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七十多歲的人,為何朱元璋還殺他?

朱元璋建國以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殺了不少功臣。他所殺的這些功臣中,胡惟庸掌管朝政,藍玉掌管軍權,朱元璋要奪了他們的權力,避免他們對自己的江山造成威脅,也是說得過去的。

李善長七十多歲的人,為何朱元璋還殺他?

但是他殺李善長,就顯得有些讓人不太理解。

一者,李善長當時已經退休,並不在崗位,也並沒有擁有什麼權力。

二者,李善長根本就沒犯什麼錯誤。李善長被殺後第二年,連虞部郎中王國用都忍不住,公開站出來上奏為李善長叫屈。說李善長勞苦功高,根本就沒犯什麼錯誤。當時朱元璋接到這份上奏後,竟然沒有處置王國用,由此可見,他也是認同王國用觀點的。

三者,李善長是皇親國戚,他和朱元璋是兒女親家,說起來也都是一家人。朱元璋怎麼就忍心對一家人動手呢。

四者,李善長當時都已經76歲了,根本就活不了兩年了。就算他有權力在手,也翻不了什麼浪子,再過幾年他自動就死掉了,朱元璋根本就沒有殺他的必要。可是,朱元璋為什麼還要殺他呢?

朱元璋殺李善長,顯然是預謀已久的。因為他是採用“胡惟庸黨追問”的方式,才追出了李善長的罪,把李善長一家70多人全殺光的。

李善長七十多歲的人,為何朱元璋還殺他?

那麼,朱元璋在“追問”中,找到李善長什麼罪呢?

說起來其實真的沒什麼,大致也就是兩點。

一是胡惟庸想造反的時候,派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來邀請李善長一起幹。但李善長根本就不同意,而且說:“爾言何為者!審爾,九族皆滅!”意思是你們這是犯法的,查到了是要滅九族的。後來胡惟庸又派人來說了幾次,李善長都沒有同意。不過《明史》補了一句:“頗心動。”

二是李善長曾“獲惟庸通沙漠使者封績,善長匿不以聞”。就是說,李善長曾得到胡惟庸通敵蒙古的信,但他並不上報。

說起來,也就這麼一點,其實就是說李善長知道胡惟庸想造反,但是他隱藏不報而已。至於“頗心動”,這只是一些猜測性質的話,並沒有真憑實據。總之,李善長根本就沒有任何造反的行動。就算他隱匿不報,這算是一條罪,卻也不至於被砍頭啊,何況還是全家被砍頭。

後世一些學者在分析李善長被殺一事上,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以至於他們不得不到李善長的工作中去找原因。他們說,李善長在當宰相的時候,有些妒忌專權,容不得別人的意見。比如參議李飲冰、楊希聖得罪了他,他就把兩人給罷免了。他在和劉伯溫討論法令的時候,因為意見和劉伯溫不合,還罵劉伯溫。嚇得劉伯溫趕緊辭官歸隱。

李善長七十多歲的人,為何朱元璋還殺他?

不過,就算這樣,也只能算作風專斷,他手中並沒有血案,沒有殘害過人。

有的學者又說,因為李善長弟弟李存義曾和胡惟庸勾結,朱元璋在處理胡惟庸的時候,赦免了李存義。不過,李善長並沒有及時向朱元璋表達感激之情。李善長沒有表達感激之情,確實有些不應該。但是,這也不能因此就被砍頭啊。

那麼,朱元璋在李善長的問題上,為什麼會抓到芝麻當西瓜,放大事實,對李善長給予那麼不公正的對待呢?

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李善長雖然老了,李善長雖然沒當官了,李善長雖然不可能威脅到朱元璋家族的皇權了。但是,他是一個符號,他是一個標誌。畢竟他曾經當過最高的官,封過排在第一的爵位。朱元璋想方設法都要把李善長的問題查不來,並且用放大鏡來對待他的問題,就是想通過這個,告訴全體大臣們,你們必須對我忠心不二。就算你沒有造反,但是你有不忠心的想法,比如李善長這種“頗心動”的表現,我依然會砍你的頭。

如果朱元璋讓李善長自然老死,也就起不到這樣的作用了。

在極權社會里,帝王心思,真是太可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