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什么世家闺秀出身她,却被贾母称作“木头”?

这段时间看《清平乐》,剧情已经进展到了张妼晗出现的情节,引入眼帘的是宋仁宗宠张妼晗的画面,我们都替皇后着急,即埋怨曹丹姝太骄傲,也有点觉得仁宗太偏心。可为什么仁宗那么喜欢桀骜不驯,性格张扬的张妼晗呢。答案只有一个,看惯了宫里诗书达理的女人,已经没有新鲜感了。就如同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偶尔吃点粗茶淡饭也感觉新鲜,不是这样吗?

曹丹姝本是个性格爽朗,温暖又浪漫的人,进宫却变得太循规蹈矩,没有生机,这让仁宗和她在一起就觉得压抑,就像他对张茂则说过,他有点怕曹丹姝,因为曹丹姝会说教与他。而当不一样的张妼晗出现在仁宗眼前时候,他就动心了。因为张妼晗无拘无束,毫无遮掩,对仁宗这个见惯了戴面具的人眼里,是很新奇的。

《红楼梦》为什么世家闺秀出身她,却被贾母称作“木头”?

你看《甄嬛传》里雍正皇帝不也是喜欢华妃和叶澜依吗?她们也都会耍小性子,都有独特的性格。再回到《红楼梦》中看,读者都在说赵姨娘那么粗俗不堪,可贾政为什么不喜欢大家闺秀的王夫人,却喜欢她?同样也是这个原因。

赵姨娘俗,可是她让贾政觉得有趣。王夫人太死板了,用贾母的话来说就是个“木头”,毫无情趣,完全不像刘姥姥说的年轻时候是个“着实响快,会待人,不拿大”的人。

人们对美好都是向往的,可王夫人却很排斥,她好像对长得漂亮的女孩子,都有排斥心理。看黛玉不顺眼,看晴雯不顺眼。对有性格特点的她都不喜欢,她认为粗粗笨笨的才好。说到底,王夫人喜欢的就是和她一样古板的人,在她看来循规蹈矩的人才安稳,所以她的生活过成了一潭死水。

《红楼梦》为什么世家闺秀出身她,却被贾母称作“木头”?

宝玉深知王夫人的性格,所以从不敢在她面前表现对黛玉的亲近。可以肯定宝玉和黛玉在她面前很小心,不然的话,早就被分开了,哪还要等到袭人去王夫人面前说那番话啊,袭人去对王夫人说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一家子的事。“

袭人让王夫人把宝玉弄出大观园,原因就是袭人听见了宝玉对着黛玉的背影告别,她就吓得心惊肉跳。袭人就是王夫人一类人,她的精神世界很简单,没有那么多的感受,所以理解不了。

《红楼梦》为什么世家闺秀出身她,却被贾母称作“木头”?

这也就是随着宝玉的长大,逐渐远离她的原因,一开始宝玉是喜欢袭人的,听说袭人要离开,是千方百计挽留,答应袭人提出的任何条件。随着宝玉的思想成熟,慢慢她就觉得晴雯更有意思,即使晴雯让他难堪,和他顶嘴,他仍然会把扇子给她撕着玩。

王夫人是不喜欢黛玉的,也可能是当初和黛玉母亲贾敏的不睦,这就成了恨屋及乌了,这对黛玉来说是多么无辜啊。王夫人无趣,自然也就理解不了宝玉黛玉感情世界的丰富,她无法体会儿子内心世界的寂寞和对情感的渴求,直接导致了宝黛爱情悲剧。

若是他能成全儿子的心意,黛玉的病也许就会好许多,宝玉也就不会出家,看来贾母对她的评价是“木头”是对的。贾母如此,那喜爱诗书的贾政看她更是如此,疏远她是再正常不过了。

《红楼梦》为什么世家闺秀出身她,却被贾母称作“木头”?

儿媳妇李纨,被视为心如槁木一般的人,也还会喜欢积极参与诗活动,可实在看不出王夫人对什么感兴趣。按说做祖母的人了,应该很喜欢孙子,可也没见她疼爱贾兰,既然作者没写她疼爱贾兰,就说明她就是缺少慈爱。

你看,贾母都已经是七十多岁老人了,给人的感觉还是充满活力。经常和女孩子们一起赏花喝酒,时不时地猜个谜,行个酒令。听戏很讲究,就连黛玉的窗纱配色也很有审美标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贾母都体现出来生活情趣和对美的追求,所有这些都基于一个根本条件,那就是宽厚仁善,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美。

《红楼梦》为什么世家闺秀出身她,却被贾母称作“木头”?

王夫人若是心中多一份善良,少几分凉薄,多一些情感,少些许刻板,或许贾政就不至于宠爱粗鄙的赵姨娘。她也就会发现更多的美好的东西,也就不会那样去苛责晴雯,金钏儿,也就会理解接纳黛玉,也就能留住了儿子。

可生活没有那么多假设,我们对宝黛命运的结局就有深深地遗憾,可想而知,那王夫人就是悔之晚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