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歷史,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對抗——法國的反法西斯戰爭

引言

"祖國在危機中!"這是新生的共和國對全體法國人民發出的戰鬥呼喚!驚魂未定的各國反動統治者視大革命為洪水猛獸,千方百計地要把它扼殺在搖籃中,法國的英雄兒女以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前赴後繼,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譜寫了一部抗擊外敵的壯麗史詩。

法國的歷史,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對抗——法國的反法西斯戰爭

戰爭的導火索

法國於1789年召開的三級會議成為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的導火索,當時法國議會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剝奪了貴族的諸多特權,一些不甘心喪失權力的頑固大貴族紛紛逃到國外,組織起了"法國運動",他們派代表出入各國宮廷,鼓動君主們武裝干涉法國革命,法王路易十六更是把全部希望寄託在外國的武裝干涉上,他在給普魯士國王的信中露骨地說:"在我剛給奧國皇帝、俄國女皇、西班牙國王與瑞典國王的信中已說明,有武力為後盾的全歐洲列強會議是制止法國亂黨的最好辦法,這樣才可以恢復我們所希望的秩序,並使危害法國的罪行不會殃及歐洲各國。"

法國的歷史,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對抗——法國的反法西斯戰爭

法國大革命對鄰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各國人民普遍接受了革命思想並熱情地歌頌和同情法國革命,這使得各國統治者惶惶不可終日,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惡狠狠地說:"我們不應該讓有德行的國王成為野蠻人的犧牲品,法國君主政權的削弱將使其他一切君主制遭受危險,在我這方面我將全力表示反對。"另外,他們還有不可告人的想法,奧地利懷有擴張領土的野心;英國企圖對北美戰爭進行報復;普魯士則為了重新鞏固已受到威脅的政權並使休閒的軍隊能用於領土擴張,這樣,歐洲各國在各懷鬼胎的情況下決心把法國大革命扼殺在搖籃中。

1791年5月20日,奧皇利奧波德二世和貴族代表在曼圖亞舉行秘密會談,會議達成的秘密協議被送到失魂落魄的路易十六手中,奧皇告知路易十六同盟軍隊將在7月底同時侵入法國,波旁王朝要在這個時候提出強烈抗議並立即宣戰,這樣各國就能輕易打敗法軍並幫路易十六復位。6月份發生了影響惡劣的國王逃跑事件,逃亡貴族和各國君主對路易十六的逃跑未遂深感不安,奧皇為此於7月份向歐洲各國君主發出通函,建議各國對法國發生的任何形式的"進一步的變亂"進行報復,8月份,他又與普魯士國王和逃亡貴族代表聯合發表《比爾尼茨宣言》,他們狂妄地要求恢復路易十六的王位,保障國王的自由出行,解散議會等,否則就要以武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法國的歷史,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對抗——法國的反法西斯戰爭

戰爭的前奏

面對列強的步步緊逼,法國國內要求宣戰的呼聲越來越高,而這也正是路易十六所朝思暮想的。1792年4月20日,在議會的強烈要求下,路易十六終於如願以償地宣讀了向"親人"奧地利發出的宣戰書,立法議會在批准用兵的同時還宣佈一項聲明:法蘭西忠於自己的法律準則,它既不會去打一場征服戰爭,也不會使用武力去剝奪任何人的自由。從此以後,歐洲開始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殘酷戰爭。

法國當時的將領大多數還是制度下培養出來的舊軍官,他們既無能力指揮又敵視革命。更為嚴重的是,國王和王后就是裡通外國的叛徒,王后甚至把法國的軍事機密及作戰計劃提供給奧軍,結果法軍節節敗退。

就在法國人民革命熱情高漲的時刻,普軍將領布倫瑞克公爵卻在科布倫茨發表威脅性宣言,聲稱如果法國王室一家受到任何傷害,他就將徹底摧毀巴黎,這種挑釁性的言辭無異於是一種極為愚蠢的火上澆油,只能激起法國人民的滿腔怒火,這直接導致了1792年8月10日推翻王室的人民起義。

