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套住了?教你高效補倉法!

股票套住了?教你高效補倉法!


股市中大多數散戶是死在補倉上,因補倉導致重倉或全倉被套的不在少數,還有另外一個導致大量散戶壯烈犧牲的原因就是抄底,反而死在追漲上的會相對少一些,因為追漲成功就是賺錢出局,失敗的要麼割肉,剩下的黑鍋全讓補倉給背了,追高才會套牢,只有套牢才會補倉,所以追漲壯烈的很少很少。


今天我們就聊聊補倉的兩個問題:


1、什麼樣的股票能補倉?

2、怎麼補倉效果最好?


說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搞清楚補倉的意義是什麼。


你可能說,這還不簡單,降低成本,更快解套。


對,這就是補倉的意義。


補倉的第一個目標是降低成本,這就要求我們不能亂補,在成本區附近補倉,對降低成本毫無意義,只是加大了你原本的持倉槓桿。


當股價和你的成本相距不遠的時候,不要輕易補倉,除非你有極高的把握該股要漲,加大倉位博收益,否則不要亂動。


正常情況下,是否補倉與成本、持倉週期有關,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量化關係表:


股票套住了?教你高效補倉法!


看到這你可能要罵街,短線虧5%了還不止損,補雞毛的倉。


如果有這個想法,說明風險意識非常好,但真正落實到實際操作中,可能九成以上的人遇到虧5%的情況,腦子裡想到的都是補倉,而不是割肉。


關於止盈止損的方法,我們以後再談,今天只談在你不捨得割肉這種情況下的補倉策略。


上邊說的是第一步,先要有降低成本的空間,才有補倉的必要,緊接著就是第二步,更快解套。


補倉是為了更快解套,這個目標光靠降低成本是不行的,爛股你再怎麼補倉都很難回本,就像給一個死人輸氧,沒有任何卵用。


我們要的是補倉之後股票能企穩並且反彈,這就要從兩個角度考慮:


1、持倉的股票有沒有在底部區域

2、還能不能漲。


有沒有在底部區域是基礎,因為只有見底的股票才有補倉的意義,而判斷一個股票是不是見底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跌的多了、利空出盡了、指標超賣了等等都可以。


你沒看錯,這些都可以用來判斷股票是不是在底部區域。


你可能又要罵街了,好多股票指標超賣了還繼續跌,或者跌很多了你一補倉還跌。


確實是這樣,但要注意,你補倉是為了降低成本,快速解套,而不是為了抄底。


沒人能知道一隻下跌趨勢的股票哪裡是最低點,我們只能找到相對合理的位置補倉,達到我們想達到的目標就可以。


很多時候散戶補倉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心急,急著想解套,恨不得一下子補倉就反彈出局了,可是往往事與願違,補倉之後非但沒有出現期待中的反彈反而套得更深。散戶基本都有這樣的共同心理:錯過一次就怕錯過二次,一次成功就以為次次都可以成功。


錯過一次怕錯過二次:比如說昨天套上了今天下跌不敢加倉結果反彈了,這時候心裡就會無比後悔“早加了多好,不就出來了嗎?”於是第三天下跌就怕重演昨天的故事急忙開倉,加上之後才發現它不反彈了還是繼續下行,心急之下一咬牙再賭一把繼續加或許明天即可以大反攻了,最後越陷越深。


成功一次認為次次都可成功:例如今天低點抄中了個股反彈成功做了個T,第二天信心滿滿在下跌的時候如法炮製結果杯具了,這個時候還不服輸,認為只是自己大意心急所造成,下次穩著點不要太沖動就OK了,就因有了這種過於自信的心態最終全軍覆沒。


在這個補倉過程中投資者都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今天跌一些補點,明天再跌再補點,因為心情浮躁急於求成只專注於個股單天的走勢而忽略了大方向趨勢。下跌大趨勢形成可不是一天半天就可以結束,這個過程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即使中途出現反彈那也只不過是一個下跌中繼。越套越補,越補越套的惡性循環就這麼煉成了。


股票套住了?教你高效補倉法!


光憑著股票是底部階段就補倉肯定不行,這僅僅是基礎,最核心的問題是能不能漲。


你可能要第三次罵街了,我要是知道股票能不能漲還至於被套?


沒錯,誰也不敢拍著胸脯說你的股票必漲勇敢補倉吧,我們也沒必要追求這種不可能的事。


我們真正應該關心的是看漲的投資邏輯還在不在,如果還在,股價跌了這麼多早晚會有資金進來抄底拉昇,那麼在當前位置補倉就是合理的,否則就不能補。


舉個例子,看下邊這隻股票,已經跌成狗,各種短線指標都已經超賣,說明已經進入底部區域,很多人聽到這句話可能已經擼袖,準備補倉了。


股票套住了?教你高效補倉法!


