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雷鋒·衡陽好人:李偉林堅守23年撐起山區孩子讀書夢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唐家華 通訊員餘浪沙 戴瑋報道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能夠一輩子在農村做一名鄉村教師,我覺得很光榮!”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紮根基層23年,鄉村教師李偉林只為做好一件事——撐起山區孩子們的讀書夢。

身邊雷鋒·衡陽好人:李偉林堅守23年撐起山區孩子讀書夢

  讀書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4月15日,記者初見李偉林時,他笑得很靦腆,給人一種很溫暖的感覺。屬龍的李偉林今年44歲。2015年9月,李偉林來到衡山縣嶺坡鄉中心學校任教。在此之前,他已有18年的衡山邊遠山區執教經歷。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執教多年來,李偉林一直以這八個字為做人做事的準則。李偉林一直認為:讀書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有了愛的滋潤,孩子們的心田才會變得幸福。

  在農村,大多數學生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鄉村留守兒童。衡山縣福田、嶺坡的兒童幾乎百分之百為留守兒童。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夠重視,每當遇到這樣的家長或是困難學生、輟學學生等問題時,李偉林都會登門拜訪,跟家長交流,非得把家長思想工作做通才肯罷休。

  

身邊雷鋒·衡陽好人:李偉林堅守23年撐起山區孩子讀書夢

  李偉林老師正在對劉欣雨(中間女生)進行家訪

  “李老師在我們心目中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師,對學生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學生劉欣雨的爺爺對此深有體會。

  2018年3月12日,嶺坡鄉中心學校新學期剛開學,正讀七年級的劉欣雨走親戚時意外摔傷了腿,需要住院休養1個月。李偉林得知後,心急如焚,欣雨同學成績中等,開學一個月上不了課,跟不上課程怎麼辦?於是,他召集各科老師,決定送課上門,經過4次送課上門,2次送課進病房,期中考試劉欣雨的成績從之前班上20名上升到全年級第12名。

身邊雷鋒·衡陽好人:李偉林堅守23年撐起山區孩子讀書夢

  李偉林組織學校老師送課進病房

  對於劉欣雨來說,李偉林帶領的各科老師送來的不只是知識,更是老師們對留守學子一份沉甸甸的愛。那一段難忘的補課時光,在今後的生活中像一束陽光,照亮她人生的旅程,指引她前進的方向。

  學校日常工作繁瑣,身兼數職的李偉林,非常重視學生的素質培養,常常組織各種活動,如:“學雷鋒”、“小手牽大手”、“保護母親河”植樹活動等,還經常開展演講比賽、合唱比賽、朗讀比賽、成語接龍比賽等等。

  每次活動和競賽李偉林都非常重視,因為每一次活動對於學生來說都是一次提高的機會,是對學生的意志、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的鍛鍊。除了積極組織各項活動,讓孩子們明理、博學,他還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縣內外的各種節目匯演、藝術節……走出去,你會發現更精彩!李偉林是這樣教育學生的,從而使孩子們變得更加自信、樂觀。

  停課不停學,老師不停教。

  三月,本來是充滿朗朗讀書聲的校園按下了暫停鍵,疫情延緩了師生們返校的步伐。疫情面前,停課不停學,但是鄉村教師李偉林每天還是會到學生家裡進行走訪,遇上颳風下雨,山路便崎嶇難行,但他卻顧不上這麼多。

  “現在的初中生很多學生還在叛逆期,大部分孩子還是沒有那種自制力,也沒有學習的自覺性,所以我還是要上門去督促一下,學習效果應該會好很多。”李偉林說。

身邊雷鋒·衡陽好人:李偉林堅守23年撐起山區孩子讀書夢

  在疫情初期,衡山縣嶺坡鄉中心學校按照上級教育部門要求,啟動了“停課不停學”的網絡教學模式。但在這種模式剛推出不久,李偉林在家訪中瞭解到,不少深山裡的孩子因為網絡和教材版本不同而出現了上課難的問題。回去後,李偉林第一時間向校領導反映了這一情況,學校立即將視頻直播改為微信授課。為了讓孩子們學得更好,李偉林和其他任課老師還會通過家訪的形式,面對面解答孩子們的疑難問題。

