力線載波專用通信芯片,實現量產並大量應用於現場實際環境,不僅為能源互聯應用奠定基礎,還將進一步拓展應用於電力能源物聯網的融合通信方案,有力地促進了智能電網的應用和發展。鼎信智能電能表已完全實現軟硬件架構、計量算法、芯片、結構模具等自主技術和自主設計;模塊化設計、硬連接結構、單面布板等自主技術的應用實現了智能電能表的全自動化生產;DL/T645-2007、DL/T698.45、DL/T634.5101、DLMS、STS、IEC62056等電能表協議實現全覆蓋。智能終端產品採用自主定製Linux操作系統,融合了十多年的終端現場運行經驗,形成了運行效果好、系統兼容強、深化功能全的全方位低壓集抄系統,通過技術創新,進行自主電源設計,改善性能指,提高產品的壽命和運行可靠性,使產品性能不斷提高;深入研究電網大數據算法和邊緣計算,對智能電網進行深度分析,形成涵蓋戶變關係、低壓拓撲、分段線損、分段故障研判、迴路阻抗分析等系統化解決方案。中壓載波產品擁有TCSK專利、多頻併發、流水線調度、人工智能等關鍵核心技術,率先在國內市場實現規模化應用,得到國網、南網及各級電力公司的認可,市場佔有率行業領先。此外,公司在產品方向研發和預研方面也取得多項創新突破,為新產品的推廣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立足於電力行業應用需求,基於Linux內核深度定製開發,增強了系統實時性能;依託於存儲器本身特性,在文件系統層引入了磨損平衡,壓縮存儲和日誌緩衝技術,提升了存儲的可靠性;提供容器管理技術,為應用提供虛擬運行的安全沙箱。在行業內首創提出基於超低頻載波的線變關係識別技術,設計了接力鑑頻、諧振點檢測、多暫態識別等一系列創新性算法,保證了100%的線變關係識別準確率。傳感器、微取能領域取得多項創新性研究成果,其中在感應式電壓、電流測量方面掌握多項關鍵技術,計量精度和可靠性已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5、消防產業穩步增長

2019年消防產業堅持穩定發展方針,以客戶為中心,以戰略合作和渠道建設為基礎,持續發力消防報警市場領域,實現銷售收入和利潤雙倍速增長。

區域銷售網絡加速覆蓋佈局,新增20餘個銷售及技術服務辦事處,快速拓展二三線城市的銷售覆蓋率。致力於戰略合作客戶的達成,2019年持續中標碧桂園、萬科、綠地、新城、藍光、復地、新希望等百強地產總部戰略合作,連續兩年中標中城聯盟。百強地產總部戰略合作已達30餘家,區域戰略合作已達40餘家,業務增量40%以上。同時,加快行業客戶合作開發步伐,參與高鐵隧道,中標拉薩至林芝鐵路、成蘭鐵路、成昆鐵路消防報警項目;參與電力消防新建改造,已中標山西、內蒙、江西等省市數百個電力工程消防項目。

二、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2019年,公司經營管理團隊在董事會領導下,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狠抓能力建設,依靠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在穩定電力主營業務市場份額的基礎上,持續貫徹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的核心價值觀,實施“雙輪驅動”的經營模式,大力拓展創新業務,聚焦客戶痛點和難點,為客戶提供富有競爭力的優質產品和服務。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8.10億元,同比增加3.79%,母公司的利潤總額2.47億元,同比降低10.83%,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1.62億元,同比降低20.58%。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1、國網電力物聯網建設和南網智能電網建設

國家電網公司在《泛在電力物聯網2020年重點建設任務大綱》中提出,2020年是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三年攻堅”的突破年,對如期完成“初步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的目標至關重要。根據大綱的要求,國家電網將在2020年重點開展能源生態、智慧物聯、企業中臺等八個方向40項重點建設任務。

