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粘度不光是“5W40”這麼簡單,還要看機油的“工作粘度”

“粘度”是機油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決定了油品適合不適合你的發動機,比如說5W40、0W20,但機油的性能好與壞還要看發動工作時它的粘度表現。

機油粘度不光是“5W40”這麼簡單,還要看機油的“工作粘度”

首先說機油的低溫泵送粘度

機油的低溫泵送粘度指的是在超低溫的條件下,機油還能夠泵送到發動機內部正常流動時,其黏度的臨界數值。

當機油的低溫動力黏度達臨界高值後,如果機油不能及時通過機油泵泵送到各運動摩擦部件,仍會造成很大的啟動磨損,因此低溫泵送黏度(SAE制定的所有標號機油的低溫泵送粘度標準最大不能超過60000/mPa·s)的數值越小越好。

在發動機低溫起動時,如果機油流動阻力過大,泵送黏度過高就會導致上油過慢。儘管油壓已經足夠高了,但因為機油的泵送性差,就會使得從發動機啟動到機油進入摩擦面的時間過長,從而磨損量嚴重增大,反應到實際就是發動機低溫啟動困難。

再說高溫工作粘度表現

對於所有的機油,工作溫度大致是相近的,大概在90℃到120℃之間。在發動機高溫高轉的工況下,我們還要看機油另一個粘度指標就是“高溫高剪切粘度”,英文簡稱“HTHS”。

機油粘度不光是“5W40”這麼簡單,還要看機油的“工作粘度”

對於機油而言,高溫高剪切粘度是其極其重要的一個性能。它決定了機油在發動機工作的時候能否正常潤滑各個機件部位,通常這些部位在正常運行中處於一個高溫狀態,如軸承的溫度能夠達到150℃而活塞頂環的溫度還會更高,並且機油承受著很高的剪切力,因而會造成一定的粘度損失,這包括暫時性和永久性的粘度損失。一般情況下,德系一般要求機油HTHS大於3.5,美系、英系、法系一般要求HTHS大於3.2,而日韓系對HTHS基本要求在2.9左右,請廣大車主留意。

而具有較高剪切穩定性的油品可以有效的降低發動機的磨損,從機油的本質上來說,足夠高的粘度可以保護髮動機運動部位之間的接觸磨損。但是,高粘度會導致燃油經濟性指標的降低、發動機動力的下降。因此,選擇適當的低粘度,同時高溫高剪切值較高的機油,來達到有效保護髮動機和提高燃油經濟性的目的。


機油粘度不光是“5W40”這麼簡單,還要看機油的“工作粘度”

相對於礦物機油與半合成機油,全合成機油使用的溫度範圍更廣,抗氧化能力和高溫穩定性強,換油期限也更長,高溫高剪切粘度值普遍較高,高溫保護好。同樣的油膜要求,全合成機油可用較低的黏度就可達到較高的油膜強度,在發動機中經歷很少的永久性粘度損失。而半合成、礦物機油就需要使用相對全合成機油“更高”的黏度才可達到同樣的油膜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