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顧
這是這個系列的第三篇了,這裡講一下我自個的感受和受益。
1 感覺腦子比平常更加穩固
2 閒暇時間變得有味道和悠長
3 對事物的認識更加的樸素
上節講到《窮思維的形成》,這篇將以本人真實的小故事來闡述思維對認知的影響
1 撿山菇
小時候也不記是幾歲,聽我媽媽說嫁過來的時候是很苦的。那種芋葉和著粥吃,粥特別的稀。
她們會上山採那種山菇,也有一種叫紅菇的品種能賣上好價錢。
山裡的雨水足,就是晴天也下雨才會出現這種紅菇,現在看來季節到了都是會生出這種紅菇的,只是我們那邊的天氣比較怪,晴天也會下雨,所以才會這樣認為。

雨一來躲都躲不急的,過了兩個小時,孃親從山裡回來了。滿身的泥水,就是山裡的樹也是有泥的,你一摸它手都會黑的。何況是在山裡趕了幾小時的路,孃親早就成了小黑人。我的記憶也就到這裡了,剩下的這山菇的美味了。
那時候小菇洗淨配著小鹽,煮一會就會出現像膠水一樣的物質。這時的山菇也是滑膩可口,入口柔軟,再配一口粥,那味道甚是甘甜。現在的山菇都是曬乾了的,再也嘗不到那種自然,芬芳的味道,這裡的文字或許表達不了這其中的萬里之一。
初中的時候,我也想撿這山菇。那種山不像電影裡一樣,有平坦的路,都是很陡的,那個山路都是人走出來的,也沒有石階,就是左一個小坑,右一個坑的腳印這樣採上去的。
樹林很茂密,都是一些雜草,山菇就藏在這樹與雜草之間。這時要用小砍刀,劈開一條小路,人躺著進去,真是躺著進去哦,用身體硬闖進去的。
然後呢看到什麼菇都採,但是有些顏色都不一樣,有純黑的,純白的,帶點花色的,紅點斑的.....。當然大多都是不能吃的,被父親好一頓罵的。
這一段趕山路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那時的思維呢就只有這一片山,山 的那邊是什麼,在我的認知裡就無全無法想像出來了。我的認知裡山裡的紅菇可以值很多錢,山菇很美味,但卻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幼兒幼稚歡樂多,不知山菇是幾何
靠山吃山何不易,只有那人雨中泣
2 撿小瓶
我有個奶奶,在我有印象時70多了,想來,我認識錢這個東西的時候,是跟著奶奶撿小瓶。
爺爺去世得早,奶奶撫養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那時的奶奶四個兒子都娶妻生子了,但奶奶還是一個人過活,身體很硬朗。自個耕種,挑糞水澆田,剷土施肥,養竹鼠,醃鹹菜,這些印象都在我的腦海裡希望以後能把這些事兒,一一的續寫出來。
跟錢有掛鉤的是和奶奶去撿垃圾,然後這些裡面最好賣的是小瓶,雖然廢鐵更值錢,但是很難尋到。
那時小河遊建了個小水庫,雨一下大,就會開個小閘。但又不會開太多,所以等雨一過去,河道就幹了三分之二了。
這時就會有很多的塑料瓶,但是河道並沒有想象中的好走,要麼是坑坑窪窪,要麼就是橢圓的石頭擠在一堆。
那時的我總是能連續跳著幾塊石頭之間來回穿梭。快速找到夾在其中的塑料瓶子,然後跑到奶奶那邊,奶奶用麻袋裝著。
有一天我問奶奶,為啥要撿這些呢,她說:這一斤可以賣5毛錢。
懵懵懂懂之間,我意識到了事物總有它的價值。但在那時,我更意識到錢的來之不易與艱辛。小時候就有個習慣了,身上總要留個錢。
在這個認知裡,錢哪裡來,都不知道,只知道,錢是個重要的東西
幼兒不知錢何物,只識瓶子一斤五毛五
3 加水一次一塊錢
現在很多人估計都不知道,其實有些車是要留一箱子水的,因為載重量的原因,輪胎的壓力會很大,很快的發熱,所以留個小管子一直澆著輪胎,在公路兩旁,就衍生出一種加水點。
小時候也沒啥高速公路,適逢那時國家又大力發展,故此公路上有很多的車子。我家就在路邊建了個房子,來進行加水。
時間來到我11歲的時候,這時的我已經有力氣可以搬動梯子了,就可以自個加水了。這個加水一個車子是一塊錢,那時真是打開了我的小金庫,現在想來卻沒有打開我的小腦門。
按當時的車流量,現在算來,一天百十來塊是不成問題的。這些水是從旁邊的山引下來的,不需要另外的錢,車子奔過來奔過去,從來不會想這些是為什麼。
那時的我,感覺自上是富足的,因為我身上有錢,加水可以拿一塊錢,小一上午可以攢下10幾塊錢。
少年身上幾小錢,睥睨天下敢翻天

4 總結,總是悠悠然
從生存,再到撿塑料瓶賺錢,再到加水賺錢
人小無知,但還尚存一絲幸福。
現在回首,都是無知的路上都有人替你揹負。
認知在一步步的擴大,後來的日子又是怎樣,在後續的文章中,將會一一解開。
不拒真相,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