泛在電力物聯網是圍繞電力系統各環節,充分應用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先進通信技術,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具有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特徵的智慧服務系統。泛在電力物聯網包含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4層結構。感知層設備既包括電力採集類的電錶、互感器、集中器等,也包括電力二次設備涉及的各類終端,在未來泛在電力物聯網領域還將包括溫度、溼度、煙霧等非電類感知設備。在網絡層包括網關、專網、廣域網、數據中心等傳輸層設備。從國網公司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實施策略來看,未來幾年將加大泛在電力物聯網領域的投資力度。電類感知層設備在過去10多年智能電網建設中已經逐步進行了鋪設,未來網絡層與平臺層的實施可能將成為國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重點。目前國網系統接入的終端設備超過5億隻,其中4.5億隻電錶,各類保護、採集、控制設備幾千萬臺。按照國家電網公司的規劃,預計到2025年接入終端設備將超過10億隻,到2030年,接入SG-eIoT系統的設備數量將達到20億,整個泛在電力物聯網將是接入設備最大的物聯網生態圈。

南方電網公司發佈的《智能電網發展規劃研究報告》,報告中提出,南方電網智能電網的架構體系涵蓋“5個環節+4個支撐體”等九大領域,5個環節分別為:清潔友好的發電、安全高效的輸變電、靈活可靠的配電、多樣互動的用電、智慧能源與能源互聯網。4個支撐體系分別為:全面貫通的的通信網絡、高效互動的調度及控制體系,集成共享的信息平臺、全面覆蓋的技術保障體系。圍繞九大領域實施計劃的落實,特別提出了32項重點任務和16個系統性工程。並構建涵蓋數據層、平臺層、應用層三個層級的南方電網公司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圍繞智能變電站、智能配網、數字化轉型等方向修訂180餘項標準,以保障智能電網的全面順利建成。

2、智能電能表的發展趨勢

使用的智能電能表已陸續進入更換週期。從招標情況來看,在2016-2018年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國家電網2018年第一批電能表及用電信息設備招標數量開始回升,2018全年兩批次電能表招標量達5278萬隻,同比增加41.7%;2019年兩批次電能表招標總量為7380萬隻,同比增加39.8%。從中標金額來看,2018全年電能表中標金額為121.8億元,同比增加25.5%;2019年第一批中標金額為82.9億元,同比增加59%。考慮到2016-2019年南方電網電能表的招標規模,結合國網分批次中標結果,我們認為智能電能表需求開始逐步恢復並有望長期進入景氣通道,主要得益於三個方面:1.泛在電力物聯網產業開啟,感知層建設拉動智能電能表迭代需求;2.智能電能表的大規模更換週期來臨;3.新一代國網智能電能表標準的出臺。

2016年,國家電網發佈了《基於IR46理念的”雙芯”智能電錶設計方案》,此後近年來相關單位、企業著力研究,但新產品定型週期存在一定延後。隨著2019年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快速發展,全新定義下的電網系統,對“雙芯”智能電錶在以前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泛在連接、與用戶進行高級互動功能的要求。IR46智能電能表(“雙芯”智能電能表)中,雙芯將分開運行,其中管理芯通過模塊化設計,可以滿足多樣化管理需求和遠程升級等要求,而計量芯則專注於計量的穩定性、可靠性。新、舊版智能電能表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外觀結構、計量部分、管理部分及通信協議四個方面,新版智能電能表要求更簡潔易用的外觀結構設計,更可靠、穩定的計量精度,自動化程度更高、更智能精細的管理,以及更先進的通信技術。目前,行業相關部門正加緊制定新一代智能電錶的技術規範,預計新標準有望於2020年落地。未來智能電錶將向多芯化、滿足更為多樣化的需求、擁有更高水平的網絡通訊技術、能夠採集更高質量數據的方向持續發展。

為支撐新一代營銷業務寬帶化、互動化、信息化的目標,國網公司和南網公司分別開展了HPLC載波技術、寬帶載波技術在用電信息採集系統中的批量應用,並基於用電信息採集系統批量建設了“多表合一”項目。在技術方面,用電信息採集及運維將自動化,基於大數據的採集智能運維技術應用、智能城市電、水、氣、熱表數據採集、物聯網技術研究等技術路線日漸清晰化,將引領今後幾年行業發展的大方向。在技術方向上,電力線載波通信行業仍將是穩定發展勢頭,預計幾年內將保持增長。

