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預售產品頻出優惠誘人“期貨”消費要謹慎

疫情期間,休閒娛樂出行處處受限,屏幕上的遠方顯得更加美好。“五一”臨近,放假五天的安排讓不少人開始計劃起了假期出遊。多領域商家紛紛打出大幅優惠,希冀通過“預售”模式在消費寒冬“預約”回暖,恢復元氣。

專家提醒,目前態勢下,消費者在選擇預售產品時不要僅僅貪圖實惠,應多關注能否隨時退、過期退以及其他條款說明。從自身需求出發購買近期要用到的產品,“小而精”好於“大而長線”。

促銷

店沒開門先賣卡

電影預售看半年

“這個太划算了,想給娃拍照的囤起來呀!”育兒群裡,一條伴著“激動”表情的兒童攝影鏈接,引起了不少媽媽的興趣。349元的套系價格僅為平時3折,北京、天津多家連鎖店面通用。

更令人心動的是,預售券有效期長達一年半——從4月中旬起開始接受預約,最早可在一個月後,即5月中旬到店拍攝,直至2021年12月31日前均可使用。記者看到,500個名額已被買走了近200個。

“6.5元一頓威斯汀酒店自助餐,帶上老人或小孩人均3.3元一頓!”廣交會威斯汀酒店近日推出6666元暢吃年卡,同樣“震驚”了一眾消費者。購卡者除了全年三餐可在酒店暢吃(平安夜、廣交會期間不可用),每餐還能免費攜帶一位6歲以下兒童或65歲以上老年人同行。要知道,平日即便有優惠,這家酒店自助餐人均也在300元左右。若按廣告中“天天去吃,帶人去吃”的算法,四捨五入等於不要錢,首批200份已經售罄了。

記者致電該酒店,工作人員確認了活動的真實性。並告知購買後須於4月16日至6月30日間持身份證激活並領取憑證,一年內即可持身份證與憑證無限暢吃。“只是受疫情影響,我們的自助餐現在還未開。暫定5月4日開餐,建議您4月底或等開餐了再激活,免得浪費之前這段時間。”工作人員提醒,為保證用餐體驗,每餐不是隨到隨吃,而要提前一天預約。當然,同時預約次日的兩餐、三餐都是可以的。

132元三張IMAX通兌券、58元2張通兌券加2桶爆米花……為在疫情“寒冬”中存活,多地影院也紛紛探索起預售模式。3月底,支付寶推出“城市生活周”電影票預售活動,金逸、博納等10家公司旗下位於12座城市的近400家影院推出特價預售票。這些預售票基本都從5月起可用,有效期為半年。從價格來看,觀影再不是動輒“百八十元”的高消費了。

提醒

細讀條款不能少

“期貨”消費要謹慎

數百元服務降價到幾十,上千元產品優惠到幾百,疫情期間,“吃喝玩樂”的預售價格顯得親切可人。面對多個領域的“期貨”,消費者又是否買賬呢?

“別買太貴的,而且要儘快用。”職場媽媽曉露告訴記者,自己對預售產品的挑選要點是“臨近”“小額”。有這種警惕的想法緣於她曾在2018年遭遇到一家玩具租賃平臺倒閉,雖不算完全“跑路”,還是造成了300多元損失。“行情太不好說了,不知道表面開得好好的公司什麼時候就不做了,或者退款的時候跟你搞‘拉鋸戰’,耗不起。”

此外,曉露強調不要光盯著便宜,一定得細讀說明條款。“上週我看到公眾號推了一套帶獨立小院的溫泉房酒店,雙人一晚358元,有效期從4月底到9月中旬。”曉露頗為心動,將鏈接轉給老公說想買一張券。結果老公給她指出幾行附加說明——週五、週六兩天入住,要補差價350元一晚。勞動節、端午節期間入住,要補差價500元一晚。“且不說夏天疫情狀況,我們也就節假日和週末能去,補上差價可就小一千塊錢了!”

記者發現,諸多優惠幅度較大的酒店房券,幾乎都帶有對法定節假日和週末的附加條款。如一家位於房山區的親子酒店,標間僅299元,還贈送兩大一小親子樂園門票,有效期從5月1日到年底。但只有週日至週四可用,週五週六和法定節假日均不能使用。

此外,預售券所宣稱的“隨時退款”,也不等於想象中“只要沒用都能退”。一家“野奢”定位的度假酒店提供了299元、399元、499元三種套餐,有效期長至明年三月底,並打出“待脫下口罩舉家出遊”的口號。但別看有效期這麼久,如果想要退款,得趕在今年6月30日前才行。過了日子,可就沒法退了。

而受疫情發展態勢影響,消費者的心理也在不斷產生變化。有半個多月前購買了“期貨”電影票的網友表示,目前看來6個月的使用期還是不太夠。“國外疫情‘不消停’,估計暑期檔也沒什麼大片可看,還不如宅家看電影。”

“兩個月前,甚至一個月前,跟現在的想法又不一樣。”熱愛旅遊的田先生,每年幾乎都要出國自由行兩三次。他回憶,二月底時國內疫情雖處在“攻堅”狀態,但已看到了可控的苗頭。估摸著四五月份應該就“差不多了”,還跟老婆說機票酒店便宜,計劃夏天去意大利。“誰知國外疫情這個狀態,北京又有境外輸入風險,完全預測不了能夠出行的時間了。現在肯定不會因為優惠購買旅行產品,還是等情況明朗再說吧。”

觀點

自救好過“哭窮”

購買宜選小而精

“預售這一招,我們業內前段時間研討會上進行過分析,也做了小型調研。在初期一定是有用的,因為人的收入和消費習慣還來不及受到影響。”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教授、中國國際休閒研究學會中方主任魏翔告訴記者,受經營方式影響,相較其他行業,旅遊業現金流較大。遇到危機,會更傾向採取預售的方式來延續現金流。

“但要看到,旅遊業預售初期所具有的一定程度的作用,主要還是發生在‘旅遊剛需’這部分人群身上。”魏翔指出,這部分人群是對旅遊有較深程度熱愛的“發燒友”,是在線旅遊行業、旅行社企業沉澱的老顧客,約佔顧客總數的10%至20%。“畢竟旅遊在中國不是必需品,沒有像國外那樣成為一種大眾產品,因此對預售總體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

此外,伴隨疫情“常態化”,受停工停產影響,人們會逐漸面臨現金流緊張的狀況。投入預售產品的資金哪怕到時再退回來,貌似沒有損失,但對人們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小。“預售的初衷是希望撬動耗資比較大的,一兩萬元左右的需求,尤其是出境遊。而國外疫情態勢不明朗,消費者也會愈發謹慎。”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院長厲新建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據測算,2020年春節期間整個旅遊業的直接損失在5500億元左右。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表示,2019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為6.5萬億元,按此估算,平均停滯一天,旅遊業便損失176億元。

基於這種嚴峻狀況,魏翔認為從行業自救角度,即便預售起到的作用有限,隨著時間推移在初衷上發生了偏差,依舊有其價值所在。“行業在積極挖掘現金流,總歸比一味‘哭窮’強得多。而且市內省內酒店民宿等做預售還是有一些可行性的,它們投入不多,資金靈活,人們可能會覺得大型旅遊去不了,傾向去個近點兒的地方來‘補償’一下。”

魏翔建議,消費者應從自身需求出發,更多關注短期將用到的預售。“比如下週想去的民宿、酒店,比較私密不那麼擁擠的,有沒有預售?還要看清是否能夠隨時退、過期退以及退款的相關手續費,現階段小而精比大而長線的要更合適。” (記者 魏婧)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