法國的歷史,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對抗——法國的反法西斯戰爭

戰爭的炮火開始了

1792年8月30日,普軍包圍了通向首都的咽喉要地凡爾登城,巴黎各處響起了一陣陣告急的鐘聲。9月20日,布倫瑞克率領普軍在距離巴黎只有100多千米的東北小鎮瓦爾米與法軍遭遇,在晨霧中,法軍以密集的炮火沉著地應對敵人的進攻,普軍第一次被對方視死如歸的軍事行動所震撼,無奈的布倫瑞克隨即率領普軍一直後撤到德法邊境。瓦爾米大捷是革命中的法國對外國武裝干涉軍的第一次勝利,它鼓舞了法國人民的鬥志,從此法軍開始轉入反攻,不到兩個月,法軍先後佔領了薩伏依、尼斯、美因茲、法蘭克福等地,並取得了熱馬普勝利的輝煌勝利,法國領土全部解放。

1792年底,法軍已越過原有國界並開始"輸出革命",正如布里索所說:"只有整個歐洲著了火,我們才能安寧。"丹東也提出了著名的"自然邊界"的口號,就在這個時候又發生了路易十六被處死的事件,革命政府的種種行為激起了全歐洲的恐慌情緒。在這種劍拔弩張的緊張形式下,除了已經宣戰的普魯士和奧地利以外,英國、荷蘭、西班牙、撒丁等國先後向法國宣戰,第一次反法同盟正式組成,法國前期的戰果喪失殆盡。

到1793年6月初,反法同盟的軍隊已經開始侵入法國境內。剛剛上臺執政的雅各賓派在這種非常時期實行了革命的"恐怖統治",軍事上實施"全民皆兵制度",整個法國頓時成為一座紅帽湧湧、彩旗飄飄的軍營。他們從基層選拔了一批年輕有為的指揮官,例如提出"如果劍短,那就只有多衝一步"之口號的奧什將軍,他當時年僅25歲。經過法國人民的巨大努力,法軍迅速扭轉頹勢,1793年10月,法軍兩次打敗奧軍,12月收復土倫,西班牙和意大利軍隊也相繼被趕出法國,法軍進入外線作戰。普軍受到萊茵方面和荷蘭方面的威脅,被迫同法軍單獨簽訂了《巴塞爾和約》,西班牙對法軍攻入其境內深感不安,不久便同法國媾和,這時候法國的勁敵只剩下奧地利和撒丁王國了。

法國的歷史,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對抗——法國的反法西斯戰爭

拿破崙的戰爭策略

奧軍擊敗法軍。法國的督政府決定分左、中、右三路攻擊奧軍,左路和中路的法軍主力負責在北線攻擊奧軍,而拿破崙率領的右路軍在意大利只起輔助作用。但主力部隊先後被奧軍阻擊而無所作為,拿破崙指揮的連戰連捷的北意大利戰場隨即成為雙方較量的主戰場。

拿破崙所率領的軍隊起初缺吃少穿,士氣低落,他雷厲風行地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在皮埃蒙特戰役中力挫撒丁軍隊,取得了輝煌戰績。被戰爭嚇破膽的撒丁王國與拿破崙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停戰協議。

拿破崙對負隅頑抗的奧軍展開猛攻,在洛迪戰役、卡斯奇裡恩戰役和裡沃利戰役中給奧軍以重創,接連攻下了米蘭、曼圖亞要塞等地,整個北意大利完全落入法國的控制之中。接著,拿破崙迅速揮師東進,直逼維也納,距法軍僅100多千米的維也納自然是萬分驚恐,而此時的英國因財政困難無法繼續援奧。走投無路的奧皇只好向拿破崙求和,雙方於1797年10月簽訂了《坎波福米奧和約》,其主要內容是:奧地利割讓荷蘭、倫巴第和萊茵河左岸給法國;承認法國輔助成立的山南共和國、利古里亞共和國;交換其他地區戰俘等,這個條約的簽訂標誌著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徹底瓦解。

需要指出的是,拿破崙在他所征服的地區徵收沉重的稅款、勒索大量的賠款,意大利眾多的金銀財寶和藝術珍品被擄掠到巴黎,流向了空虛的法國國庫和督政府的腰包,拿破崙及其部下大發橫財。

法國的歷史,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對抗——法國的反法西斯戰爭

結語

這種赤裸裸的掠奪行為完全違背了法國大革命的原則,敗壞了革命政府的國際形象,使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對他們曾一度嚮往的大革命極為失望。  第一次反法同盟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新興資產階級與傳統封建勢力的較量,法國人民以頑強不屈的革命精神最終挫敗了各國反動政府的干涉,挽救了新生的法蘭西共和國,同時也鼓舞了世界上被壓迫人民的革命鬥志。


參考文獻:

《拿破崙與歐洲》

《法國通史》

《全球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