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市政協三屆六次會議分組討論市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

4月20日下午,市政協三屆六次會議分組討論市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委員們結合過去一年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一致認為市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主題鮮明、內容精煉、重點突出、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在全面反映過去一年政協工作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明確清晰地部署了2020年的工作任務,是一個求真務實、指導實踐的好報告。

在常委一組,武永剛委員建議,政協機關應進一步完善委員服務,協助委員在調研、瞭解社情民意等方面提供幫助。為委員履職提供保障,在委員履職的經費等方面加以補助。在優秀委員職務晉升、職級提升等方面,積極向組織人事部門推薦,提升委員成就感,激發大家履職積極性。

常委二組王香保委員表示,作為政協委員,要結合本職工作,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建言獻策,以擔當作為務實的作風交好“委員作業”。

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組白兔林委員說,能源科技創新是推動能效提高和環境質量改善的關鍵,當前我市煤炭生產造成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表沉陷、植被破壞等生態環境問題亟待解決,必須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進一步加大能源科技創新力度,積極採用清潔能源及低碳能源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動經濟綠色發展,低碳發展。

教科衛體組劉保宏委員表示,提案工作報告中提到,已經落實和正在落實的的提案建議佔87.8%,這一數據充分說明了政協委員們的提案建議已真正落實運用到了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說明政協充分發揮了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彰顯了政協作為。

社會法制與民族宗教組白卯兵委員希望市政協繼續舉辦“呂梁政協學堂”,多邀請專家、學者進行交流研討,加強調研,進一步開闊視野,提高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能力和水平。

在農業農村組,委員們圍繞農產品銷售難展開討論。市政協委員薛耀宗認為,市場建設滯後、品牌建設滯後是呂梁農業的兩項短板,這是造成我市紅棗、核桃等優勢農產品滯銷的重要因素。建議加大市場建設、品牌建設力度,將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提上議事日程。

市區主會場,委員們各抒己見,在各縣(市、區)分會場,駐各縣(市、區)市政協委員同樣踴躍發言。

交城組潘曉紅委員建議,2020年應圍繞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就健全完善吸引和使用人才機制等課題廣泛調研,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地方經濟。

文水組常峰委員建議在常態化防控疫情、復工復產復學等方面進一步融入政協力量,讓政協委員們履職建言多發揮作用,特別是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困境,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帶來的損失。

汾陽組郭曉峰委員建議,要重視酒文旅產業發展力度,依託汾陽市白酒產業,為酒文旅產業發展創造平臺、提供支持,激發市場產業活力,讓汾陽的酒文旅產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孝義組侯建川委員認為,圍繞脫貧攻堅“交總賬”,孝義市曾派出百名第一書記支援臨縣,尤其是對臨縣磧口的扶貧,以地方文化為切入點,成功開發打造了多款旅遊產業,受到國內外關注。下一步可藉助山西打造“黃河文化、長城文化、太行文化”的契機,加強地域合作,進一步做大做強文旅產業,提升磧口留守婦女的經濟收入和獲得感。同時,加大對市域範圍內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力度,助力呂梁打造令人嚮往的旅遊品牌。

交口組委員王效禹建議,圍繞產業鏈整合、價值鏈提升,促進扶貧產業集群化發展,實現貧困群眾“單家獨戶”“弱小群體”的生產活動與社會“大生產”“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有效提升貧困群眾參與市場競爭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石樓組王鵬委員建議在政協機關刊物上增設專欄,講好脫貧一線故事;做好光伏搭臺,造林合作社唱戲的調研,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組織好“我為脫貧攻堅作貢獻”活動,幫助銷售貧困地區的優質農副產品。

中陽組趙有軍委員建議,健全完善委員民主監督協商機制,創新委員聯繫服務群眾工作機制,完善提案跟蹤督辦機制,提高提案辦理質量。

柳林組車志宏委員說,作為一名來自鄉鎮基層一線的政協委員,要把這次會議精神學習好、傳達好、貫徹好,落實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去。

離石組劉鷹委員認為,做好網格化管理工作要紮根基層,搭建市區共建共享平臺,從制度體系、網格劃分、人員招聘、運行機制、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進行探討,形成市區共同推進網格化建設的強大合力。

方山組任樂君、楊應平建議,市縣兩級政協應進一步聚焦中心工作,廣泛深入調研,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使政協的各項工作在推動發展、改善民生、維護穩定、增進和諧中發揮重要作用。

臨縣組王桂秀委員說,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臨縣上下要認真學習領會報告精神,進一步提高提案質量,緊扣市委“1234”發展思路,聚焦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圍繞改善民生、社會治理等問題建良言獻良策,同時加大提案辦理的跟蹤、督辦和反饋力度,讓更多的提案辦理落到實處,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興縣組劉小平委員建議加大對縣級中小企業的調研,確保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落細落實。

嵐縣組劉彥文委員表示,要發揮好統戰工作優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組織黨外人士建言獻策,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記者 王濤 李雅萍 穆佳妮 劉少偉 羅麗 馬溫博 劉麗霞 通訊員 張世川 馬志偉 趙良瓊 姜利文 王巖 梁海珍 郝健 武添鑫 司瑞芳 解德智 馮新舒 胡曉晨 張倩 牛燕飛 林澤彥 劉婧婧)

呂梁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