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

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

今天蜀黍要说的是

无论古代还是今朝

只有拒绝酒驾

才能远离伤害

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

我们白天查!

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
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
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

晚上查!

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
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
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

现在每逢中秋节,大多数人都是小长假、短途游、聚会、吃月饼……在现代社会,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来度过假期。那么,在没手机、没wifi的古代,古人们又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呢?

你肯定没想到

古人过中秋的方式

那真是花样百出

比现代人会玩多了

赏月·拜月

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之后每逢中秋,便摆出果品,赏月畅谈,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此外,我国很多地方还有祭月、拜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向明月寄托对未来的希冀。

吃月饼

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

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以后成了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如今,中秋吃月饼更是成了很多人必选的项目,取团圆之意。

观潮

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

除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细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中提到:“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燃灯

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

古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在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为兴盛,特别是广东地区,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出果品、鸟兽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烧塔

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玩兔儿爷

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

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等等等等

什么?古人不喝酒吗?

赏月饮酒

那是“基本款”

中秋节,习俗丰富多彩,饮酒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中美的享受。

听说了吗?安源交警这个中秋节不查酒驾!

那古人会不会“酒驾”?

史料记载,南凉开国之君秃发乌孤就是酒后骑马坠地丧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死于“酒驾”的帝王。同样“酒驾”遇难的还有汉代梁怀王。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深受文帝宠爱。梁怀王酷爱读书,因此汉文帝才让贾谊当他老师。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酒后骑马不慎,掉下马背,当即摔死。梁怀王的死本来和贾谊没有什么关系,贾谊却自己钻进了牛角尖,坚持认为是自己没有尽到太傅责任才导致了梁怀王的死亡。他走进了自己编织的罗网。于是,贾谊坚持哭泣,这一哭就是一年多,直到最后死去,那年他才33岁。

晋朝的大名士刘伶也是有名的酒鬼,据说刘伶整天喝酒,然后光着屁股乱跑。刘伶还有一个趣闻,他边喝酒边骑马,还叫一个人背着锄头跟着他。他的说法是:“死便埋我,宁要醉着死,不要醒着活。”

比刘伶还潇洒的是李清照,她的经典之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实,李清照的这首小令可以看做是一首古代的“酒驾歌”。甚至有人据此改写打油诗一首:灯红酒绿日暮,沉醉不知归处。兴尽晚回车,误入逆行公路。加速,加速,撞倒一路无辜。

相信和李清照一样爱喝酒的酒仙李白和酒圣杜甫等人酒驾的趣闻也不少。

中秋节,交警查不查酒驾?

请大家放心

中秋节蜀黍不放假

各位驾驶员最好别抱有侥幸心理

蜀黍可不想在路口遇见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