隨著國家智能電網建設的穩步推進,寬帶電力線載波技術、HPLC載波技術將得到大力發展。此外隨著國家電網高速載波通信物理層、數據鏈路層、應用層協議以及相關檢驗技術規範的出臺,將會有更多企業進入電力線載波通信領域,以上情況對電力線載波在國內市場將出現強有力的競爭勢態。另外,隨著全球經濟的穩步發展,各國對電力的需求增加,各國持續加大電力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從而帶動電網建設。在新能源技術、智能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不斷創新突破的條件下,智能電網成為全球電力能源輸配電環節發展的必然選擇,全球將掀起一片智能電網建設熱潮。隨著G3-PLC、Prime等電力線載波聯盟的建立和技術規範公開推廣,ITU(國際電信聯盟)及IEEE(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等國際標準組織將此兩聯盟通信規範選為國際電力線通信標準,電力線載波在國際市場上仍會有長足發展。

4、中壓載波市場展望

智能電網的發展強調多種能源及信息的互連互通,通信網絡將作為網絡信息總線,承擔著智能電網源、網、荷、儲各個環節的信息採集、網絡控制,為智能電網基礎設施與各類能源服務平臺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信息傳送通道,實現電力生產、輸送、消費各環節的信息流、能量流及業務流的貫通,促進電力系統整體高效協調運行。目前業務系統通信需求均基於設備的生產控制為主,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通信的需求及業務類型具有多樣性、複雜性及未知性等特點,通信網絡需適度超前規劃,提前儲備,提前滿足未來多元化的業務承載需求,如智能化移動作業、巡檢機器人、數字化倉儲物流、綜合用能優化服務、電能質量在線監測、能源間協調、源網荷儲互動、雙向互動充電樁等。為滿足智能電網的發展,通信網絡需具備更強大的承載能力,具備毫秒級的時延能力,對電力不同生產區業務能提供差異化的安全隔離能力,同時能針對不同終端,提供終端連接甚至網絡資源的靈活開放的運營管理能力。

基於電力通信的業務需求,中壓電力線載波的發展趨勢:有效解決複雜信道對載波傳輸影響,提升電力線載波通信傳輸帶寬、通信距離,滿足大容量業務需求;實現技術標準化、設備IP化,達到免調試、進一步降低網絡維護。電力物聯網將對中壓載波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重點是大規模組網下的高帶寬和高穩定性,以滿足海量物聯網終端的接入和穩定高效的數據傳輸,將電力線打造成為能量流、業務流、數據流為一體的獨特通訊介質,中壓載波將發揮更大的作用,真正實現電力公司特有的全網互聯。

5、配電自動化市場動向

2016年底發佈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中提到了十八項任務,升級改造配電網、推進智能電網建設等被列入其中,這也再次證明我國電網智能化建設改造是電力行業的重中之重。國家電網公司發佈“十三五規劃”,推進新一代配電自動化系統建設,涉及投資規模超過1.7萬億,到2020年實現各網省配電自動化主站覆蓋率100%,配電自動化線路覆蓋率90%的目標;南方電網公司發佈改造配電自動化改造計劃,到2020年底配電線路自動化覆蓋率達到97%,線路配電自動化覆蓋包括故障指示器覆蓋和自動化開關覆蓋(含配電終端)。

2019年作為配電自動化建設的衝刺之年,配電自動化投資建設規模穩中有降,距離完成覆蓋率指標仍然有較大差距,2020年為本輪配電自動化建設的收官之年,國家電網公司及南方電網公司均發文表示,配電自動化建設是涉及到民生、群眾利益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以有效提高供電可靠性指標,配電自動化建設是年度的重點工作任務,在完成線路覆蓋指標任務的基礎上,強化應用,提高自動化開關覆蓋率。

6、10kV充電站

根據國家發改委頒佈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等文件,到2020年全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超過500萬輛,其中電動公交車超過20萬輛,電動出租車超過30萬輛,電動環衛、物流等專用車超過20萬輛,電動公務與私人乘用車超過430萬輛。國網、南網公司已啟動新一輪充電設施建設計劃,國網公司計劃在2020年投資27億元,新增充電樁7.8萬個,南網公司也表示,在未來4年以投資或併購的方式,投資251億元,建設大規模集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在新基建和補貼的帶動下,兩大電網公司主導下的充電設備投資未來將有大幅提升。

