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創優品遍佈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達到2600家,它靠的是什麼?

自從2016年馬雲提出“新零售”線下零售就成了香餑餑。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去線下跑馬圈地。雷軍給小米之家下了死命令,“3年內開1000家”。劉強東胃口更大,“京東要在5年內開100萬家零售店”。阿里巴巴和騰訊更是一口氣投資了十幾家線下零售企業。

今天,互聯網巨頭的心思早已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線上流量已經枯竭,必須到線下去搶”。但是早在兩年前,就有人預見到今天這番局面。這個人,就是名創優品聯合創始人葉國富。

2015年冬天,葉國富在中關村創業大街做分享時說,“線上流量已經被BAT拿走了,線下的流量競爭才剛剛開始!”站在三年後的今天回頭看,你不得不承認:這個判斷是很有超前性的。

葉國富還說:“線下最大的流量在我這兒!”這是九妹第一次聽說葉國富,被他的口氣著實嚇到了。後來瞭解到當時名創優品已經在全球開了1400多家店鋪,每天客流近千萬人次,成為一個逆勢崛起的線下流量入口。

名創優品遍佈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達到2600家,它靠的是什麼?

今天,名創優品面臨的競爭局面並不輕鬆:前有來自互聯網的線上“空降兵”,後有來自線下的“仿冒者”。這樣的局面下,名創優品開到了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底全球店鋪數量達到2600家。

葉國富還不滿意,他把開拓中國市場的那批得力干將向蒲公英一樣撒到全球市場,從印尼、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到澳大利亞,全面開花的背後是一個宏大目標:未來三年進駐100個國家,全球門店總數達到10000家,實現年銷售收入1000億。那麼,什麼樣的產品能征服受眾?

高顏值+高品質

顏值即正義,葉國富死磕設計,“很多人認為名創優品是靠低價成功的,其實這是表面,名創優品最成功的地方是設計。設計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只有讓消費者感覺到產品的價值遠遠超越了產品的價格,他們才買單。如果你只做價格,死路一條。在產品美感、品質保證的基礎上,再談價格,你才有競爭力。”

葉國富對產品的要求是簡約極致,符合“系列感”、簡約風”、“時尚感”,這才是最高級、最大牌的時尚。名創優品斥巨資招徠中國、日本、韓國、挪威、丹麥等世界各地的頂尖設計團隊,打磨產品的顏值,在滿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礎上賦予產品美感,用設計提升品質。

名創優品遍佈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達到2600家,它靠的是什麼?

快速迭代,抓住瞬時優勢

葉國富告訴艾問,他最擔憂的是產品沒有持續的競爭力,無法持續為消費者提供驚喜的產品,如果創新出現瘸腿,名創優品可能明天就不在了,這並非危言聳聽。

吳曉波寫《騰訊傳》的時候,總結騰訊的優勢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當年,QQ每七天進行一次迭代,不斷犯錯誤,但那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哲學,是整個機制都在變。

為了保持持續的競爭力,名創優品堅持每個月上市400款新產品,每個星期上100款產品,每個星期要從1000個初選產品裡面挑出100個,從1萬個裡面挑出3000個,從3000個裡面挑出1000個初選,又從1000個初選裡面最終選100個單品上市。如此循環反覆。

大道至簡,爆品戰略

產品是企業的第一戰略,那是不是產品越多越好呢?其實不是。相反,產品越少越好,如果一個爆款能賣遍全世界,才是最好的產品。

凡客誠品的創始人陳年,他從曾經位於繁華的北京市中心總部,到蕭條冷清的五環外,盛極而衰,凡客廣被詬病的就是繁雜的SKU單品,最高峰達到了20多萬個。葉國富把凡客作為每天警示的反面教材,他認為凡客誠品成也產品,敗也產品,敗於產品SKU過多,“20多萬個,而且什麼產品都賣,產品一多,你就做不精,產品就沒有競爭力。”

名創優品遍佈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達到2600家,它靠的是什麼?

名創優品有10個品類經理,每個品類經理管理300個產品,這是葉國富限定的一個人工作能力可承受範圍。現在,名創優品賣得最好的產品是女性眼線筆,三年累計銷售1億支,一年創造5個億的銷售額。

商業模式遲早被人研究透徹,或照搬、或模仿,到時候也就不是什麼秘密了,但是企業文化卻是永遠無法被學走的核心。葉國富以他偏執且硬核的方式定義新零售,以後的故事如何激盪尚且不知,但確定的是,他已在零售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