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南縣大力推廣雙季稻套養小龍蝦生態種養模式

如油春雨降華夏,萬物復甦穿綠褂。在布穀催春種的時節,益陽市南縣麻河口鎮紫杉河村52歲的村民劉明初,麻利地提起初吐嫩綠的雙季稻水田一側剅口的擋水板,水流源源地輸送到排漬溝。稻田捕蝦籇裡又大又紅的小龍蝦活蹦亂跳,他佈滿皺紋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前兩年,劉明初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70畝的稻田。“每年穀雨前後,第一批小龍蝦出籠。”劉明初說,今年縣裡推廣雙季稻套養小龍蝦,當下還要配套做好管水曬田工作。他掰著指頭計算,預計今年每畝收成要比往年多兩成。

據悉,為打好疫情防控下的糧食保衛戰,南縣嚴格按照小龍蝦良種繁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執行標準,開啟一田三用的“稻稻蝦”生態種養模式。同時,整合各類涉農資金5.91億元,撬動社會資本3億多元投入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稻稻蝦”生態種養面積已推廣至15萬畝。全縣農作物秸稈、人畜糞便、生活垃圾和汙水資源化利用率在90%以上,化肥、農藥使用量逐漸下降,不僅有效控制了農村面源汙染,而且相應每畝生產投入減少80元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