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肺癌去哪兒了?

前言:隨著體檢偶然檢出的肺結節增多,全國各大醫院胸外科的手術量均直線上升,手術越做越多,越做越精,各種改進改良的手術方式層出不窮。大家也都在討論與分享如何做到更準確的診斷,更精準的治療。但其實,我們的目光都被早期肺癌所吸引,然而卻有相當一部分病人的肺結節看著像惡性,結果術後卻不是,或者經過隨訪後消失了!術後若是良性的當然是好事,但我們醫生更應該做的是:良性的最好別開,畢竟有創傷嘛!所以我的想法是:我們也要關注這些看似“癌”而其實卻“不是癌”的病例!

今天的主人公與我年紀相仿,六年前醫院常規體檢時查出左肺上葉結節,當時正是開展胸腔鏡肺微創手術不久。大家對肺結節的認識還沒有現在透徹,查出肺結節,甚為緊張,圖像如下:


說好的肺癌去哪兒了?

可見是左肺上葉前段的磨玻璃結節,直徑約4-5毫米,當時請了許多上級醫院的教授看片子,比較一致的意見是結節甚小,建議再觀察半年或一年,看有沒有變化發展再定是否需要手術。到了2015年,查了靶掃描,結果如下:


說好的肺癌去哪兒了?

靶掃描提示是混合磨玻璃結節,有少許實性成分,但大小與一年前無明顯變化。一般來說持續存在的磨玻璃結節,若沒有鈣化纖維化,是惡性的可能性就非常大。2015年多位上級醫院專家的意見也認為基本上要考慮早期肺癌,因為從其形態上與淋巴結、膠原結節、肺泡出血、硬化性血管瘤、結核、隱球菌等良性疾病都不符合,而且存在1年也不吸收,更何況是磨玻璃結節。大家都建議其手術切除病檢,因為病灶在肺外周,局部楔形切除方便、風險小,既能明確診斷,又能得以治療。但他自己對肺結節充滿恐懼,心事重重,但同樣對手術下不了決心,事情就拖了下來,到了2016年複查時發現病灶情況如下:


說好的肺癌去哪兒了?

病灶似乎較前明顯,有所進展了!本來打算開刀了,但臨時又怕,他問我,再等等行不行,那我說:當然行,反正還這麼小,不過仍然要關注複查,有進展還是得開的。時間一晃又到了2017年再次複查,結果如下:


說好的肺癌去哪兒了?

從片子上看,病灶仍在,而且沒有鈣化纖維化,但也沒有明顯進展,所以繼續觀察隨訪。現在,他自己的心態已經比剛查出肺結節時好多了,畢竟即使是早期肺癌,3年都沒什麼進展的說明惡性度總不高,不怕它了!結果到了2018年檢查時,不可思議的事情出現了:存在了3年的混合磨玻璃結節居然不見了!


說好的肺癌去哪兒了?

可見該區域病灶幾乎不見了,只是原來的地方非常隱約有一點點異常,至少絕大部分吸收不見了!影像科醫生與我們胸外科的醫生都挺意外的,怎麼會這樣?簡單就是:這麼多教授及影像科、呼吸內科、胸外科等醫生都看過,認為是早期肺癌的肺結節,說沒就沒了!

通過這個病例,我們又增加了對肺結節的認識:持續存在的磨玻璃結節也不一定是肺癌!!檢查發現肺結節,尤其是比較小的結節,千萬千萬不要過於積極,適當持續的觀察等待可能是更正確的選擇。門診經常有病人拿其他醫院或本院的片子來問,檢查發現肺結節,最大徑3毫米、4毫米或5毫米,跑遍金華各大醫院,問要不要手術,甚至還到上海杭州的大醫院去諮詢,其實醫生與患者大概對肺結節都過於“重視”與“敏感”了

適當的等待是對待肺結節(特別是較小的結節)最合理的態度!!!

#抗擊肺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