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個手稿展,張文宏手書寄語,祝福“人間無恙,天下皆安”

微信圖片_20200420144635.jpg

醫護人員簽名的援鄂醫療隊隊旗

在抗擊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有這樣一群人,通過手書抗疫寄語傳遞滿滿的正能量。如今,這些見證了醫護人員無畏的愛以及社會各界面對百年未遇災難所思所想的文字,將以展覽的形式首次集中亮相。記者獲悉,“砥礪前行——2020年各界名家抗疫寄語手稿展”將於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在上海圖書館第一展廳開幕。屆時,96件各界名家應邀寫贈上海圖書館的抗疫寄語手稿及30件來自抗疫一線工作者和集體捐贈的抗疫實物將露真顏。

抗疫寄語的書寫者包括科學家、醫學名家、學者、作家、翻譯家、書畫家、文體界人士、主播等。他們中有多位在海外探親訪友,但時刻心繫祖國,收到邀請即提筆創作。許多人系首次公開自己的筆跡。實物的提供者有奮戰在抗疫前線的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新聞記者和畫家等。張文宏醫生手書的寄語也在展品之中,他寫下了深情祝福:“冬將盡,春可期,人間無恙,天下皆安。”

微信圖片_20200420144626.jpg

寄語作者中年齡最大的是陳佩秋,現年九十八歲,年齡最小的是F1賽車手馬青驊,現年三十三歲。八十歲以上的寄語書寫者有十位,約佔寄語作者總數的十分之一,他們是陳佩秋(98歲)、任溶溶(97歲)、吳鈞陶(93歲)、王智量(92歲)、聞玉梅(86歲)、馬振騁(86歲)、程曾厚(83歲)、劉子楓(82歲)、戴敦邦(82歲)和楊秉輝(82歲)。多家參與一線抗疫的集體給予了熱情的支持,捐贈了手書寄語和實物,如中國紅十字會援伊朗志願專家團隊、上海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

個人捐贈實物最多的一線醫護人員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主任醫師謝靜遠博士,他於2020年2月9日至3月31日隨瑞金醫院援鄂重症救治醫療隊趕赴武漢同濟光谷分院。謝靜遠共捐贈了18件從抗疫一線帶回的個人物品,其中,集體簽名的上海第六批援鄂醫療隊瑞金醫院第七組指示牌,從到達武漢的第一天直到回滬都在使用,每位組員對其都很有感情。實物中還有謝靜遠返滬時的個人紀念登機牌和致導師、家人的明信片,及自己穿著的上海第六批援鄂醫療隊救援服。這些珍貴的物品蘊含著紀念意義,悉數捐贈給上海圖書館十分難得。這也是本次徵集中唯一一位集中捐贈個人抗疫實物的一線醫護人員。

微信圖片_20200420144631.jpg

醫護人員簽名的防護服

個人捐贈實物最多的藝術家是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陰佳。他創作的木刻版畫《閱讀·2020不能遺忘的瞬間》組畫共143幅,向奮戰在一線的工作者致敬,具有較為震撼的視覺效果。

擁有集體簽名最多的實物是由赴武漢採訪的記者陳瑞捐贈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上海華山醫院第三縱隊、上海第六批援鄂醫療隊華山醫院第四縱隊簽名防護服,含181位醫護人員的簽名,全部由陳瑞收集。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任隊長的上海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捐贈了集體簽名隊旗,含163位醫護人員的簽名。上海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擔任隊長,分別來自於上海市40家市、區級醫院。在武漢,這支隊伍累計收治患者數332人,累計收治(危)重型237人,累計治癒出院總人數278人,總治癒率達83.73%。眾志成城、團結一心的精神在展品中得到了直觀的呈現。

微信圖片_20200420144620.jpg

崔天凱的感謝信

奔赴抗疫前線最遠的寄語書寫者是中國紅十字會援伊朗志願專家團隊。中國紅十字會赴伊朗志願衛生專家團隊,由上海市紅十字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上海市外辦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安徽省立醫院等單位人員組成,於2020年2月至3月間參與了新冠病毒國際防疫工作。

徵集過程最為波折的展品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手書寄語。2月初,上海圖書館館長陳超向張文宏發出了書寫寄語的邀請。因工作繁忙,張文宏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抗疫一線工作的休息時間使用住地的便箋書寫了寄語,拍照發至上圖,當日即在上海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上進行了展覽和宣傳,引起了讀者們的廣泛關注和好評,寄語照片經無數次的熱情轉載。在得知上圖即將舉辦本次展覽時,張文宏利用寶貴的休息時間,特地用毛筆和墨汁重新書寫了一份,由陳超館長赴華山醫院接收。“這是我們布展前收到的最後一份寄語原件,可以稱為2.0版張文宏手書寄語。”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周德明說。

微信圖片_20200420144614.jpg

張文宏的寄語

據介紹,張文宏還捐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崔天凱致其的感謝信。為幫助廣大在美留學生和華人華僑更好地瞭解疫情、加強防護,當地時間3月26日9時,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邀請到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通過央視新聞平臺與在美留學生及華人華僑代表視頻連線,現場答疑釋惑。隨後,崔天凱大使向張文宏致公開感謝信。

“沒有人能夠想到人類的2020年是以這樣的方式打開。”據陳超介紹,自1996年12月20日新館開館以來,上海圖書館一直天天開放,這次面對疫情,也不得不臨時閉館49天。不過,閉館期間,上海圖書館服務不停擺,第一時間就積極開展為了記錄歷史保存文化的特色館藏建設——2月1日,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向全社會發出“抗擊疫情,共克時艱”各界名家寄語手稿的徵集邀約。於是,有了這個展覽。“我們堅信書寫的力量。”陳超說,沒有書寫就沒有閱讀。數字化時代,手寫彌足珍貴。據透露,本次徵集的寄語和實物,全部入藏上海圖書館。

作者:李婷

攝影:葉辰亮編輯:宣晶責任編輯:邢曉芳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