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元好问的《骤雨打新荷》:人生百年有几,休放虚过

鉴赏元好问的《骤雨打新荷》:人生百年有几,休放虚过

元好问,金朝出名的文学家,他从小就天资聪颖,在他年少时,就被人们成为“神童”。但是,他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屡次不第,十六岁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一直到三十五岁才中举。他的一生十分坎坷,生活清苦,辗转于官场,直到金朝灭亡。接下来,笔者跟大家一同鉴赏的是他的《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鉴赏元好问的《骤雨打新荷》:人生百年有几,休放虚过

绿叶繁华茂盛,池塘中到处都是水阁,这里是最凉快的地方。此时石榴花才刚刚盛开,十分妖娆艳丽,还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气。老燕子带着自己的小燕子,正在叽叽喳喳地说着话,高高的柳枝上蝉正在鸣叫着,和燕子们发出的叫声相和。骤雨突然降临,就像珍珠一样随意飘洒,打在池塘中的每一片新荷上。

人生一共有多少长时间,想想那一番番良辰美景,就像刚做了一场梦,命运是好是坏都是由自己的前生定的,何必要让自己苦苦操劳呢?邀请自己的宾客朋友一起玩赏,喝酒玩乐,暂且先让自己喝个酩酊大醉。任凭日月轮转,来去不停。

鉴赏元好问的《骤雨打新荷》:人生百年有几,休放虚过

这首元曲的上片写的是盛夏时分,人们纳凉时流连光景的故事,主要写景。通过分析作者铺叙的各个层次,可以用渐入佳境四个字来形容。作者先是大力着笔描写池塘水阁的一片片绿荫,写了“偏趁凉多”,轻微地点出了夏令。紧接着,作者在这片万绿丛中,描绘了石榴花,朵朵花都呈现出红色,可谓是鲜红如罗,让读者觉得这番景致让自己的视线也明朗了起来。

进而,作者写了鸟语和蝉鸣,这里的鸟儿主要指“乳燕与雏莺”,也就是在春季诞生,这个时候刚刚孵化出的新雏。这些鸟儿的声音稚嫩而又娇软,蝉儿也是刚刚从虫蜕中钻出来,为池塘水阁增添了不少生趣。

鉴赏元好问的《骤雨打新荷》:人生百年有几,休放虚过

到了此时,作者便开始妙笔生花,在热烈且喧闹的气氛当中又叙写了骤雨。这场雨并没有煞风景,它是一场过路雨,不仅为盛夏增添了凉意,又为画面润乐色。

下曲作者开始即景抒怀,宣扬了自己应该及时行乐的思想,主调是比较低沉的,又显得十分旷达。从用笔上来看,作者结束了上半部分的丹青描写,换成了白描。“良辰美景”这句作者概括了前文,说这样美的景色应该尽情欣赏,不要虚度。“穷通前定”说的是命运的好坏是前世注定的,这是宿命论。作者之所以会这样说,意在指出“何苦用张罗”,也就是他反对钻研心机之人。这样旷达的外表之下,作者实在是按耐不住自己心中的苦闷。

鉴赏元好问的《骤雨打新荷》:人生百年有几,休放虚过

“命友邀宾”两句,说的是人生的乐趣就在于流连光景与杯酒。从六朝开始,封建的士大夫能有这样的人生态度,元好问是第一位。因为岁月不等人,光阴如梭,总是让人觉得心惊,若是终日沉浸于“酩酊”大醉里,便可以短时间内忘怀。

应该指出这首元曲的后半部分所表现出的思想,即便是在封建古代也不会显得高明。但从对自然美的发现和创造上,作者做的十分出色。

鉴赏元好问的《骤雨打新荷》:人生百年有几,休放虚过

几百年来读者们所津津乐道的,并不是曲中论道的语言,而是那骤雨打新荷的盎然,以及流露出那份浓厚的生活情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