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縣常興鎮王集村脫貧戶黃梨園裡忙增收

“俺負責管理果園,每天有50元的收入,活兒不累,收入穩定。”4月23日,汝南縣常興鎮王集村脫貧戶聶繼華高興地說,“這得感謝幫扶單位——汝南縣人武部的大力援助。”

暮春時節,走進王集村應雪黃梨產業園,一行行果樹枝葉茂盛,30多名脫貧戶正在疏果、除草。應雪黃梨產業園佔地面積10畝,屬一期帶貧產業項目。去年冬,縣人武部投資15000元,以每畝每年租金500元的價格,一次性租賃土地三年,從湖南省引進種植應雪黃梨果苗,當年栽植梨樹,次年掛果,3年進入盛果期,銷售純收入的30%作為王集村集體經濟收入,其餘70%歸產業園所有。二期擬擴大種植面積10畝,由縣人武部和產業園各出資50%購買應雪黃梨苗,產業園承擔土地租賃費用,從2022年1月1日起,產業園純收入的40%作為王集村集體經濟收入。脫貧戶參與應雪黃梨產業園的有償除草、打藥、施肥、鬆土、育苗等管理服務,每人每天最低收入50元,村集體可增加收入至少20000元。”

“產業扶貧是促進脫貧戶和村級集體經濟持續穩定增收的有效途徑。作為幫扶單位,即要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還要為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培育好產業。”汝南縣委常委、人武部政委劉桂濤說。

“應雪黃梨富含硒、銅、鐵、鋅、鈣等微量元素和多種稀有元素,有抗氧化、增強人體免疫的功能,色金黃,單果重500-800g,皮薄、肉厚、核小、無渣、一果多味,鮮果常溫下存放6個月,市場前景好。”應雪黃梨產業園負責人呂改名說。

“為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確保脫貧戶天天有活幹,月月有收入,今年春,產業園還推行果樹、花生(中藥材)立體套種等模式,畝效益可達2000多元,脫貧戶每月可增收1500元。”王集村黨支部書記王學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