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游:豐富的地下寶藏

金沙江流域在地質史上,構造活動頻繁,褶皺、斷裂發育,有多次大規模的岩漿入侵活動,為多種巖礦床的形成創造了條件,所以礦藏資源極為豐富。

金沙江自古就以產沙金聞名,民諺有“天上有銀河,地上有金河”。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一書中寫道:水金多者出雲南,金沙汀“繞流麗江府,至北勝州(即今雲南水勝縣),迴環五百餘里,出金者有數截”。可見,在很早以前,勞動人民就在這裡淘取沙金了。位於金沙江上游的德格一帶曾經就是淘金業的中心。金沙江最大的支流雅礱江,亦以產沙金而聞名,所以有“小金沙江”和“金河”之稱。

長江上游:豐富的地下寶藏

長江上游金沙江畔景觀。


金沙江畔銅礦開採也有悠久歷史。在雲南省出土的許多古代青銅器,證明早在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這裡開採銅礦了。金沙江畔的昆明市東川區一帶,自古就是我國著名的產銅中心。東川地屬雲南,所產銅稱為“雲銅”,因銅質優良聞名全國,清朝鑄幣所用的銅,幾乎全部採自東川,產量由此可見一斑。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地質工作者不畏艱難險阻,風餐露宿,踏遍千山萬谷,為探查金沙江流域的礦藏資源做出了巨大貢獻。勘察的結果發現,流域內的礦藏資源不僅品種多,而且儲量大,是我國礦藏資源的一個大寶庫。整個流域地下,除金和銅外,還有煤、鐵、磷、鉛、鋅、鎳、錫、鎢、鉻、鎘、釩、鈦、鈾、重晶石、石墨、天然氣、水晶以及其他稀有金屬。

長江上游:豐富的地下寶藏

長江上游金沙江畔景觀。


會理、會東、元謀等地的鐵礦,儲量豐富,而且品位高達60%;蘭坪的鉛鋅礦,儲量居我國首位;鹽津、綏江、鎮雄、彝良等縣的無煙煤藏量有100億噸;四川攀枝花的釩鈦磁鐵礦,更是得天獨厚,不僅含有鐵、釩、鈦、鈷、鎳、鉻、鎵等多種元素,而且蘊藏量十分巨大,這一帶的山嶺,幾乎座座山都是寶山,整個礦帶延伸數百公里,有的裸露於地面,有的伸入江底,礦中伴生的釩、鈦儲量尤為巨大,其中釩鈦礦的儲量多達71.8億多萬噸,幾乎相當於世界上已探明儲量的總和。雲南東川一帶,則是銅的世界,有像金子一樣閃光的黃銅,有發出紫色光輝的輝銅,有綠色斑斕的自然銅。它們從江邊一直分佈到山頂,就連這裡的一種草,因含有銅也被稱為“銅草”,這種銅草,無論是山上山下,溝旁路邊,甚至屋頂牆上,到處都有,把它燒成灰,其含銅量可達1%。

長江上游:豐富的地下寶藏

長江上游金沙江畔景觀。


四川攀枝花市是由最早的攀枝花村演變而來,1987年1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原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攀枝花市是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譽;攀枝花是萬里長江上游第一城,金沙江、雅礱江在此交匯。

說到攀枝花城市的來歷,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965年3月4日,當時負責考察川滇交界地區鋼鐵基地建設的人員回到了中央,毛澤東問考察隊的人:“那地方叫什麼名字?”回答是:“這地方沒名字,只有一個7戶人家的小村莊,村子裡有一棵樹,叫“攀枝花。”毛澤東笑到:“那就叫它攀枝花吧!”因此,攀枝花這個地名由此而得來。

長江上游:豐富的地下寶藏

四川“鋼城”攀枝花市景觀。


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的開發,也在六十年代開始,這裡原是一片無名的荒山。但該地區有豐富的礦藏資源,離它不遠是寶鼎礦區,這裡有豐富優質煤炭可提供煉焦、鍊鐵、發電之用,周圍還有石灰石、白雲石、粘土等礦,都是鋼鐵工業不可缺少的輔助原料,加之金沙江、雅礱江又有取之不盡的水資源,因此,攀枝花是一個“靠煤、就鐵、近水”的十分理想的鋼鐵工業基地。經過十多年的建設,攀枝花是中國四大鐵礦區之一;伴生鈦資源儲量佔全國的93%,居世界第一;伴生釩資源儲量佔全國的63%,居世界第三。探明石墨資源儲量全國第三。攀枝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形成了從採礦、冶煉到軋鋼綜合生產能力的大型聯合企業,成為“全國十大鋼廠”和我國西南重要工業基地之一。

長江上游:豐富的地下寶藏

四川“鋼城”攀枝花市景觀。


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金沙江流域豐富的地下寶藏,也將像攀枝花地區一樣,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