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片”不好嗎?

“黃片”通常是指普洱老茶樹上的老葉子,長老了顏色會泛黃,就稱其為“黃片”或者“老黃片”

現在傳統意義上的“黃片”,是指採摘茶的芽葉中,包含三葉及以上的大葉,這些葉子由於葉質成葉時間久,含水量相對較少,葉片相對粗大,在炒制過程中殺青時會失水變黃或者是鍋的溫度過高、或是翻炒時不太均勻、攤晾時過厚,都會容易產生黃片。做餅時,為了不影響觀感,這些褐、黃、綠相間,不成條索的茶就會被揀剔出來,以保證茶餅美觀與品質。從這種意義上,好象黃片是一種等級外的茶或者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茶,其實不然:

“黃片”不好嗎?

製作茶餅時被揀剔出來的黃片

黃片自有自己的優勢,黃片由於葉片組織厚實、內質豐富,所以茶湯以甘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見長,由於是剔出來的副產品,所以價位通常不會太高,對一些老茶友來說,是一種經濟實用的好茶。 黃片的沖泡,比較考驗茶藝,不同年份的黃片,投茶量也不統一,新茶建議少投,最關鍵的是水一定要開,泡的時間要把握好,這樣的茶湯要比毛茶的色清而亮,而且湯比較醇厚、滑順,茶所也較濃烈,但比起新毛茶,滋味更豐富,而且口感不苦不澀,香味獨特,而且不像嫩葉生茶那麼傷胃。

“黃片”不好嗎?

新毛茶,可以和黃片做個對比

黃片當年就可以喝,特別是古樹春茶的黃片,在目前春茶價位動輒以萬元計的前提下,來一點古樹春茶毛茶中選出的黃片,品味一下也是相當有滿足感的。

好黃片陳放個二三年,即會湯色卻橙黃油亮,口感細膩順滑,特有的香味從第一泡延續至十五、六泡而不衰,香氣掛杯持久,公道杯置於茶盤中一段時間不動都會被沾住,充分的說明的茶湯中豐富的內質,這樣的茶,放在家裡儲存,也算是揀到大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