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重回港股:從1688到9988

算上這次,今天已經是阿里巴巴第三次上市了。相比第一次香港上市、第二次美國上市引起的萬人空巷,這一次,阿里巴巴可謂是低調的多。這次重回港股,港交所分配給阿里的交易代碼是9988,說是分配,免不了要有一個雙方溝通的過程。從代碼上來看,阿里這次上市的野心和期望又著實不小。

阿里巴巴重回港股:從1688到9988

2007年11月5日,阿里巴巴第一次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股票交易代碼1688,首個交易日開盤價超過30港元,比發行價13.5港元翻了一倍還要多 。阿里當時的市值超過200億美元,僅次於雅虎日本,成為亞洲市值第二大的互聯網公司。投資者認購的熱情高漲,超額認購258倍,凍結資金高達4500億港元,創下了香港股市的記錄。

然而好景不長,次年即遇上了全球金融危機,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遇到了融資困難,阿里巴巴的股價一路走低,從最高時的40港元,跌到2012年退市前的9.25港元,股價實在難看,配不上阿里巴巴的野心。

2012年,阿里巴巴打算私有化,從港股退市。所謂私有化,就是大股東以一個固定價格向中小股東發出股票收購要約,回到上市前的狀態。關於退市的原因,眾說紛紜。阿里巴巴當時退市的價格也引起了很多小股東的不滿 ,有的股民甚至打出“馬雲屠殺香港股民”標語。

阿里巴巴公司給出的解釋是,考慮在集團實行戰略轉型升級期間,給小股東一個變現投資收益的機會,而戰略轉型將可能會在中短期內導致收入增長變緩,影響盈利預期。當時曝光的馬雲內部郵件裡寫道,“局部的小調整已經沒有辦法對B2B進行根本性的完善,私有化可讓阿里集團免於承受擁有上市子公司所需面臨的壓力,能夠制定對客戶最有利的長遠規劃”。

當時的輿論紛紛猜測原因,一個猜測是阿里巴巴與雅虎簽訂了重組協議,要求阿里先完成私有化再重組,另一個猜測是港股對於阿里巴巴嚴重低估,馬雲對此不滿。從現在來看,第一個原因有可能,第二個原因應該不成立,因為港股給予在港上市的公司都是相對低估,並不針對哪一家。

從後來阿里巴巴重點由B2B向C2C發展、集團業務的重組動作來看,當時阿里巴巴公司給出的解釋基本上合理。至於流傳最廣的原因,港交所不願意“實行同股不同權”制度導致阿里退市,有些張冠李戴了,這是後來阿里巴巴第二次美國上市前夕考慮的因素。

為了迎合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股份稀釋後的控股需求,港交所也在改革,但對於強調保護中小投資者權利的港股市場來說,港交所對於阿里的重歸處理的有些低調。直到今年5月底有報道稱,阿里巴巴或於下半年秘密提交上市申請,事情才浮出水面。“同股不同權”的制度設計歷來存在爭議,同是股東,沒有道理大家股份一樣,對公司所有權利不一樣。因為這樣,阿里的這次上市有些低調了。

今天的股價談不上大漲,只能說預期內的漲幅吧。有自媒體算出阿里的美股市值4972億美元+港股4萬億美元(約5000億美元)=1萬億美元。。。這樣算的問題大了去了。此次上市的流通股本為5億股,佔總股本213.87億股的總股本僅2.34%。按照今天的港股股價,阿里巴巴的市值應該是4.01萬億港幣,超過了騰訊控股的市值,但騰訊是全流通的股本,騰訊香港上市的股份佔比100%。兩者不能僅按港股的股價來相比。孰強孰弱,還要未來定分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