公司自主研發的10kV充電站擁有多項技術優勢:無需工頻變壓器的直掛中高壓電網系統方案設計,具有高功率密度、高轉換效率、故障隔離以及高可靠性等特點,通過準確的負荷預測、新能源發電預測以及電網調度計劃生成站內執行層工作模式方案,實現系統成本最小、提高對電網友好性,能充當“能量路由”,方便新能源接入,可為直流配電、微網、綜合能源提供有效的設備支撐。

7、消防產業進入成熟增長期

2019年,國家相繼出臺GB51309-2018《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技術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2019年修正)、《關於深化消防執法改革的意見》等一系列新標準、新規範,意味著消防行業的市場趨於規範,行業將進一步健康發展,市場競爭更加充分,對產品研發和銷售服務能力依賴進一步提升。市場從以往的產品價格競爭逐步過渡為核心技術優勢、完善的售前技術方案、品牌和行業客戶認可度等方面的競爭。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線制技術已得到消防行業的廣泛認可,引領全行業全面進入二線制時代,並獲得市場先機。隨著城鄉建設的加快,在城市管廊、高鐵地鐵、電力、通訊等行業的逐步拓展,紅外對射、纜式感溫、防爆產品等產品也將打開新的市場局面。

(二)公司發展戰略

面對市場形勢和行業環境的變化,公司堅持“成為低壓用電領域的引領者”的願景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使命,強化公司研發與運營平臺,做強配用電產業應用,深化消防電子相關產業應用,積極探索和公司核心技術、客戶相關的產品領域的開拓。

各級部門推行戰略思維,在公司戰略指引下進行管理及組織的變革,從組織上設立的戰略與MKT體系負責公司未來產品的市場洞察和方向規劃,在當期H1產品開發應用的同時,有組織有資源開展H2層級的產品研發,同時針對未來的H3層級技術或產品進行預研,從組織、流程、資源上協同保障公司的未來發展。對於產品方向的選擇,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的思想,從客戶的業務需求出發,站在客戶視角思考客戶痛點,為客戶分析投資收益性,將公司的產品開發建立在客戶的價值提升基礎上,和客戶建立長期的業務合作伙伴關係,和客戶一起成長一起發展;在組織層面推行標準化的流程建設,將組織建設在流程上,形成流程化組織,提高組織運營效率;在團隊建設方面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和幹部梯隊建設,使公司全體員工共同踐行公司的使命願景,並用公司的核心價值觀約束自己的行為,為組織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幹部和人才。

1、發展戰略:配用電領域,做強公司傳統的載波、量測、終端三大產品線,在中壓載波產品線進行技術引領,探索各種新的應用方向;在配變監測、配電終端、電能質量、電測儀表等方向,加強技術研發投入,打造產品競爭力,持續提升市場地位;加大電力電子、10kV一體化充電等方向的預研,引領新的應用方向;做強國內市場的同時,探索開發海外市場,把握國外AMI起步建設的機遇期,將中國AMI建設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其他國家。消防電子領域將在穩定提升現有地產行業市場份額的基礎上,加大研發投入,擴展產品品類,大力拓展電力、通訊、鐵路等行業戰略客戶,為未來持續增長奠定基礎。

2、銷服體系:銷售與服務體系的組織架構進行的調整,將依據公司核心客戶的組織架構對公司銷服體系進行優化,在客戶總部成立了大客戶部專門對接客戶總部機關,在銷售省區增設了行銷崗位,強化和客戶的技術對接能力;在銷服體系設立MKT崗位,負責產業方向的洞察,未來技術方向的規劃;提出與客戶建立業務合作伙伴關係的工作目標,豐富組織客戶關係、關鍵客戶關係、普遍客戶關係的理論方法,制定客戶界面的標準工作方法;在組織流程上建立並推行LTC和MCR流程,提高銷服體系的運營效率;在團隊建設方面,實現集體決策的同時,逐步建設後備幹部梯隊。

