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零錄取內地高中生,美國大學或將中國學生拒之門外?

近日,麻省理工公佈提前錄取名單

707位新生中,竟沒有一位中國內地高中生

號稱“考試專家”的內地學霸全軍覆沒

同時,在斯坦福大學公佈的面試地區中

也未能見到中國大陸

學術無國界,真的是說說而已?

麻省理工零錄取中國內地高中生

近日,美國頂尖名校麻省理工學院公佈提前錄取榜單(Early Action),令人驚訝的是,提前錄取榜單的707位新生中,竟然沒有一人來自中國內地高中。按照往常慣例,像是麻省理工類的高校,中國內地的學霸們也是榜上有名,但今年卻不可思議地全軍覆沒,不禁令人唏噓。

麻省理工零錄取內地高中生,美國大學或將中國學生拒之門外?

面對質疑,麻省理工發出公告,稱他們是按照“學術能力、人格特質、全球願景”三大向度篩選學生。言下之意,無異於說:“今年中國內地高中生沒有展示出優秀的學術能力、人格特質、全球願景,未能博得美國教授的青睞。”如此模稜兩可的回覆,很難想象是出自以“嚴謹”著稱的麻省理工。

無獨有偶,斯坦福大學在12月公佈的面試地區名單中也存在類似問題。名單顯示,未來一年內,斯坦福將在全球50多個地區展開面試計劃,臺灣與香港地區都名列其中,卻唯獨沒有中國內地。

麻省理工零錄取內地高中生,美國大學或將中國學生拒之門外?

斯坦福大學官網 | 面試國家和地區清單


中國內地高中生為何被“零錄取”

事實上,全美有三分之一的國際學生來自中國,不少美國高校因此賺得盤滿缽滿,營收一度達114億美元。而目前,美國各州都在縮減教育支出。其中,亞利桑那州減幅高達55%。那麼,究竟是什麼讓美國高校就算縮減教育支出都要零錄取中國內地高中生?

1、特朗普質疑中國學生是“間諜”

今年,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在多個公開場合質疑美國充斥大量中國間諜,通過竊取美國技術來構建中國製造業,還曾在私人宴會中暗指中國留學生都是間諜,並計劃對中國學生實施新的背景調查和限制。

麻省理工零錄取內地高中生,美國大學或將中國學生拒之門外?

2、中美貿易戰升級

去年年底,中美貿易戰打響,雙方開始小幅度互加關稅。近日,戰事再度升級,在美方宣佈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上調15%後,中方也開始採取反制措施,且態度強硬。顯然,中美雙方的交惡已然對兩國之間的科研及學術交流產生實質性影響。

麻省理工零錄取內地高中生,美國大學或將中國學生拒之門外?

3、受高校舞弊案影響

今年三月,美國爆出史上規模最大的招生腐敗案。涉案學校包括: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洛杉磯加州大學、喬治城大學等等,其中,招生腐敗案的“頭號人物”和“二號人物”均來自中國,包括步長製藥老總趙濤豪擲650萬美元送女兒進入斯坦福,這起震驚美國教育史的舞弊案被曝光後,美國很多媒體就將矛頭對準了“中國留學生”。

美國“外交政策”還曾發佈一篇報道,名為“有錢的中國父母,如何讓自己的子女入讀美國名校?”暗指花費數百萬美金讓孩子就讀一流大學的中國家長不在少數。

麻省理工零錄取內地高中生,美國大學或將中國學生拒之門外?

CDN

中國留學生受到的不公待遇

1、杜克大學禁止學生說中文

因為聽到兩名中國學生在校用中文對話,美國杜克大學生物統計助理教授梅根向全系學生髮送郵件,稱在校說別人聽不懂的語言不僅不禮貌,而且很可能影響以後找工作。

郵件原文如下:

麻省理工零錄取內地高中生,美國大學或將中國學生拒之門外?

消息一出,中國學生群情激憤,甚至自發組織反歧視小組起草抗議信,4小時之內竟然收到上千名中國學生簽名。


2、加州大學不許學生用微信

近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美籍華裔學生收到了來自校方的郵件警告:建議學生在赴華旅遊期間不要使用微信。

麻省理工零錄取內地高中生,美國大學或將中國學生拒之門外?

