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人,野釣中對浮漂的靈敏度要求高嗎?

三木垂釣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野釣之野,只是野外之意,可不是來形容魚情的。事實上,野釣的環境及魚情,是相當複雜的,但是很大一部分釣友,可能沒有機會或不願意去接觸野釣中比較極端的魚情,所以會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

“關鍵是要有魚,水裡有魚,用筷子也能釣,水裡沒魚,用什麼漂都沒用”

“野釣有必要搞這麼複雜嗎”

“研究這麼細有什麼用?釣到魚才算本事”

“哪有這麼複雜,又不是搞科研”

……

這些都是評論區常見的內容,看到這樣的評論,我基本都是一笑而過,因為,我們沒有共同語言,話不投機半句多。

在我看來,持這些觀點的,絕不會是大師級人物。人們常說,貧窮能限制人的想象,同樣,釣魚經歷會限制一個釣魚人對於釣技的認知,沒有釣過的魚情,就沒有發言權。

野釣中,對浮漂及調釣的要求,應該說百分之七八十要求不高,但要求不高也是相對的。兩個人一起作釣,一位每一竿都是清晰而乾脆的頓口中魚,另一位全是頂漂中魚,即便最後兩人的魚獲相差無幾,但這兩人玩的境界不同,追求不同。當然,這裡是沒有對錯的。

還有百分之二三十的野釣魚情,對浮漂及調釣是有苛刻要求的,那種增一分嫌肥,減一分嫌瘦的魚情是有的。比如冬釣,尤其是深秋到冬季的夜釣,再比如一些老釣點的猾魚,浮漂選擇不當或者調釣不到位,對不起,還真就不行。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小部分釣友,會走了另一個極端。這一般是臺釣入門不久的,對於選漂及調釣進了一種偏執的狀態,浮漂非品牌不用,到哪都要進行精細調漂,這也是不可取的。在魚情沒有必要的情況下,完全不必這樣做,有時也實在達不到,比如走水的情況下。不過這類人如果繼續釣下去,不日將會走出這個自己給自己畫的小圈圈,屆時,也就是出師之時。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回答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個人主頁下有更多精彩內容。


江釣人狂龍


相對而言,野釣對浮漂的靈敏度和吃鉛量要求不高。但是對浮漂的漂型要求高。不同的漂型對漁獲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野釣環境中,全是生口魚,它如果想吃餌,就會毫不猶豫的張嘴去吃,而且吃相兇猛,絲毫沒有顧忌。而黑坑魚大多是來來回回放了釣釣了放,就是俗稱的回鍋魚,回鍋魚可不是隻有七秒鐘的記憶,他們被釣放多次後吃餌異常的謹慎,這也就造成了我們經常遇到各種頓口、黑漂、頂漂卻提竿不中魚的現象。因為回鍋魚口滑嘴刁,絲毫讓它不放心都不會正常的吃餌。所以我們在黑坑垂釣的時候一定要根據魚情來調整浮漂,調幾釣幾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野生魚不存在這一情況,只有在冬天氣溫低的時候用漂需要注意吃鉛量,調漂方面需要略微注意些細節,因為氣溫低魚兒活性也低,小漂能更快的反應魚口信息,讓釣魚人能及時揚竿刺魚。

雖然野釣對浮漂的靈敏度要求不高,但是對漂型的要求還是和黑坑一樣的。我們常見的浮漂一般歸納起來就兩大類:長腳長尾短身漂,長尾長身短腳漂。很多釣友在買浮漂的時候看到各種漂型眼都能繞花,卻總搞不清應該買哪一種好,在這裡告訴大家,長腳長尾短身的浮漂適合釣行程,適合釣輕口,因為它入水翻身慢,下沉慢,適合釣水面到水底的全水域空間。如果我們需要飛鉛的時候一定要用這種浮漂,同時,由於它身長腳長,所以在水裡特別穩,沒有什麼假動作,所以特別適合冬天釣輕口魚,天氣炎熱的時候不適合用這款漂,因為你會發現小魚鬧窩到你的浮漂根本下不去。還有一種短腳長身長尾浮漂,這款漂型正好相反,它翻身快,下沉穩定,能有效的避開半水小雜魚,直擊底部大魚。所以更適合溫度高時使用。