3、製造競爭力:打造有競爭力的運營平臺,加強質量平臺的建設,持續投入實驗設備,提高產品質量的驗證能力,在產品設計階段進行充分的可靠性設計與驗證,強化產品質量是設計出來的,不是檢測出來的思想,從源頭解決質量問題;統一供應鏈平臺,從規模採購、供應商管理,實現採購成本的優化,應用訂單預測生產機制,提高產品的交付能力,縮短交付週期;大力投入自動化設備,實現主流產品製造的全自動化無人生產,保證產品的一致性,自動化量測產品生產線已經成為業界的楷模,需要持續領先。

4、人力資源目標:公司需要變革,就需要大量的幹部和人才。公司將加大校園招聘力度,與業界領先的人力資源機構合作,打造適合公司發展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做好公司幹部人才的選、育、用、留工作。強化內部的隊伍建設,從戰略思維、組織文化、流程建設、項目管理、專業技能等多方面,對公司各級人員進行多層次的系統培訓,為一線輸送了眾多幹部人才;進行公司崗位的定級稱重,構建了公司任職資格的評定體系,探索了幹部的評價體系,建立起一支適應公司發展的人才及幹部隊伍。

(三)經營計劃

2019年底公司已啟動新一輪的戰規工作,通過學習DSTE流程,形成由各級部門戰略規劃為牽引的多部門協作模式,戰規制定過程中採用BLM模型,從識別差距出發,依次經過市場洞察、戰略意圖、創新焦點、業務設計、關鍵任務、組織優化、人才發展、文化建設等路徑設計戰略規劃和年度計劃,再經過公司各級戰規上下對齊、相互拉通的校核,最終達成上下匹配、層層分解支撐的落地分解目標,並落實在部門KPI和個人的PBC上,在戰略規劃的引導下,通過績效跟蹤、評價、輔導、反饋等績效管理活動,保障各級戰規的有效執行。

1、經營業績目標:追求適度利潤下的高增長,實施“雙一線”雙輪驅動戰略,智能電能表、載波芯片、智能終端、中壓載波要全力完成銷售計劃;

2、研發體系:以解決客戶痛點為抓手,全面實施產品研發的IPD集成產品開發流程,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商業成功能力。配用電領域,做強傳統的載波、量測、終端三大產品線,中壓載波要進行技術引領,配變檢測、配變終端、電能質量等產品,儘快轉入批量銷售,同時加大預研投入,確保AFDD、10kV充電站等新一代產品進展順利。

3、銷服體系:夯實省區作為一線部門的能力基礎,落實與客戶建立合作伙伴關係的目標。建立客戶對接“鐵三角”,強化與客戶的技術對接能力,設立MKT崗位職能,增強市場洞察和產品規劃能力;推進LTC、MCR流程建設,提高銷服體系的規範和運營效率,加強團隊建設,培養後備幹部隊伍。

4、運營體系:著力打造行業領先的運營平臺,加強質量平臺的建設,持續投入實驗設備,提高產品質量的驗證能力,在產品設計階段就進行充分的可靠性驗證。強化產品質量是設計出來的,從源頭上解決質量問題。統一供應鏈平臺,從規模採購、供應商管理,實現採購成本的優化,應用訂單預測生產機制,提高產品的交付能力,進一步縮短交付週期。大力投入自動化設備,實現主流產品製造的全自動化無人生產,從而保證產品的一致性。

5、支撐體系:發揮各級專業委員會的作用,為組織賦能,加大招聘範圍和力度,培養更多的後備幹部隊伍,優化薪酬體系和激勵政策,做好股份激勵方案及實施計劃,進一步激發員工的工作動能,建立崗位任職資格和幹部評價體系,使人才管理成為公司發展的不竭動力。建立矩陣型管理的財經體系,把財經管理建立在一線部門,有效牽引一線部門的作戰方向。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1、行業政策變化風險

公司的主營業務一直以電網為中心,產品和服務主要面向國內電力系統。2020年度是電力公司降電價、縮減投資的一年,電力市場的蛋糕在縮減,但相關競爭企業的數量卻越來越多。電力行業的產業政策、投資規模、招投標方式等因素會對公司營收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公司的利潤水平。

2、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

公司所處的行業競爭激烈,窄帶載波芯片方案商有8家,HPLC芯片方案擴大到15家,電能表及終端產品有上百家同類企業,產品價格和毛利率都呈逐步降低勢態。如果公司在產品研發、營銷服務、客戶關係等方面沒有新的突破,盈利能力將受到影響。