郵件聲稱使用微信可能會對出入境產生影響,甚至會遭到中國政府的“逮捕”。但奇怪的是,只有電子、計算機工程等理工科學生收到了警告,其他美籍文科華裔學生並未收到郵件。

由於郵件在當地造成了較大輿論風波,校方不得不出面發佈道歉聲明。

麻省理工零錄取內地高中生,美國大學或將中國學生拒之門外?


3、課堂規則特地用中文標註

同樣地處加州的聖塔芭芭拉分校,此前也因老師用中英雙語的課堂規則PPT做開場而被捲入輿論漩渦。

麻省理工零錄取內地高中生,美國大學或將中國學生拒之門外?

有同學在課堂上拍下PPT發佈到社交媒體,很快就有中國學生團體提出這是種族歧視,併發起請願,要求學校給出官方解釋。最後,學校出面要求老師在課堂上就此事道歉加發布聲明,事情才告一段落。


為什麼留學生總是飽受歧視

1、搶佔當地教育資源

事實上,在美國法律裡,任何直接歧視華人的法律和規章都廢除已久。但亞裔群體會因為“平權”等原因受到不同待遇,比如一個大學裡因為華人太多,所以想少錄取華人,讓自己學校“多元化”。

2、威脅當地人就業

部分留學生畢業後會選擇留美就業,但出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買美國貨,僱傭美國人”的行政令,政府及僱主更偏向將工作機會傾向給到當地人。同時“平權”政策同樣影響到部分華裔就業。

此前美國flag公司就曾被爆存在種族招聘歧視,很多亞裔應聘者為了更容易拿到面試將簡歷上的中文名改成了西班牙名。

麻省理工零錄取內地高中生,美國大學或將中國學生拒之門外?

國外曾有個研究求職歧視的項目,將完全相同的簡歷放上不同的名字。結果顯示為了得到和英文名同等的call-back率,中文名需要多投65%的簡歷。

麻省理工零錄取內地高中生,美國大學或將中國學生拒之門外?

事實是,為了保持公司員工多樣性,硅谷flag公司已經按照族裔招人。比如Alphabet旗下公司就曾明確表示:“招聘系統會向西班牙裔和非洲裔美國人、女性求職者傾斜,而不會偏向白人和亞裔男性”所以,中文名很難拿到面試。


即使名校畢業, 找工作也很難

就算是名校畢業,找工作依然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名校最明顯的一個好處就是大公司會去校招,但是名校裡的其他美國人也會去申請這些公司。就商科而言,非技術崗位很難顯示出優勢。在激烈的競爭中,中國人普遍競爭不過美國人;中國人之間,碩士生普遍競爭不過本科生(西北那些中國本科生的口語堪比native,他們一開口我就不敢說話了);碩士生內部競爭,陸本普遍競爭不過美本。處於食物鏈底層的陸本同學,如果沒有很好的口語或者很閃亮的簡歷,即便有這樣的校招機會,拿到Offer的幾率也是可想而知。

舉一個例子:班上有一個美國同學,連最簡單的加減乘除都不會算,說話幾乎就沒有過邏輯(常常被美國人群嘲),竟然過關斬將進了埃森哲還嫌棄Offer不好。而平時勤勤懇懇每次在group case裡挑大樑做完最難的部分的中國人,校招申請能拿到第一輪面試都是很少見的。

麻省理工零錄取內地高中生,美國大學或將中國學生拒之門外?

提高求職競爭力才是關鍵

求職競爭力的提高在於對關鍵技能的掌握,特別是一些全行業通用的技能,它對人的助力絲毫不亞於名校文憑。以行業研究為例。

行業研究作為不僅僅是金融的基礎通識技能。它被認為廣泛適用於泛商科的business sense的培養,行研可以更多看到行業發展趨勢和本質,幫助自身提高認知!行研通過精細化的蒐集數據,把數據轉化為結論信息,而金融行業的研報告分三類:

第一種:宏觀經濟研究報告,主要研究GDP、CPI等宏觀經濟走勢問題

第二種:策略研究報告,主要研究不同資本市場的經濟形態以及投資表現

第三種:針對公司的行業研究報告

麻省理工零錄取內地高中生,美國大學或將中國學生拒之門外?

麻省理工零錄取中國內地高中生,或許是一種“信號”,也有可能是被籠罩在“未知政策”下的一種焦慮。學術無國界,希望每一個追求理想的人都會得償所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