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學四年過得真的有意義嗎?

我們在大學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們的大學四年怎麼才算有意義?

我們的大學四年過得真的有意義嗎?


01

從未踏入大學,到初踏入大學,無論是父母,老師甚至是我自己都會問一個問題:我的大學四年應該怎麼度過才算有意義?

關於這個問題,我看到很多書籍文章都有詳細的論述,教導我們“你的大學應該這樣度過.......”書籍下讀者的評論紛紛感慨讚歎道:“我後悔沒有早點讀到這本書。”“這本書說得真好。”等等。

我被這樣的評論吸引,好奇地打開書來翻看。其中就是一些勵志的案例,講述一些人通過大學四年的怎麼付出努力,又怎麼實現了脫胎換骨地改變。

我問我自己,面對“我的的大學應該怎麼度過才算有意義”這樣認真的問題,我會怎麼回答呢?

我和大多數學生一樣,經過了“深思熟慮”,但最終的回答無非是:努力學習,不虛度光陰。這樣的答案總是大眾認可的吧。奮鬥,努力是這個社會的人們公認的有意義呀。

相比在大學裡顧著吃喝玩樂的學生,那些懷著好好學習,奮鬥四年,為未來做準備的正能量的學生,在我看來,是“有覺悟”的。大學,就應該這樣度過。

直到今天我聽了一位老師的講座,才明白我自以為“要在大學裡好好學習為未來做好準備才算有意義。”這樣的思考實在是功利又淺薄。

在大學裡好好學習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掌握知識技能,為將來出社會做準備。即使也有說提升思想層次的,但大多數人是前者思想佔主要吧。畢竟,這些都是“有用”的事情。

我最近常常無奈,感慨我們很多大學生還未踏入社會,就開始焦慮未來的柴米油鹽了。而我們在大學所做的,好像就是在“未雨綢繆”。

我汲汲索求,不斷地向自己灌輸專業知識,各種社會必備的技能,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未來。我甚至有時感動自己的努力,還為我自己彷彿是“覺醒”似的而暗喜為時未晚——我還有時間可以去為我未來慢慢做準備。

現在看來,我一直認為的要有意義的度過的大學生活,不過是功利的,充滿不安全感的庸庸碌碌。我在用努力學習知識和技能,來填補我心中的對未來惶恐的空洞。

我們的大學四年過得真的有意義嗎?


02

老師說,大學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容許一群“無用”的人聚集在一起。大師們是“無用”的,他們探討著抽象的問題,激烈地辯論,解決不了我們現實的物質問題。

可是正是這群“無用”的人在瞭望,在守望這個世界,他們是指引著方向的人,使人類不至於因為埋頭苦幹而誤入歧途。

我所言並非想要比肩大師,但是讓我幡然醒悟。

在大學裡,我們終於擺脫了高中的沉重學業和升學的壓力,也無需因上有老下有小以及生活的壓力而被迫工作。大學生活,應該可算是人生最自由,輕鬆,最彌足珍貴的時光。

也如老師所說的,應該去思考我們應該我們該如何存在? 如何在這個被安排,被支配的生活裡追求自由?

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探討不能解決我們的溫飽,不能讓我們擁有榮譽證書,一份體面的工作,但正是對於這些“無用”的問題的求索和思想碰撞,才使得我們生而為人,心靈不是麻木的,靈魂不是空洞的。

央視有個記者採訪一位山裡的放羊娃。

記者問他,放羊是為了什麼?他回答,是為了攢錢;記者又問,攢錢是為了什麼?他回答,是為了娶妻生娃;再問,娶妻生娃是為了什麼?答道,讓我的孩子繼續放羊。

這世世代代的命運像是陷入了無限循環一般。

我們聽到這個故事,是會對這放羊娃的命運感到可悲吧。 可是仔細想想可悲的何止是這放羊娃。

我們的父母讓我們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組建一個美滿的家庭,然後到我們養育自己的孩子,教育他們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組建一個美滿的家庭,生育他們的孩子…….

看,誰不是陷入了這無限的可怕循環之中,我們看似過得更好些,但和放羊娃的命運並無本質區別。

我一直以為的在大學學習“有用”的知識技能,以期更好的未來是有意義的,實質上也是踏上了這條循環的一環。

我們的大學四年過得真的有意義嗎?


03

所言至此,並非是說在大學裡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紮實技能是錯的。而是我們的生活不應該只有謀生,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有思想和心靈,生而為人,一個有知識的人,應該有所追求,追求人生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正如上文中老師的提問,我們應該如何存在?如何在這個被安排,被支配的生活裡尋求自由?

在我看來,作為大學生,應該平衡好“有用”與“無用”的存在;做些“有用”的事情,是我們應對“被安排,被支配”的方式;而做些“無用”的事情,是我們在尋求屬於我們人生的自由。

突然想起那個“為什麼我們這個時代難出大師”的拷問。這是不是我們這個時代太多人只顧著做些“有用”的事,而不曾懷有對自我靈魂“無用”的反思和人類命運的“無用”思慮呢?

作為大學生,如何才能不愧對“大學生”這三個字,如何才能有意義地度過大學四年?

我想,就讓我們大學四年,甚至是未來的人生,做個“有用”又“無用”的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