3、應收賬款的風險

隨著產品及業務多元化的發展,公司經營壓力的增加,應收賬款增加的速度高於營業收入增長速度,產生較大的資金沉澱。但公司的主營業務主要是面對電力行業,應收賬款壞賬的可能性很小。公司將加強對應收賬款的內部考核措施,使應收賬款逐步下降。

4、新產品發展不及預期的風險

公司在產品開發方面引入IPD集成產品開發流程,在產品開發立項時就進行商業投資分析,之後通過流程化的開發過程,產品的一次正確實現的比例越來越高。但若受行業投資規劃、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客戶需求改變等方面的影響,前期在開發、市場營銷、生產設備的投入,可能會面臨未達到預期經濟效益的風險。

5、人才短缺風險

作為技術創新型企業,產品力是核心,人才是決定性因素。公司既要在現有業務上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又要緊跟電網企業發展需求,預研新科技新技術,需要大量高精尖的專業人才,人才短缺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客觀存在。如何找到公司需要的人才,如何激發人才的戰鬥力,將是人力資源持之以恆的重點工作。

6、信息安全風險

身處高科技前沿技術領域,作為行業技術風向標,公司的產品、技術、信息和財務數據安全,一直是公司的關注重點,核心技術人員離職和信息洩漏都將導致公司信息安全隱患。公司構建了ISO27001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從安全需求分析、風險控制措施設計、實施、監控、持續改進等方面保障組織信息系統和數據信息安全。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主創新和敏捷開發的研發能力

公司堅持技術創新引領企業發展,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應用拓展,多款產品屬於行業首創,部分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公司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大力推行IPD流程,產品研發週期縮短30%,極大地提高了快速響應能力和產品面市速度。公司持續加強研發投入,2019年研發投入共計2.35億元,佔公司營業總收入的13.01%。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已取得及正在申請中的專利共263項、軟件著作權共123個、集成電路布圖共18個、商標共11個。

公司各產品線堅持產品力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關鍵核心技術上集中力量進行突破,以形成產品的獨特技術優勢,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基於28nm芯片工藝的HPLC芯片已順利通過國網公司技術部門檢測,載波產品也通過國網檢測並取得合格檢驗報告。應用於南網公司的寬帶載波系列產品通過南方電網檢測機構的檢測,並作為第一家企業取得合格檢驗報告。智能電能表採用行業獨創的模塊化設計思想、硬連接結構、單面布板等領先技術,以及完全自主設計的軟硬件架構、計量算法、結構模具等,實現了電能表的全自動化生產和檢測,極大地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能力。中壓載波的TCSK專利、多頻併發、流水線調度、人工智能等關鍵核心技術,以中壓電力線為通信介質,實現電網上各類設備的互聯互通,把能源供電網打造成為數據通信網。基於能源路由器的10kV充電站,採用全新形式,具有轉換效率高、系統可靠性高、對電網友好等優勢,便於多種分佈式能源的組網和接入,對直流配網、微網、充電行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行業內首創基於超低頻載波的線變關係識別技術,應用接力鑑頻、諧振點檢測、多暫態識別等一系列創新性算法,實現100%的線變關係識別準確率。依託大數據分析技術,在迴路阻抗計算、線損分析、竊電識別、相位識別、拓撲識別等前沿領域進行了大量探索,獨創的迴路阻抗計算方法,精度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工程技術中心在行業內首創注塑原材料自主改性、染色造粒,引進自防護耐腐蝕錫膏及軟密封膠等工藝,極大地保障了下線產品的合格率。

2、豐富的產品結構和解決方案服務能力

經過十多年對於行業的潛心研究和技術沉澱,公司在電力線通訊、用電信息採集系統、配電產品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和獨到的理論創新,在產品研發生產、系統解決方案上也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擁有可靠性、穩定性全球領先的電力線通訊技術,豐富的現場用例採樣例庫,經驗豐富的專家團隊,構建了低壓電力線通訊方案、智能電能表、智能終端、中壓載波通訊、配電產品、電能質量設備、戶線變識別、10kV充電站等多類型並舉、協同配合發展的產品格局。同時,公司擁有研發出身的行銷團隊,憑藉多年行業經驗和對客戶業務的深入瞭解,強化與客戶的技術接口,有能力在低壓用電和配網業務等領域提供完整系統的解決方案。公司在全國各省區設立了34個營銷服務中心,持續貼近客戶,所有問題都能在24小時之內得到快速反應與及時處理,極力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市場競爭能力。

