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提到的3種職場大忌,你犯了哪一種?

為生存之計,人們不得不在職場中消耗掉大半生。然而職場如戰場,牛鬼蛇神數不盡數,如何能避開職場兇險,儘可能保全自己的利益和品格呢?

莊子在《人世間》提到孔子和學生的對話,對於學生如何在仕途上、面對權貴上避開“職場”禍端,孔子提出了3點警告。

孔子提到的3種職場大忌,你犯了哪一種?

第一忌:凡事聰明外露

學生認為當時齊國君主為暴君,獨斷專行,禍害民眾。於是想要前往齊國,用自己的仁德和才智,勸服齊王賢明。

孔子即可勸阻,認為學生這樣衝動前往,不僅勸服不了國君,反而惹禍上身,自救難保。他提到,如果自己的根基還不穩,擅自去糾正上位者的言行,是一種閒得很聰明但其實很蠢的做法。

如果運用到職場,就意味著,當你的專業水平還不夠牛逼,在公司沒有一定的威信和根基,為了炫耀自己的才能,冒冒失失去糾正上級的問題,很可能被人懷恨在心。

即便你是出於好意,也難免被人忌憚。因為你的好心提醒,在對方看來,很有可能變成,你故意暴露對方的缺陷。

孔子提到的3種職場大忌,你犯了哪一種?

第二忌:不分場合,誇大言辭

有一位學生要去齊國當使者,夾在兩國之間,左右為難,不知道如何言語。孔子提醒到,千萬別傳達過度的言辭。

什麼叫過度呢?

以前諸侯國時期,兩國相交,是以信用來往,因為交通不便,傳遞信息的使者,言辭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兩國的關係。

如果不能原話轉達,因為國君當時高興,傳達給鄰國時就添油加醋說太多好話,因為國君一時生氣,傳達給鄰國時就添加很多壞話。

這樣兩國國君的本意就被曲解了。因為誇大的言辭,導致兩國雙方信息交流越來越失真,從而產生摩擦。

回到職場同樣如此,如果不分場合,老喜歡誇大事情本身的話,就容易造成別人的判斷失誤,從而對你產生不信任。長期以往,你在職場上的信譽就掉光了。

孔子提到的3種職場大忌,你犯了哪一種?

第三忌:以暴制暴

有學生被請去當太子的老師,太子天性聰明,但性格殘酷。於是請教孔子,如何自保?

孔子談到,教導他時,要學會順應他的心性。

比如他有孩子般的爛漫,就隨著他那樣爛漫。比如他不擺架子不拘束,就隨著他親近不拘束。迎合他的個性,再去引導他,教導他,就會順暢很多。

放在職場上,道理如是。同事、上司、合作伙伴,各有各的個性,喜好和做事的方式,如果不是原則上的不同,大可以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暫時迎合他們的喜好和個性。

如果以暴制暴,談不成合作就翻臉,損失的還是自己。

孔子提到的3種職場大忌,你犯了哪一種?

臣子事君王,和現代人被迫為了每月薪水出入職場一樣,其中艱難和內心受到的磨難,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孔子提到的這三個大忌,職場人可以拿著對比一下自己的言行,每天警醒一遍自己,在職場上就少栽一次跟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