  3月初,各大企業紛紛復工復產,這可把李偉林愁壞了,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年邁的爺爺奶奶和學生在家,微信授課的模式遇到了困難。父母親不僅人走了,還把手機帶走了,孩子們該怎麼學啊?針對這一問題,李偉林又連夜制定了一份“停課不停學”第二階段自主學習課程表。學校同意實施後,李偉林便挨門逐戶將新教材、三個作業本和課程表分批送到學生家中,並隔三差五上門監督,檢查學生的學習進度。

  “我覺得這樣的模式有作用,讓我們變得更加自律了,疫情本來就讓我們在學校學習的時間變短了,老師讓我們提前預習,並定時來檢查我們的作業,以後就可以不用花長時間來上新課了。”衡山縣嶺坡中心學校初三學生王維彰說。

身邊雷鋒·衡陽好人:李偉林堅守23年撐起山區孩子讀書夢

  公益無止盡,愛心撐起學子夢

  2013年11月,李偉林正在衡山縣福田中心學校任教。一天,李偉林不經意間聽到該校一名五年級學生因為家境貧困沒有過冬棉衣,孩子的一句“天氣這麼冷,這冬天怎麼過啊”,讓他振聾發聵。

  通過一番暗地裡瞭解,李偉林得知,缺乏過冬棉衣的孩子還不止那個發出無奈感慨的孩子。如何讓這些貧困學生有棉衣過冬,成了李偉林著急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正當李偉林苦苦尋求辦法時,微益中國公益助學平臺招募志願者,李偉林馬上便在平臺註冊,併發布了求助信息。沒多久,在全國各地愛心人士的熱心幫助下,貧困學生們收到了捐贈的棉衣。從此,李偉林與網絡公益結下了不解之緣。

  2014年3月,為解決學生晚上上廁所沒有燈光的問題,他再一次在微益中國公益助學平臺“發聲”,收到平臺捐贈價值1820元的太陽能路燈3盞。

  用來上課的“小蜜蜂”喇叭、孩子們的新書包、過冬的棉鞋、溫暖的棉被……李偉林用微益中國公益助學平臺發佈並完成了18個網絡捐助項目,累計獲得捐助資金1萬多元,受益學生300多人。

  2015年7月,福田中心學校的周娟同學以優異成績考上市重點中學,但苦於家境貧寒,無錢上學,準備外出打工。得知這一情況後,李偉林連夜趕到周娟家勸說,並在網絡平臺發佈求助信息,得到了衡陽鐵路運輸職業學校校長等人愛心資助的2萬餘元,解決了她的上學問題。

  近年來,李偉林通過網絡聯繫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為學校和學生募集資金近30萬元,受益學生達2000多人次。

  李偉林只是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但他卻用火熱的愛心支撐起山區孩子的上學夢。目前,李偉林已經募集愛心啟動資金5000元,成立了嶺鷺獎學金,準備獎勵給成績優秀的學生。接下來,李偉林又在謀劃一件大事情,那就是募集50萬元愛心資金建設嶺坡鄉中心學校文化禮堂,給鄉村孩子一個風雨活動場所。

  “我想通過愛心來影響我的學生,讓他們從小就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併為之努力奮鬥。長大後也要用愛心來回饋社會,影響他人。”成為一名老師,是李偉林很小就有的一個夢想。如願當上鄉村教師後,努力改變農村貧困學生的命運成了他從教生涯的目標,而這也是李偉林熱心公益的初衷,他希望在他的帶領下,能讓這些深山裡懂事的孩子們不僅能讀書,還能夠讀得起書,讀好書。

  鄉村教師李偉林在基層執教今年已經是第23個年頭了,歲月的流逝,沒有帶走李偉林火一樣的熱情。他對農村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對這片土地上的孩子更是愛得徹徹底底,無怨無悔。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李偉林說,“現在的社會不是說讀書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不讀書,山村的孩子出路就更狹窄,所以我不能夠放棄每一個學生。”希望自己能夠做孩子們心中的太陽,用火熱的愛心支撐起山區孩子的上學夢,照亮山村孩子走出大山的路。這,就是鄉村教師李偉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