3、市場開拓能力和普遍的客戶關係

經過多年的佈局和發展,公司在電力市場已形成健康良好的客戶關係體系,建立起多維度多層次的組織客戶關係、關鍵客戶關係和普遍客戶關係,客戶滿意度和行業影響力持續得到提升。行銷團隊已打造為一支技術全面、解決能力強的專家型工程師隊伍,基於客戶界面設計的銷售與服務團隊,確保更加貼近客戶,瞭解客戶真實需求,與行銷團隊協同為客戶提供優質的解決方案和產品支持。組建營銷與產品線雙利潤中心,行銷團隊的雙部門實虛線管理模式,利潤捆綁,使產品線與省區營銷共同面對市場和客戶,目標和利益高度一致,實現了以客戶為中心,全員大營銷的模式,市場開拓能力和營銷技術水平得到快速增長。

4、高標準的質量管控能力

在立足於客戶需求,創造客戶滿意的方針引導下,公司圍繞產品的三個基本組成維度確定了“三年零不良,十五年壽命”的設計質量目標、“不良品就是廢品”的製造質量目標、以及“物料10ppm不良”的物料上機不良率質量目標。公司建立了2.2萬平方米的檢測中心,致力於公司質管基礎能力的研究和質管體系能力的提升,建立了面向對象的質量管理架構,覆蓋從客戶服務到產品設計、裝備設計、物料優選、智能製造、環境保障的所有過程,建立了基於能力的質量保障體系,在保持原有的信息化、失效分析能力基礎上,堅定推進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相關的能力建設,加大相關設備投入,實驗設備原值總計已達5000多萬元,進一步提升質量管控能力。目前檢測中心能力範圍已擴展到3個產品類別,16個標準,87個檢測項目,質量績效較2018年提升30%以上,質管能力位居行業前列。

5、全自動化的智能製造能力

為了實現公司產品15年壽命高質量戰略目標,公司從理論計算、仿真分析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投入,配置了最先進的ANSYS、VSA等仿真分析軟件,全面應用到產品設計前端,提供理論依據。為了加快訂單響應速度、提升產品質量,公司在2018年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產品縱深,行業內首創注塑原材料自主改性、染色造粒,引進自防護耐腐蝕錫膏及軟膠密封,取代三防漆噴塗工藝,已在量產產品上廣泛應用,提高了產品防腐蝕和密封質量。開展高效高質量激光焊接、在線選擇焊等新工藝研究及應用,替代行業內普遍的烙鐵焊接,並自帶檢測報警功能,提高了產品質量,為新產品開發做好技術儲備。通過注塑智能控制系統,實現了產品首件合格和過程合格率100%。普通雙色注塑、軟膠雙色注塑、嵌件注塑、三色注塑、模內切、產品變形控制等技術大量在單三相表、智能終端、消防等產品中應用。大量採用機器人、Anyfeeder、標準拆堆垛等標準化模塊,提高了產線設備的通用性,配合MES系統、總控系統、檢測系統,實現了報警數據、工藝數據、生產信息等數字化追溯、管控,精準定位不良原因,確保產品下線零不良。

6、人力資源優勢和人才管理能力

公司作為原創技術為主的研發性企業,高度重視員工隊伍特別是專家隊伍的建設和培養,擁有行業領先的管理、研發、營銷、質量、運營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公司與全球領先的人力資源諮詢公司合作,打造人才培養和選拔機制,建立具有極大競爭力的薪酬體系和奮鬥者傾斜的激勵政策,組建鼎信大學,建立線上線下的入職培訓和崗位學習機制,使人才得以不斷湧現,人員能力持續提升。公司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培養相關領域高端實用人才,目前公司擁有博士20人,碩士325人,高級職稱員工13人,中級職稱員工67人,優秀的人才和人才管理體系已成為公司發展的強勁動力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