且慢,底部區域只是基礎,還要看接下來能不能漲,這誰也不知道,那麼我們就看投資它的邏輯還在不在。


這家公司是做化工和網遊的,如果你關注的是它的業績預增,沒問題,這個邏輯還在,公司中報預計大增,接下來炒中報的時候很可能會被資金看上,底部區域+投資邏輯還在,現在補倉就是合理的。


但如果公司的中報已經發完,或者中報行情已經炒完,利好兌現,這個邏輯沒了,而且沒有新的看漲邏輯,那就不能補倉,反彈減倉應該是主要策略。


就像老公出軌了,這時候你要考慮兩點:1、和小三斷了沒有,這是基礎;2、你還愛他嗎,愛就努力修復這段感情,不愛就找機會讓他捲鋪蓋卷滾蛋。


總結一下,補倉的意義是降低成本,更快解套,這就要求我們遵從三部曲:


1、先看當前位置補倉能不能有效降低成本;

2、再看當前位置是不是股價的底部區域;

3、最後看接下來股票上漲邏輯是否還在。


什麼樣的股票能補倉,這是戰略問題,解決了之後就只剩下戰術問題:怎樣補倉效果最好?


正常情況可能是這樣,買了1萬股,虧了,補5千股,再虧,再補3千股,再虧,再補1千股,再虧,沒錢了,滿倉死扛。


這是典型的漏斗形補倉,越跌補的越少,可以,但對降低成本的效果不明顯。


舉個例子,買一隻10塊錢的股票,按漏斗形補倉,越跌補的越少,總共投入17.6萬,股價跌到7塊錢,跌幅30%,虧損24%,補倉基本沒什麼效果。


股票套住了?教你高效補倉法!


真正合理的補倉方法應該是反過來,也就是金字塔形補倉,一次比一次補的多。


同樣的例子,還是買一隻10塊錢的股票,按金字塔形補倉,越跌補的越多,總共投入16.8萬,股價跌到7塊錢,跌幅30%,虧損20%,用更少的錢,達到了更好的補倉效果。


股票套住了?教你高效補倉法!


這就是補倉的正確方法,同樣的股票,同樣數量的本金,我們要想著怎麼才能把效率最大化。


你可能要第四次罵街了,我要是有錢,第三次補10萬股都行,哪來的錢?


解決方法很簡單,我們太多人炒股都是看準股票打開賬戶擼袖子就幹,其實真正的投資,要先做計劃,制定策略,動手是最後一步。


想買股票的時候,先根據自己的賬戶資金制定好補倉計劃,如果股票真的跌了,根據計劃補倉,這才是合格投資人的操盤習慣。


其實,對大多數交易者來說,交易的簡單與複雜更可以用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來概括,金錢,是所有問題的癥結,身處場外沒有誘惑與恐懼的羈絆,心態最是清明,理性可以發揮最大的作用,所以出現了很多有水平的分析師,進場以後,所有的決策都要為自己的慾望服務,所以一流的分析師也就只能從三流的交易員開始做起。


從人認知的角度來看,對任何事情的認識邊界都容易出現過度,所以在宏觀社會環境中總是會出現很多投機泡沫,放在微觀的交易行業來說也會如此,因為見過了太多的人虧錢了,所以很多交易者都寧可把這個行業想象的複雜一點,只要一複雜就很容易跑偏,比如很多交易者在談及交易理論的時候都會提到佛與道,關於這點我們應該明確,唸佛不是祈求佛祖保佑發財,而是學習佛祖那種面對誘惑時無我的心態,以期望保持一份理智和冷靜。


最後補充幾點:


1、永遠記住,補倉不是抄底,不要想著你補的位置一定是最低點,我們的目標是降低成本,更快解套,僅此而已。


2、補倉的本質是在你沒有嚴格執行止損紀律背景下的補救措施,這點一定要注意。


3、即便做了補倉,也不能把目標完全定位在解套甚至回本,當股票運行到壓力位的時候,該出還是要出。


聽到懂與不懂,明白與不明白的人都在說大道至簡,似乎不會說這四個字就不懂得交易一般。確實,交易對於某些人來說就是“大道至簡”,簡單到只要“死了都不賣”,簡單到看著PE估值就能決定資金的進出。可惜難的是利潤總是離他們遠去,虧損卻總是形影不離。


而對於某些交易者來說,真正的“大道至簡”就是分清楚能做或者不能做,簡單到始終如一地、機械地執行既定的交易策略與交易計劃,對他們來說,最難的就是對於人性弱點的克服,而且這種克服只能是數量上的克服,但絕不是絕對的克服。


資本市場的誘惑之處在於給你一種幻覺:你只要抓住其中的波動,就能帶來豐厚的利潤,而這種波動在事後看來,往往是容易把握的;很多“秘籍”的作者也往往掌握人們貪婪、忽視風險的特點,將所謂的“規律”總結給你,讓你看著“秘籍”招招在理,用起來統統放屁,最妙的是,你往往會認為自己沒有領悟“精髓”,最後在歧途上越走越遠,在沼澤中越陷越深。


“秘籍”的最大危害在於給你一種固定死板的交易方法,讓你覺得市場理所應當按照這種模式發展的必然性,而忽視了市場以及交易的本質屬性——或然性。


做對了讓你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做錯了就破口大罵,不能坦然面對和接受虧損的現實,不肯承認市場的正確性和權威性,進而將自己推入萬復不劫的境地。


人們往往錯誤地認為,一定要戰勝市場,戰勝“莊家”,才能在市場中生存和獲利,殊不知所謂的市場或者“莊家”其實是一種合力,個人的渺小無法抗拒整個合力的強大,只有看清楚了合力的方向,順應合力的方向,才是交易者的生存之道。


只有看清楚了自己,才能量力而行,知道自己能看清什麼不能看清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所以最大的難題之一在於看清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