最後,浮漂的靈敏度不僅僅是靠著調釣和漂型來判斷,還有一種就是漂的材質,不同材質的浮漂靈敏度也是有很大差異的,常見的浮漂材質有巴爾衫木、納米、蘆葦、孔雀羽四種,其中最靈敏的當屬孔雀羽,其次蘆葦漂,這兩款材質也是冬天釣輕口魚所用最多的兩款浮漂。平時野釣則沒那麼多講究,只要沒小魚鬧,什麼漂都可以,影響釣魚的因素很多,我們只有不斷地去實踐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釣法。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哈,浮漂在調釣過程中的靈敏度是相對的,不是說調的越高釣的越低就越靈敏,冬天調的低釣的高反而更靈敏些。


和滿釣魚


野釣時對浮漂的靈敏度要求高嗎?

此問題我個人釣了四十多年的經驗告訴我,野外釣魚要達到精確調漂做不到,若是在黑坑釣棚裡估計可以,為什麼呢?野外釣魚環境太惡劣了,你根本無法做到精準調漂,也許你在無風無雨無流水的情況下調好了,但是你知道釣點底下究竟是平的還是不平,有草無草,有無雜石成堆,有無枯枝敗葉,水越深調漂難度越大,因為上了四五米以上水面看似不流水,其實水下由於周邊高底不平依然是對餌有衝擊作用的,因為大家用可視屏幕發現,水錶沒感覺流水,而水下射像頭髮現底下雜質不停走動翻滾,浮動不定,所以對野釣精準調漂一是調不精準,二是沒有必要,但是隻要調整到9O%左右就算不錯了,上述那麼多原因只要有1個原因你就沒辦法。


如走水,野外不管河、江、水庫、湖、小溪溝等,都是與很多大小有水水域相連的,在你釣的時間內,或多或少都在漲降,只是你沒用儀器去測試,太陽照射都會蒸發水,若是漂發現斜跨了,站不穩了,其實水流就已經很大了,加之,若是遇到漲大水,經常發現水渾濁了,其實都是岸邊的山水和天然水流入水域導致原本清澈透底的水渾濁,象這樣你怎麼調,清透的水和渾濁的水要精準調漂都有輕微差別,因為含泥量大和含泥量少都會對漂產生不同影響。我曾做過實驗的。


在如起風,野釣起風我們經常遇上,風有大有小,並且有時風向會發生變化,加之每個人的視力不一樣,竿子釣遠釣近和漂的大小不一樣,外加風力風向不一樣,你調得精準有用嗎?多數遇到此情況就是使漂多現幾模來才能發現有無魚訊,在加之風吹水浪不停翻滾,若是又加之太陽反光照射水面,你眼晴都無法看清漂的動態。


水下高底不平,現在野釣除一些下面是原來的水田被淹沒外,大多底部高低不平甚至有水草,枯枝敗葉亂七八糟的,由於你無法完全知道下面情況,漂調得很精準沒有用,每竿受風吹雨打的影響拋竿到窩點不是很到位,有時近遠左右無法控制,拋竿技術和外界因素無法精準拋到你的窩點,導致有必要那麼精嗎?


總之,釣無定律,加之每個人有自已摸索的看漂經驗,有些人看漂只顯一模,有些人長期顯五六模,這個就是個人習慣,有些釣魚技巧是不能完全用文字表述,全憑多年釣魚實踐並用於實戰中,那麼就叫感覺,曾我發現一個八十歲老釣友,他的漂調到水面以下只能看到一點點漂尖,我問他能看到魚吃嗎?他說一直喜歡這種看漂,一旦不見漂尖或衝出水面就打,估計這個就是人老遠視釣法,我們估計絕大多數人不習慣吧,就是這道理。自己喜歡的就是最適宜的,關鍵是能不能釣到魚才是關鍵的。大家說對嗎?


我是“君威君臣”,希望“天下釣友是一家,有你有我也有他”,建議關注、點贊👍、評論、轉發吧!謝謝🙏大家了,祝大家大鯽大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